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点评2011年1月19日-1月21日《参考消息》

火烧 2011-01-22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分析2011年人民币汇率政策,讨论专家对人民币升值的看法,同时探讨央行货币发行机制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揭示美元贬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11年1月19日参考消息

《中国反对美议员提人民币议案》,法新社北京1月18日电,法新社香港1月18日电。三名美国民主党参议员表示,他们欢迎胡主席的礼物就是一个以“操纵”汇率为由来处罚中国的议案。而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芒德尔在18日说:“我认为,(中国)不应改变其汇率。”他说,如果北京让人民币缓慢升值——每年2%至3%之间,那么就能将损害降至最低。芒德尔讲的很对,不过,我们既不是肯定他支持中国的汇率政策,也不是肯定他提出的温水煮青蛙式的人民币升值方略,而是肯定他所说话的一个逻辑前提——就是人民币升值是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损害的(否则何来将损害降至最低之说呢?即使将损害降至最低,那也是有损害的,因为只要人民币和美元脱钩了,那么必定是要受到转移自美国的危机的)。然而,国际清算银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4.72%,也就是说,即使按芒德尔的标准,中国的人民币升值行为也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金融发展了,从实际感受中来说,各种飞涨的物价已经把中国人民的购买力水平给来下来了。

 

央行副行长马德伦18日在央行召开的媒体座谈会上表示,央行的印钞投放量不和CPI、物价水平挂钩,而是和人们的收入水平、GDP增长以及现钞流通范围扩大有关。我们知道,首先,是商品价格总额决定流通货币总量,而不是相反。其次,流通货币总量总是一段时间内的流通总量,并不是货币投放量,而是货币投放量与一段时间内的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比如100元在1个月内周转了100次,那么它所反映出来的这个月的流通货币总量就是10000元,但实际只印刷了100元。也就是说,央行印刷多少人民币不仅要考虑到以人民币计价的商品的价格总额,而且还要考虑到人民币流通的各个因素,流通速度是一个关键因素,当然还要考虑到人民币在流通中的损耗等等问题。

 

此外,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商品价格总额决定流通货币总量是要建立在双方价值都已确定的前提下的,如果一方的价值已定,而另一方的价值在不断变化的话,那么就会出现新的问题。而现在的世界就在这个问题的笼罩下,而且是从美元脱离金本位后就开始了这个危机过程。由于美元作为货币代表,世界贸易以美元为结算货币,大宗商品以美元来计价,而且,由于美元脱离了金本位,那么也就是说,美钞上面的数字与其所代表的货币价值之间的关系不再固定了,因此,美钞印得越来越多的这个事实就不再与美联储所拥有的一般等价物的价值总额的增长存在必然联系了。由此,非美世界的纸币也不再与一般等价物相挂钩,转而与享受一般等价物待遇的美元相挂钩了。

 

而且,事实上,随着美国国内产业的空心化(也就是美国自己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能力的降低),以及非美世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的提高,美联储所掌握的一般等价物的价值总额的增长速度就无法达到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了,因此,美元贬值就成为了一个长期的必然的趋势(除非使用额外的暴力手段来占有他国的自然资源,如伊拉克战争,或摧毁他国的自然资源,如转基因、克隆),相应的,为了保住美元的货币代表地位,美国必然是要一方面加大对世界资源的控制和掠夺力度,另一方面又要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的(因此,美国才会频频推出新技术革命——互联网是建立在对硅资源的利用上的,生物能源是建立在对有机物资源的利用上的,才会不择手段地实施美国本土的制造业的复兴计划,才会在美国的近海加大石油的开发力度)。

 

