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列宁与苏维埃

火烧 2023-07-25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分析列宁设立苏维埃国家联盟的初衷与现实结果,探讨苏联解体原因,并对比中国历史中的王朝更替现象,提及奥威尔现象在中国的常见性。

  现在俄罗斯的一些人士,叹息“列宁最大的错误是把苏联设置成‘国家联盟’,而不是‘国家’,‘国家联盟’解体了。”俄罗斯的力量,比起苏联,那就差远了;所以,现在俄罗斯的一些人士,从“国家力量”角度,怀念苏联的强大。

  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确实是个“国家联盟”,不是“一体的国家”,“苏维埃”意思是“人民代表”。

  列宁为什么要搞“国家联盟”,而不是“国家”呢?

  列宁设想的是:全世界所有国家,社会主义都胜利、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个“人民代表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简称“苏联”。

  但是,当时世界其它国家,社会主义还没有胜利、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暂时由社会主义已胜利的俄罗斯、乌克兰等十几个国家,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等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胜利了,再陆续加入这个“社会主义国家联盟”。

  所以,列宁设想设置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类似于一个“国际组织”。

  就如后来的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加入“社会主义国家联盟”这个“国际组织”,按起初的设想,世界上其它国家,社会主义胜利后,也加入这个“国家联盟”。

  但是,后来的苏联,渐渐地发展成一个“国家”,而不是“国家联盟”,所以,像中国的社会主义胜利后,也没有加入“社会主义国家联盟”。

  然而,“苏联”虽已成为个“国家”,但其基础构成,却是“加盟共和国”。所以,很容易就“解体”了。如果是“行省制”,由省或州构成,未必那么容易解体。

  英国大作家乔治·奥威尔,写过本《动物庄园》。说动物们“革命”,赶走主人,实行“动物主义”。但不久,领导革命的“猪”,成了新的统治者,继续压迫其它动物,和旧政权一样、或者连旧沙皇时期还不如。西方惊叹这是“最伟大的小说”,“革命者成为统治者”这种现象,被称为“奥威尔现象”。

  但是,在中国,此类“现象”、“事情”,不过是“老生常谈”、不为奇怪。中国有“二十五史”,演变了25个“朝代”;其它“小朝廷”、地方性“王朝”,更是多得很。

  中国历史上的这些“朝代”,大部分都是这样、就是奥威尔指出的那种现象。一个王朝末年,政府剥削压迫人民,人民忍无可忍,进行革命起义,推翻旧朝廷,建立新王朝。

  新王朝建立后,刚开始那几年还可以,可是用不了多久,官员们又欺压迫害人民,人民再进行起义,推翻朝廷,再建立个王朝。王朝又欺压人民,人民再起义······

  这样的“循环”,发生了二十多次。所以,对于西方当作“至宝”的“奥威尔现象”,中国人不知道“见识”了多少,根本不“惊奇”。

  按照毛时代的说法,是“农民起义被地主阶级利用”。就像《水浒传》中,宋江等梁山好汉“招安”了。许多人骂宋江,说宋江是“投降派”;其实,就是不招安,夺取政权,宋江当了皇帝、其他好汉当了“丞相”、“将军”、“尚书”、“太尉”;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个“水浒王朝”及他们的子孙后代,仍然会腐化,继续压迫剥削人民,和旧政府一模一样。

  苏联的解体,主要原因是苏联的“特权阶级”;苏联的党政军干部、克格勃人员,过着奢侈的“精致”生活,物质层面,他们已经实现了“共产主义”。广大的工人、农民,过着饥寒交迫的惨淡生活、吃了上顿没下顿,因为工农创造的社会财富,被特权阶级掠夺走了。令人叹息的是,苏联共产党口口声声说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

  “特权阶级”,也会老死,他们死后,职位就空了出来,接着,由他们的子女亲戚“顶上”、“继承”、“世袭”。普通工农家庭的子女,则继承父辈的苦难、职业、“牛马”。有位苏联将军,孙子问:爷爷,我能当上将军吗?爷爷说:当然能。孙子问:我能当上元帅吗?爷爷说:不能。孙子问:为什么?爷爷说:元帅也有孙子呀。

  这就是苏联的政治、社会状况;也就是说,在苏联,阶层固化,工人家庭的子女根本没有改变命运的可能,只能继续“当牛做马”。

  另一方面,这意味着苏联政权不能吸收新鲜血液,就像一个患了晚期癌症的病人,全身都是“癌细胞”,走向死亡。

  所以,苏联解体时,没有一位党员、一个党组织,去捍卫苏联,都是“冷眼旁观”、“无所谓”。

  那么,特权阶级对苏联解体的态度是什么?是“热烈欢迎”。“特权阶级”对马克思列宁的理论,十分反感、厌恶,觉得“碍手碍脚”。为了把既得利益“合法化”,特权阶级就推动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新贵”,都是苏联的“旧贵族”。像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是苏联克格勃国家安全局长。再比如,苏联的国企私有化后,国企的“老总”、领导干部,侵吞了国企。

  再就是,“共产国际”的解散,埋下了“苏联解体”的根苗。当年列宁建立“共产国际”,主要功能是支援世界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输出革命”。二战后,斯大林和罗斯福、丘吉尔做“利益交换”,条件是“解散共产国际”。

  美西方长期对苏联“和平演变”,苏联束手无策,只能被动的“强烈抗议、坚决反对”。如果有“共产国际”,你向我“和平演变”,我向你“输出革命”,让你国的工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你的政府。这样,就有“主动权”了。

  还有就是,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赫鲁晓夫与斯大林,“私仇”加上“公怨”,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在当时作《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报告时,不少党代表当场“昏过去”。引发了思想混乱,许多苏联人失去了对马列主义的信仰。这些人当中,有两个重要人物,就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这两位,当时还是青年,因此抛去了共产主义信仰。后来成了领导人后,一手操作了苏联的解体。

  还有个原因是,苏联马列理论的“停滞”。当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世界以及苏联,已经面临新问题,但“理论”,还停留在斯大林时代,就是那些“旧论述”、还是“老一套”。苏联人,尤其是青年,觉得那些理论,陈旧不堪、不能解释问题。理论的停滞,直接导致政策、路线的偏差、老旧。

  戈尔巴乔夫提出“改革与新思维”,但戈尔巴乔夫内心仇视苏联、仇视马克思主义,他改革的目的,是“搞垮苏联”,并不是在社会主义的总方向上、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是“消灭”马克思主义。这样的“新思维”,当然是导致苏联垮台。

  苏联解体的另一个原因是“克格勃”;克格勃的存在,不仅没有能“保卫”苏联,反而促成了苏联的解体。“克格勃”杀人、秘密逮捕、下毒、制造车祸、严刑拷打,苏联人民对克格勃“恨之入骨”。而克格勃最“代表”苏联,是苏联的“主体”,所以,人民将“恨”转嫁到苏联的党组织、政府、军队等,盼望苏联早点垮台、灭亡。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时代,苏联兴起了一股“虚无主义风潮”,是内外呼应、混淆视听。比如,说列宁是“德国间谍”、“马克思是酒鬼”、“佩特留拉是大英雄”······,也就是说,在当时的苏联,“是非黑白”已经颠倒,否定马列主义、否定革命历史、否定革命人物。马列主义如同成了“过街老鼠”,被苏联人唾骂。

  作为政权的指导“意识形态”,成了这样,这个政权还能存在吗?

  不管怎样“说”,苏联已经解体了,成了“前苏联”。就像一个人死了,也只有“节哀顺变”,对于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下去。“活着”的像中国这几个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吸取经验教训、“前车之鉴”,不要重蹈覆辙。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