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石敬瑭“送土”契丹终为“儿皇帝”! 石敬瑭

火烧 2010-10-15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石敬瑭为称帝向契丹献出幽云十六州,尊其为主,终成儿皇帝。文章讲述其割让领土换取支持,虽厚颜无耻却保百姓安宁,展现其政治手段与历史评价。

    石敬瑭,五代十国时期的风云人物。

    此君初以勇猛善战兼廉政闻名,贵为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兼河东节度使,犹嫌不足。

    后唐末帝李从珂立,石敬瑭感觉过皇帝瘾的机会来了,但恐力量不足,乃与心腹桑维翰计谋筹划,桑维翰献上一“强大契丹”之计,“强大契丹”、削弱后唐,“送土”契丹,将后唐的幽云十六州贡奉给契丹。

    然敬瑭称帝心切,惟恐契丹不尽力,“送土”之外,竟然不顾自己一把年纪,尊年龄比自己小的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自己以父事之。

    耶律德光“龙心大悦”,对石敬瑭鼎力支持!

    得耶律德光支持,石敬瑭遂起兵反唐,终于当上了比自己年龄小得多的契丹耶律德光的“儿皇帝”!

    后人评曰,石敬瑭者,做“儿皇帝”心切,置亲信大将刘知远反对于不顾,不当上“儿皇帝”决不罢休,其志可谓“壮”矣!

    石敬瑭虽然厚颜无耻,然人各有志,彼愿意“送土”当“儿皇帝”,对割让幽云十六州的后晋而言,百姓仍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只是精神上或许有点屈辱感而已。

    石敬瑭对后晋军民,好像也没有赶尽杀绝,也没有一定让他们吃由契丹输入后晋的契丹“马料”以便将他们变为“骡子”!

    石敬瑭,虽则厚颜无耻,然人性尚存!

附:百度百科,石敬瑭

http://baike.baidu.com/view/22832.htm

石敬瑭

百科名片

  
石敬瑭

石敬瑭,生于唐景福元年(892年),卒干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太原沙陀族人,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即后晋高祖,936年至942年在位。石敬瑭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当时正值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目录

人物介绍
  1. 廉政闻名
  2. 乞解兵权
  3. 认贼作父
  4. 称帝
  5. 政治腐败
  6. 评价
家庭
  1. 妻子
  2. 子女
  3. 兄弟
相关史料
儿皇帝石敬瑭
  1. 儿皇帝本是勇将
  2. 超人的政治谋略
  3. 治国干才
  4. 小心经营河东
  5. 为帝位不惜卖国土
  6. 儿皇帝窝火不好当
  7. 节俭变为奢侈
  8. 石敬瑭逝世
  9. 正反两面成一生
  10. 评价
人物介绍
  1. 廉政闻名
  2. 乞解兵权
  3. 认贼作父
  4. 称帝
  5. 政治腐败
  6. 评价
家庭
  1. 妻子
  2. 子女
  3. 兄弟
相关史料
儿皇帝石敬瑭
  1. 儿皇帝本是勇将
  2. 超人的政治谋略
  3. 治国干才
  4. 小心经营河东
  5. 为帝位不惜卖国土
  6. 儿皇帝窝火不好当
  7. 节俭变为奢侈
  8. 石敬瑭逝世
  9. 正反两面成一生
  10. 评价
展开
 bk.view.catalog.start();nslog.set("catalogshow",1); 

编辑本段
人物介绍

  石敬瑭(892年3月20日-942年7月28日),汉奸后梁贞明元年(915年),李存勖得魏州,梁将刘寻急攻清平(今山东清县),李存勖急往驰援,为刘寻所围。石敬瑭率十余骑击败刘寻,救李存勖于危难之中。李存勖拊其背而壮之,由此声威大振,在军中名噪一时。他还数次解救李嗣源于危急之中,从而得到器重,逐渐成为李嗣源之心腹。李嗣源遂把女儿永宁公主嫁给他,并让他统率“左射军”的亲兵

廉政闻名

  后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效节指挥使赵在礼于魏州发生兵变。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军平叛,石敬
  