由于,当危机从美钞所代表的货币价值量转移到了美钞自身的数量后,由“美金贬值而导致美钞必然要多印”这个规律颠倒成了“美元多印就必然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的上涨”这个规律。因此,当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上涨后,以非美世界的纸币计价的商品价格也必须做同等幅度的上涨,否则就无法体现非美货币与美元之间所应反应的被支配与支配的关系,而这种关系还是在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时期所确定下来的,换言之,当以非美货币计价的商品价格的涨幅与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的涨幅同步时,那么也就意味着非美世界的生产力水平与美国的生产力水平之间的关系没有改变。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其实,正是因为非美世界的生产力水平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从而使得美国的生产力水平在世界范围内的支配地位不再那么稳固了,由此才导致美元不得不放弃金本位。也正是因为非美世界与美国在生产力水平的关系上发生了变化,因此,非美货币与美元在计算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涨跌幅度时也要出现相应的变化,换言之,由于非美世界的生产力水平上升了,因此,以非美货币计价的商品价格应该下降,或者其涨幅要低于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的涨幅,实际上也就是说,非美货币的购买力应高于美元的购买力。具体到中国身上,就应该是,以人民币计价的商品价格应该随着中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下降,与此同时,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应该随着美国生产力水平的下降而提高。而只有这个情况,也就是人民币的购买力越来越强,同时美元的购买力越来越弱,才能真正反映出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在生产力发展上的此消彼长的情况。

 

然而,现实的物价走势并没有反应出中国与美国在生产力发展上的区别,在所谓的人民币升值下,随着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越来越高,以人民币计价的商品价格也越来越高了,而这种物价变化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的变化与美国的生产力水平的变化是同步的,至少反映出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的增幅没有大幅度超过美国的生产力水平的增幅,但这个结果又是与事实严重不符的。事实上,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都承认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获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美国就是拿这个事实来作为人民币升值的理由的。因此,我们反过来思考就可以知道,并不是中国的生产力没有大的发展从而导致了以人民币计价的商品价格的变动与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的变动同步了,而是那个所谓的人民币升值运动根本就是扭曲了中国的现实状况,而且还是与中国的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相背离的,由此才会导致明明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大大发展了,却产生了人民币的购买力大大下降的结果。而人民币购买力的下降就意味着美元购买力的上升,换言之,就是在所谓的人民币升值运动下,中国成了美国的洋葱头——用高价买贱货,反过来,美国则用低价买进中国的贵货,一进一出,中国的财富就转移到了美国那里,由此必然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所谓的人民币升值越多,对中国经济的伤害就越大。

2011年1月20日参考消息

《美国多数州反对医改法案》,美联社佛罗里达彭萨科拉1月18日电。据外电报道,当地时间19日晚上,共和党占优势的美国众议院以245票对189票,通过了废除美国总统奥巴马医改法的议案。据悉,目前有3名民主党众议员倒戈,投票支持共和党提出的废除医改法的议案。当然,和废除医改法案一样,共和党的这些修改措施必须得到参议院的批准与奥巴马的签署才能生效。由于已经有26个州加入到了反对奥巴马医改法案的阵营中,即使民主党在参议院守住,也很难保证在将来的实践过程中不受到来自地方的强烈反弹。我们已经谈过,美国医改的实质就是让金融资本获得一个新的聚敛财富的途径,这不仅损害了广大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且也严重加重了美国产业资本的经营负担。现在,随着废除医改法的议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美国的产业资本就夺回了一个可以和金融资本进行斗争的阵地,而且由于民主党控制着参议院,因此关于医改法的存废问题恐怕就会陷入一个持久战的状态。当然,美国两大势力在医改法存废问题上的斗争并不是只为了医改法而展开的,关键问题还是在于两大势力在美国国内的利益分配问题上的斗争,主要体现在军费和国债这两个问题上,只要增加军费和降低国债收益率这个问题能够解决,那么其他问题都容易达成妥协,否则,两大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点就会越来越多。我们注意到,针对产业资本反对医改法这件事情,现在美国金融资本开始利用吉福兹遭枪袭一事,发动舆论攻势,大谈特谈关于限制美国人持枪的问题,而且还进行各种民调——当然,所得的结果都是有利于它们“限制百姓持枪”的主张的,当然,它们首先是想在“限制”问题上取得共识,然后再通过技术处理,将“限制”的门槛提高到近乎“禁止”的地步,这样就能达到它们的改革目的了。

 

