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特谈话118:评央行行长的国际投机资金对中国影响不大(中)
笔者上文分析了人民币迟迟不升值产生的一系列不好的致命后果。
这些年表面上人民币对美元缓慢升值了,但是由于美元同时对欧元、日元等发达国家的货币贬值,而且贬值的幅度比对人民币贬值幅度更大,因此在国际范围的平均,恐怕人民币基本没有升值,也就是原本两条腿走路对冲人民币国际币值的低估,后来国际风云突变,只好以一条腿走路,仅仅以国内的通胀来对冲人民币国际币值的低估。
但是国内通胀,流动性泛滥,主要被资产泡沫吸纳,而劳动工资仍然被压迫的很低,人民币低估的国际核心竞争优势低工资,仍然普遍绝对的凸显,精英经济学给予它文雅的名词:“人口红利优势”,其实本质内容是“野蛮暴力”的优势。
以上两个基本因素结合起来,造成中国外贸竞争的强势丝毫不减,这就是只要中国愿意,中国可以高枕无忧的一直实现外贸顺差的根本原因(除非受到资源瓶颈的禁止)。
以上的结果,导致中国双重损失:人民币低估中国资源商品国际贱卖的损失;人民币低估带来外汇美元储存汇兑的损失。
顺便指出一个奇怪的“巧合“:美元的汇率秩序代表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汇率平衡体系,人民币作为一种规模超大的主权货币具备对美元的升值条件,其实也标志人民币对世界其它货币同样有升值条件。
但是国际金融形势却表现了没有让人民币对其它重要货币升值:即这个时候发生了其它重要国际货币同时对美元升值,甚至升值幅度比中国更大。
这种结果,使这些国家维持一直能够廉价的获得中国资源性的商品。而美国虽然美元的贬值少许加价购买了中国商品,但是美国能够自行印刷钞票,对进口中国商品的少许加价就无关紧要。
可见世界各大经济体在各得其所,廉价的享用中国贡献的商品盛宴。
所以,除了美国雷声大雨点小的象征性的要求人民币升值,很少听到其它国家这种呼声,我判断,它们在偷着乐!
其实其它货币(欧元日元等)对美元一路升值有离谱的一面,因为依据购买力平价,对美元它们没有升值优势。
因此如若美国外债持有者大量放弃美元后,美元很容易反转升值。
今天结果来看,如若中国外汇储备不是盯住美元,外汇储存效益完全改观,但这是马后炮,因为对于中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新的国际假设会产生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结果也很可能是中国不储备美元,而美元就会强势了。
但是不管如何,过度的持有一国的纸币,原因和后果都是严重的:
“原因”前面已分析很多,根本的是中国资源性商品的贱卖;
“后果”主要是这个国家的纸币(如美国)因此而产生贬值的动机。这一点不能被指责,任何国家都会这么做,因为彼此早已声明是愿打愿挨的关系。
但是如若已经产生了这种因果关系,也不能为了急于解脱出来,而来个急转弯。比如由于美元很多,产生刻意为减少美元而不理性的花费美元。
中国美元储存(包括外汇总价值)不能再增加了,即使人民币不大幅升值也能做到,比如对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通过税收大幅度提高门槛。美国对一些商品设置出口壁垒,中国为什么不瞻前顾后的好好研究不宜出口的商品目录?
我判断中国如若非理性的大幅减少美元储存,美元就会开始相对欧元日元走强。
为什么日元的流动性泛滥,而且是零利率,却表现强势?虽然有多种原因,但是离不开一个基本条件:日元主要在日本人手中。
中国政府应该好好学习日本的金融智慧。
自从中国大象闯入世界经济,全球经济形成四个主体,笔者为各自表演作一种抽象:
美国为全世界提供了货币,可以接受世界各国“馈赠”的物质财富(中国贡献最多),但是面子不好看,因为美元流到世界各国,背上各国债务,身不由己的“借钱消费”,中用不中听。
中国为全世界提供廉价的资源性商品,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从滞涨的泥潭中暂时解救出来。
是中国的廉价商品把发达国家的通胀老虎暂时关进了笼子。日本美国敢于零利率,都依靠的是中国铺天盖地的廉价商品,哪一天中国不再为全世界提供廉价商品,这一天应该是全世界结束零利率的流动性泛滥,代之紧缩应对通胀,即世界经济的矛盾重新回到滞涨轨道。
这一天就是中国主动认识到出口廉价商品是得不偿失,或者中国不见棺材不掉泪,被迫受到资源和环境瓶颈的约束,而没有能力再为全球提供廉价资源性商品。
日本很聪明,记取了历史上军事强权和经济超大泡沫的深刻教训,颇有了自知之明,小心翼翼保持住国民高水准的消费水平,方法是保护日元强势地位,而国内低通胀和日元零利率都是日元强势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也是最重要的基础,相对国民的福利,经济增长和股市表现,都没有日元强势来的重要。
欧元国家经济本质和日本相似。
(待续)
——独立思考 阅读经典—— 苏州雨果书店与您交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