瑭也一同出征。在魏州城下,李嗣源的部队也发生兵变,与魏州的叛军合兵一处,拥李嗣源为主。李嗣源本想回朝请罪,石敬瑭则劝他夺取开封,以成就大事。李嗣源无奈,只得接受了这个意见。于是,石敬瑭便自告奋勇,亲统骁骑300为前锋,抢占开封,又回兵渡汜水,直取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被乱兵所杀,李嗣源入洛阳称帝,即后唐明宗。由于石敬瑭在这次军事政变中立功颇大,后唐明宗任他为保义军节度使,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兼六军诸卫副使。当时,许多官将都不奉公守法,而石敬瑭以廉政闻名,颇受明宗李嗣源褒奖。从此以后,石敬瑭以驸马兼功臣,逐年升迁,历任侍卫条军马步都指挥使,河东节度使,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藩汉马步军总管等职,负责抵御契丹南下,后又赐封为“耀忠匡定保节功臣”。随职务和势力的增长,石敬瑭开始拥兵自重,大有取后唐而自立之势。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明宗李嗣源死,李从厚继位,为后唐闵帝。当时凤翔节度使李从珂(李嗣
  

源的养子)和河东节度使石敬瑭都拥兵自重,后唐闵帝对他俩不放心。为削弱他们的势力,遂下令二人对调。潞王李从珂不服,在凤翔起兵反叛。闵帝大败,仅率数骑出逃,路遇石敬瑭,石敬瑭杀其随从并囚他于卫州。

乞解兵权

  不久,李从珂杀后唐闵帝,改元清泰,自立为皇帝,即后唐末帝。后唐末帝对石敬瑭猜疑颇大,石敬瑭亦疑心重重,二人矛盾日益尖锐。为试探后唐末帝,早有预谋的石敬瑭于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四月,以身体羸弱,乞解兵权,调往他镇。这正合后唐末帝之意,便顺准石敬瑭之请,徙其为天平节度使。群臣得知,相顾失色,均感乱之将至。

认贼作父

  石敬瑭认为我不兴乱,朝廷发之,安能束手于道路?遂决意谋反。大将刘知远,掌书记桑维翰也有此意。于是,石敬瑭上表指责后唐末帝是明宗养子,不应承祀,要求让位于许王李从益(明宗四子)。后唐末帝撕裂其表,削其官爵,并以建雄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招
  

讨使,将兵三万筑长围以攻太原。石敬瑭一面于朝廷内部从事策反活动,一面由掌书记桑维翰起草奏章,向契丹求援:请称臣,以父事契丹,约事捷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契丹。
  对此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连其亲信都押牙刘知远也表示反对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然石敬瑭不从,仍一意孤行。契丹主耶律德光得表大喜,以兵援之,大败后唐张敬达
  同年(936年)十一月,契丹主作册书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遂即位于柳林(今山西太原市东南)。

称帝

  石敬瑭称帝后,很守“信用”,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承诺每年给契丹布帛30万匹。燕云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以后燕云十六州成为辽南下掠夺中原的基地,使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贻害长达400年。石敬瑭称帝伊始,卢龙节度使北平王赵德钧,厚以金帛贿赂契丹,亦欲倚仗契丹以取中原,仍许石敬瑭镇河东。契丹主因当时困难重重,欲许赵德钧之请。石敬瑭闻讯大为惊惧,急令掌书记官桑维翰见契丹主。桑维翰跪于契丹主帐前,自旦至暮,涕泣不立,苦苦哀求契丹放弃赵德钧之请。契丹主从之,并说桑维翰对石敬瑭忠心不二,应该做宰相。石敬瑭遂以桑维翰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同月,石敬瑭攻入洛阳,后唐亡。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后晋迁都汴梁,翌年(938年),升汴梁为东京开封府。时后晋新得天下,藩镇多未服从,兵火甚多,府库空虚,民间贫穷,但契丹仍贪求无厌。为解决财政危机、巩固政权,石敬瑭采纳了桑维翰的建议,推诚弃怨,以抚藩镇;训卒缮兵,以修武备;务农桑,以实仓库;通商贾,以事货财;卑辞厚礼,以事契丹。
  石敬瑭对于契丹百依百顺,非常谨慎,每次书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别,称太宗为“父皇帝”,自称“臣”,为“儿皇帝”。每当契丹使臣至,便拜受诏敕,除岁输30万布帛外,每逢吉凶庆吊之事便不时赠送好奇之物,以致赠送玩好奇异的车队相继以道。
  石敬瑭虽推诚以抚藩镇,但藩镇仍不服,尤耻臣于契丹。大同节度使判官吴峦,闭城不受契丹命。应州指挥使郭崇威,挺身南归。后普天福二年(937),天雄节度使范廷光反于魏州,石敬瑭令东都巡检张从宾讨伐,但张从宾与之同反。继而渭州也发生兵变。是年,契丹改国号“辽”。侍卫将军杨光远自恃重兵,干预朝政,屡有抗奏。石敬瑭常屈意服从之。后晋天福四年(940),杨光远擅杀范廷光,石敬瑭因畏惧杨光远,以致不敢法问。
  后晋天福六年(942年),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上表指斥石敬瑭父事契丹,困耗中原,并表示与契丹决一死战。石敬瑭发兵斩安重荣,并将其头送与契丹。