美国国内斗争的加剧所反映出来的一个情况就是美国在向外转移矛盾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从而使得向外转移矛盾的过程不如当初设想的那么顺利,因此就不得不返回头来,在美国国内开辟新的战场来相互争夺利益,从而满足各既得利益集团自身的生存需要。也正是因为两大势力各自的生存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它们各自的利益关注点也就不同,由此导致它们在诸多问题上存在矛盾和斗争,而且,随着危机的深化发展,这种斗争的波及面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得改变那些已经用法律确定下来的利益分配关系的呼声越来越大,进而就不断表现为美国国内的关于一个个法律问题的斗争,说到底就是要改变既定的利益分配关系。然而,尽管斗争很激烈,但是,这毕竟还只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一旦统治阶级内部达成妥协,那么它们就会把之前斗争中所不能解决的矛盾转移到它们与被统治阶级之间,并且会强迫被统治阶级吞下苦果,这是对内,其实,对外也一样,当美国国内的两大势力达成暂时的妥协后,它们就能在对外斗争中采取一致的立场,从而把危机由内部转嫁到外部,如果非美世界不能在这些危机过程中战胜美国的话,那么就必然会成为美国危机的埋单者。由此看来,尽管美国国内的斗争在最近忽然频繁了起来,但是,这些内斗是建立在之前已经取得的对外斗争的胜利成果之上的,是建立在延缓了俄罗斯更新战略核武器的进程、迫使中国让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以及基本遏制住了美国资本外逃欧盟的这些重大战果的基础上的。也正是因为美国获得了国际斗争的主动权,因此各国政要才会密集地前往美国登门拜访。因此,可以这么说,非美世界的形势很不乐观,究其原因,谁让非美世界自己不团结的呢!

 

由此,我们也不难得到这么一个结论,就是随着美国转移自身危机的通道被顺利打开,非美世界不仅会遭受到更加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而且,这一危机必然会演变为社会政治危机,最后也必然以战争的形式爆发开来。而且,随着天灾日渐增多,广大发展中国家因无法承受危机的冲击而爆发各种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至于这种冲突什么时候会反过来转嫁到发达国家尤其是转嫁到美国自己身上,恐怕就是一个比较长期的问题了。也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美国需要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重大的经济金融危机,因此美国必然要中断之前所推行的全球化战略,也就是说,美国只有停止本国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进程,反过来还要尽力将全球的资本向美国自身集中,否则就不能满足它自己的生存需要,而这一全球资本向美国集中的过程也就是世界各地的矛盾逐渐被激化的过程。至于非美世界的危机过程是否最终会反过来成为埋藏美国霸权的危机过程,那么这就要看在非美世界自身的危机过程中能否通过激烈的斗争而产生能与美国匹敌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组织能力了。

2011年1月21日参考消息

《韩国终于接过朝鲜“橄榄枝”》,法新社首尔1月20日点,韩联社首尔1月20日电,路透社首尔1月20日电。韩国政府20日决定接受朝鲜的高级别军事会谈提议。之所以韩国方面在与朝鲜方面恢复和谈的问题上要左躲右闪,就是因为它只有在美国爷爷点头同意之后才能答复朝鲜,而之所以韩国在20号能够同意朝鲜方面的和谈提议了,那是因为能够左右朝鲜半岛局势的美中两国已经达成了暂时的合作协议,此次美中合作,仅经贸协议就高达450亿美元,其中还不包括更加重要的在一系列政策方面的协议,因此,作为美方体现合作诚意的一部分,韩国方面在中美经贸协议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同意与朝鲜方面恢复谈判,这也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

 

然而,韩国方面并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会谈提议的,它要求朝鲜承担“天安舰事件”和“延平岛事件”的责任并且要向韩国方面保证不再发生这类事情。由此可见,美韩在朝鲜半岛的相关问题上的斗争采取了“步步为营”的策略,实际上也反映出美韩在此斗争中所能使用的手段是极其有限的,也就是说,美韩方面除了在政治和军事上耍些流氓手腕外,其他方面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压迫朝鲜和中国的了,因此,它们自然是不肯完全放弃这些仅有的手段的。

 

况且,我们之前已经分析过的,美国之所以要在东北亚频频制造紧张局势,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将涌入该地区的国际资本吓跑,最好是逃到美国去避难。因此,美国在东北亚的所有言行都是为了最终解决它自身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来的,换言之,只要美国自身的危机还没有解决,那么美国在东北亚制造紧张局势的动作就不会停止。

 