政治腐败

  石敬瑭为人辩察,多权术,好自矜大,所聚珍异,穷奢极丽,宫殿悉以金玉珠翠为饰。他对契丹百依百顺,但对百姓却如虎狼一般,凶恶狠毒,用刑十分残酷。石敬瑭晚年尤为猜忌,不喜士入,专任宦官。由是宦官大盛。由于吏治腐败,朝纲紊乱,以至民怨四起。游牧在雁门以北的吐谷浑部,因不愿降服契丹,酋长白承福带人逃到了河东,归刘知远。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契丹遣使来问吐谷浑之鼎,石敬瑭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刘知远,更不敢得罪“父皇帝”,由此,忧郁成疾,于六月在屈辱中死去,时年51岁,谥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显陵(河南宜阳县西北)。

评价

  纵观石敬瑭之一生,初以骁勇善战发迹,继因廉政而闻名。在战乱频繁之际,他借重契丹援助得以问鼎、建立后晋王朝。由于割让燕云十六州以及岁输布帛30万给契丹,并甘当百依百顺的“儿皇帝”以换取契丹对自己的支持,将北方百姓置于契丹铁蹄之下,民心尽失。

编辑本段
家庭

妻子

  妻
  李皇后,后唐明宗女,即永宁公主

子女

  子
  养子 石重允 剡王(案:郯王以下诸王传,《永乐大典》原阙。《欧阳史》云:重允,高祖弟也,亦不知其为亲疏,然高祖爱之,养以为子,故于名加“重”而下齿诸子。《通鉴·齐王纪》:高帝少弟重允早卒。)
  长子 石重英 虢王
  次子 石重信 楚王
  三子 石重乂 寿王
  四子
  五子 石重进 夔王
  六子 石重杲 陈王
  七子 石重睿 未封王
  女
  长女 长安公主

兄弟

  胞弟
  石敬威
  堂弟
  石信
  石敬赟
  石敬晖

编辑本段
相关史料

  《新五代史 晋本纪第八》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其父臬捩鸡,本出于西夷,自朱邪归唐,从朱邪入居阴山。其后,晋王李克用起于云、朔之间,臬捩鸡以善骑射,常从晋王征伐有功,官至洺州刺史。臬捩鸡生敬瑭,其姓石氏,不知其得姓之始也。
  敬瑭为人沈厚寡言,明宗爱之,妻以女,是为永宁公主,由是常隶明宗帐下,号左射军。庄宗已得魏,梁将刘掞急攻清平,庄宗驰救之。兵未及阵,为掞所掩,敬瑭以十余骑横槊驰击,取之以旋。庄宗拊其背而壮之,手啗以酥,啗酥,夷狄所重,由是名动军中。十五年,庄宗战于胡柳,前锋周德威战死,敬瑭以左射军从明宗复击败梁兵。明宗战胡卢套、杨村,为梁兵所败,敬瑭常脱明宗于危。
  赵在礼之乱,明宗讨之,至魏而兵变,明宗初欲自归于天子,明己所以不反者。敬瑭献计曰:“岂有军变于外,上将独无事者乎?且犹豫者兵家大忌,不如速行。愿得骑兵三百先攻汴州,夷门天下之要害也,得之可以成事。”明宗然之,与之骁骑三百,渡黎阳为前锋,明宗遂入汴。庄宗自洛后至,不得入,而兵皆溃去。庄宗西还,明宗以敬瑭为前锋趣汜水,且收其散卒。庄宗遇弑,明宗入立,拜敬瑭保义军节度使,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兼六军诸卫副使。在陕为政以廉闻。是时,诸侯多不奉法,邓州陶?、亳州李邺皆以赃污论死,明宗下诏书褒廉吏普州安崇阮、洺州张万进、耀州孙岳等以讽天下,而以敬瑭为首。
  天成二年十月,从幸汴州,为御营使,拜宣武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六军副使如故,改赐“耀忠匡定保节功臣。”三年四月,徙镇天雄,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唐尹。五月,拜驸马都尉。董璋反东川,为行营都招讨使,不克而还。复兼六军诸卫副使。徙镇河阳三城,未行,而契丹、吐浑、突厥皆入寇,是时,秦王从荣统六军,敬瑭疑其必及祸,不欲为其副,乃自请行。及制出,不落副使,辄复辞行。明宗数责大臣问谁可行者,范延光、赵延寿等卒以敬瑭为请,乃拜河东节度使、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总管,落六军副使,乃行。
  明年,明宗崩,愍帝即位,加中书令。三月,徙镇成德。清泰元年五月,复镇太原,来朝京师。潞王从珂反于凤翔,愍帝出奔,遇敬瑭于道。敬瑭杀帝从者百余人,幽帝于卫州而去。废帝即位,疑敬瑭必反。
  天福元年五月,徙镇天平,敬瑭果不受命,谓其属曰:“先帝授吾太原使老焉,今无故而迁,是疑吾反也。且太原地险而粟多,吾当内檄诸镇,外求援于契丹,可乎?”桑维翰、刘知远等共以为然。乃上表论废帝不当立,请立许王从益为明宗嗣。废帝下诏削夺敬瑭官爵,命张敬达等讨之,敬瑭求援于契丹。九月,契丹耶律德光入自雁门,与唐兵战,敬达大败。敬瑭夜出北门见耶律德光,约为父子。
  十一月丁酉,皇帝即位,国号晋。以幽、涿、蓟、檀、顺、瀛、莫、蔚、朔、云、应、新、妫、儒、武、寰州入于契丹。己亥,大赦,改元。掌书记桑维翰为翰林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枢密使事。闰月丙寅,翰林学士承旨、尚书户部侍郎赵莹为门下侍郎,桑维翰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甲戌,赵德钧及其子延寿叛于唐来降,契丹锁之以归。己卯,次河阳,节度使苌从简叛于唐来降。辛巳,至自太原。卢文纪、姚顗罢。甲申,大赦,杀张延朗、刘延朗,赦房暠。十二月乙酉,如河阳。追降王从珂为庶人。丁亥,司空冯道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己丑,曹州指挥使石重立杀其刺史郑玩。辛卯,御札求直言。癸巳,镇州牙内都虞候秘琼逐其节度副使李彦琦。同州裨将门铎杀其将杨汉宾。庚子,天平军节度使王建立杀其副使李彦赟。旱。