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会持续不断地在东北亚捣乱,因为就美国自己而言,相对于中日韩朝俄来说,欧盟对它的威胁更大,从美元的角度出发,欧元对它的威胁最大,或者更加准确的说,是因为欧盟比其他国家更具备使美国摆脱危机的条件,因此,美国在东北亚耀武扬威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以打促谈,是为了把潜在的对手给压服,然后它才能借势声东击西去消灭它的现实威胁。从现在看来,美国的这一目的基本就要实现了,而且作为欧盟核心的德国内部也不断传出要求废除欧元恢复马克的声音,事实上,对美国而言,只有打倒欧元、瓦解欧盟,才能真正使美国从这次国际危机中解脱出来,因为现在也只有欧盟的经济实力能够与美国的相匹敌。鉴于美中、美日、美韩、美俄之间相继达成合作或妥协协议,美国势必会以更大的力量来对付欧元和欧盟,由于英国方面已经明确宣布不会加入到欧盟的救助计划之中,因此,欧盟内部的分裂问题以及欧元区的危机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将难以避免。

 

《谁会成为下一个突尼斯》,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1月19日文章。该杂志公开声称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苏丹和约旦的“革命时机”已经成熟,这真是赤裸裸的煽动颠覆活动的言论。和之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中东时所宣扬的美国对伊斯兰世界的善意根本就是南辕北辙的。由此可见,希拉里的中东之行一定是没有达到目的,因此,美国反手就开始制造阿拉伯世界的颜色革命了,换言之,美国已经不怕中东出现大乱了,亦或可以这么认为,就是美国为了尽快使自己从危机中解脱出来,已经顾不到中长期的利益考虑了,所有的政策的目光都越来越短,甚至会出现“三六九,捞现钞”的情况,也就是说,美国背信弃义的举动会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美经贸合作大单究竟能够把东北亚的局势稳定多长时间,这恐怕是一个让人难以做出乐观预期的问题)。

 

《巴西加息或加剧热钱流入风险》,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月19日报道。巴西央行将基准利率提高0.5%,达到11.25%,当然,其升息的理由也是为了抑制通胀。不过,我们之前已经分析过,真正导致通胀的原因是作为商品计价货币的美元的贬值导致了物价上涨,从而令那些对美元升值的非美货币在升值的过程中出现通胀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通胀不是由升值的结果引起的,而是由升值的这个过程引起的,因此,升值过程越长,通胀问题也就会越长。当然,这并不是说要一步升值到位式的那种调整,因为调整汇率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而且也不可能确定调整到哪一点才能算是到位,就算能够确定调整点,但调整到位后紧接着的问题就是货币面临的一个贬值预期了,而且只有贬值这一种预期,而在贬值预期下,以非美货币计价的资产自然会出现被大量沽售的局面,从而使得经济陷入真正的紧缩之中。

 

在汇率从与美元挂钩到脱钩后,无论选择升值还是贬值,非美货币不过是在做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罢了,两条路都不好走。如果选择持续对美元贬值的话,那么就等于在压缩美国的商品市场,这当然会引来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压力;如果选择对美元升值的话,那么就等于向美国输血,美国就可以通过让美元的贬值运动来剧烈世界的财富了。而美国之所以难以使美元进入一个缓慢升值的过程,就是因为美国自己的产业资本大都转移到海外去了,美国本土的产业领域无法消化那么多的资本,因此美国只能将外资投入到金融市场,而且,如果国际资本缓慢向美国集中的话,那么美国在用国债、股票等金融产品套取到这些资本后还是要想办法投到海外的产业资本上面去的。也正是因为美国在经济上已经严重依赖海外市场,因此,美国就无法通过内部产业的发展来将外部投资沉淀下来。反之,美国的金融市场却是能消化吸收大量的外资的,但是,光是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不能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的,换言之,美国在用金融手段克服经济矛盾的同时也就将经济危机转变为了社会政治危机,因此,美国又必须通过设法解决其内部时时累积着的社会政治矛盾,而这一转移危机的办法就是就是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用外部危机作为克服内部矛盾的手段,也就是试图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确保内部状况的稳定,换言之,当美国无力改变外部环境时,其内部状况对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性就会充分暴露出来,由此也就必然会导致美国自己因不能适应环境而瓦解。不过,到目前为止,美国改变外部环境的活动一直都还进行的比较顺利,换言之,美国这个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发展到最最充分的阶段。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