  二年春正月癸亥,安远军节度使卢文进叛降于吴。丁卯,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杀齐州防御使秘琼。戊寅,兵部侍郎李崧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封唐宗室子为公,及隋酅公为二王后,以周介公备三恪。二月丁西,契丹使太子解里来。三月庚辰,如汴州。夏四月丁亥,赦囚,蠲民租赋。赵莹使于契丹。辛卯,宣武军节度使杨光远进助国钱。契丹使宫苑使李可兴来。五月壬戌,御札求直言。丁丑,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高祖璟谥曰孝安,庙号靖祖,祖妣秦氏谥曰孝安元;曾祖彬谥曰孝简,庙号肃祖,祖妣安氏谥曰孝简恭;祖昱谥曰孝平,庙号睿祖,祖妣来氏谥曰孝平献;考绍雍谥曰孝元,庙号献祖,妣何氏谥曰孝元懿。六月癸未,契丹使夷离毕来。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反。丁酉,传箭于义成军节度使符彦饶。丁未,杨光远为魏府四面行营都部署。东都巡检张从宾反,留守判官李遐死之,奉国都指挥使侯益、护圣都指挥使杜重威讨之。从宾寇河阳,杀皇子重乂;寇河南,杀皇子重信。秋七月,从宾陷汜水关,杀巡检使宋廷浩。壬子,右卫大将军尹晖叛奔于吴,不克,伏诛。右监门卫大将军娄继英叛降于张从宾。义成军乱,杀戍将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白奉进。甲寅,戍将奉国指挥使马万执符彦饶归于京师,命杀之于赤冈。乙卯,杨光远为魏府行营都招讨使。辛酉,杜重威克汜水关。壬申,杨光远克博州。丙子,安州屯防指挥使王晖杀其节度使周瑰,右卫上将军李金全讨之。八月丙申,静难军节度使安叔千进添都马。乙巳,赦非死罪囚及张从宾、符彦饶、王晖余党。九月,杨光远进粟。冬十月辛巳,禁造甲兵。
  三年春二月戊戌,诸镇皆进物以助国。三月壬戌,回鹘可汗王仁美使翟全福来。丁丑,禁私造铜器。秋七月辛酉,以皇业钱作受命宝。八月戊寅,冯道及左仆射刘昫为契丹册礼使。壬午,澶州刺史冯晖降。丙戌,许御署官选。己丑,蠲水旱民税。辛丑,归伶官于契丹。九月己酉,赦范延光。己未,归静鞭官刘守威,金吾勘契官王殷、司天鸡叫学生殷晖于契丹。于阗使马继荣来,回鹘使李万金来。己巳,赦魏州,蠲民税。是月,宣徽南院使刘处让为枢密使。冬十月戊寅,契丹使中书令韩频来奉册曰英武明义皇帝。庚辰,升汴州为东京,以洛阳为西京,雍州为晋昌军。戊子,右金吾卫大将军马从斌使于契丹。己未,契丹使梅里来。戊戌,大赦。庚子,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十一月辛亥,升广晋府为邺都。壬戌,除铸钱令。十二月丙子,封子重贵为郑王。
  四年春正月,盗发唐愍皇帝墓。辛亥,澶州防御使张从恩为枢密副使。旌表深州民李自伦门闾。三月乙巳,回鹘使其都督拽里敦来。丙辰,颁《调元历》。灵州戍将王彦忠以怀远城反。己未,彦忠降,供奉官齐延祚杀之。夏四月辛巳,封回鹘可汗王仁美为奉化可汗。甲申,废枢密使。秋七月丙辰,复禁铸钱。闰月壬申,桑维翰罢。八月己亥朔,河决博平。西戎寇泾州,彰义军节度使张彦泽败之,执其首领野离罗虾独。九月丁丑,契丹使粘木孤来。癸未,封李从益为郇国公以奉唐后。丙戌,高丽王建使其广评侍郎邢顺来。冬十一月乙亥,立唐高祖、太宗、庄宗、明宗、愍帝庙于西京。戊子,契丹使遥折来,吐蕃罢延族来附。
  五年春正月丁卯朔,德音除民公私债。己丑,回鹘使石海金来。夏四月甲子,契丹兴化王来。五月丙戌,安远军节度使李金全叛附于唐。六月癸卯,李昪遣其将李承裕入于安州,金全奔于唐,安远军节度使马全节及承裕战,败之。丁巳,克安州,承裕奔于云梦,全节执而杀之。秋八月丁酉,阅稼于西郊。己未,西京留守杨光远杀太子太师范延光。九月丁卯,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和凝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辛巳,阅稼于沙台。冬十月丁未,契丹使舍利来。十一月丙子,冬至,始用二舞。
  六年春正月戊寅,封唐叔虞为兴安王,台骀为昌宁公。二月戊申,停买宴钱。三月,除民二年至四年以前税。夏四月己未,契丹使述括来。五月,吐浑首领白承福来。秋七月壬午,突厥使薛同海来。八月壬辰,如邺都,开封尹郑王重贵留守东京,宣徽南院使张从恩东京内外兵马都监。壬寅,大赦。甲寅,光禄卿张澄使于契丹。九月乙亥,前安国军节度使杨彦询使于契丹。丁丑,吐浑使白可久来。河决中都,入于沓河。冬十月,河决滑、濮、郓、澶州。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反。十一月丁丑,西京留守高行周为南面军前都部署以讨之。十二月丙戌朔,郑王重贵为广晋尹,徙封齐王。先锋都指挥使郭金海及安从进战于唐州,败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反。天平节度使杜重威为镇州行营招讨使。丙申,契丹遣使者来。戊戌,杜重威及安重荣战于宗城,败之。
  七年春正月丁巳,克镇州,安重荣伏诛,赦广晋。庚午,契丹使达剌来。三月,归德军节度使安彦威塞决河于滑州。闰月,天兴蝗食麦。夏五月乙巳,尊皇太妃刘氏为太后。六月丙辰,吐浑使念丑汉来。乙丑,皇帝崩于保昌殿。

编辑本段
儿皇帝石敬瑭

儿皇帝本是勇将

  石敬瑭,唐朝沙陀部人,父亲名叫臬捩(音聂列)鸡,据说是汉景帝时丞相石奋的后代,但欧阳修在
  

他写的《新五代史》中说他这个姓不知道最初的来历。
  臬捩鸡很勇猛,也善于骑射,谋略也很远大,辅佐李克用和李存勖,屡立战功,升至刺史。石敬瑭为了表示自己是真正的汉人,就改了现在这个名字。他是父亲的第二个儿子,从小就沉默寡言,喜欢读兵法书,而且非常崇拜战国时期赵将李牧和汉朝名将周亚夫。李嗣源对他很器重,而且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让他统领自己的亲军精锐骑兵“左射军”,将他视为心腹之将。
  此后,石敬瑭跟随李嗣源转战各地,成为李存勖的一员骁将。在和刘寻对阵交战时,刘寻袭击还没有列好阵势的李存勖,军情危急,石敬瑭立即率领十几名亲军驰入敌阵,东挡西杀,左冲右突,遏止住了敌人的攻势,掩护李存勖后撤。事后李存勖对他也大加赞赏,石敬瑭由此而名声远扬。除了救李存勖之外,石敬瑭还多次救过他的岳父李嗣源。在晋军和后梁军队激烈争夺黄河沿岸时,晋军先攻下了杨柳镇(今山东东阿东北),李嗣源却中了梁军的埋伏,危急时刻又是他这个爱婿率军拼死掩护他撤退,才得以领兵突出重围。不久后,梁晋又大战于胡柳陂,由于李存勖的冒险出战,使大将周德威不幸战死,石敬瑭又率领他的左射军和李嗣源一起重整军队,将后梁军队杀得损失殆尽。

超人的政治谋略

  石敬瑭不仅在战场上救岳父李嗣源,在遇到政治难题时又是他为李嗣源分析局势,指点迷津,体现了他过人的政治谋略。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劝李嗣源顺应时势,在兵乱时追求帝位。在赵在礼兵变魏博时,李嗣源被派去镇压,但到了魏州(今河北大名北)时,自己的军队也发生了兵变。李嗣源对李存勖没有二心,这时就想只身回去向李存勖言明真情。石敬瑭极力反对他这种不明智的做法,他说:“岂有在外领兵,军队发生兵变后,其主将却没事的道理?况且犹豫不决是兵家大忌,不如趁势迅速南下。我愿领骑兵三百先去攻下汴州,这是得天下的要害之处。得之则大事可成。”李嗣源这才醒悟过来,立即派他领兵先行,自己随后跟进。最后终于像石敬瑭预料的那样登上帝位。石敬瑭也因功被授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保义军节度使,还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兼任六军诸卫副使,这是亲军的最高副长官,可见李嗣源对他是非常宠信的。但石敬瑭却认为不好,因为正职是李嗣源的儿子李从荣,李从荣骄横跋扈,自认为是父亲的继承人,看不起旧的功臣们。石敬瑭预料他日后必然出事,所以就极力推辞这个副职,后来,李从荣果然因为急于继位而被杀。石敬瑭后来又去魏博任职,最后去了河东任节度使,并兼云州(今山西大同)大同军等地蕃汉马步军总管,掌握了河东这块后唐起源地区的军政大权。

治国干才

  石敬瑭不仅在军事和政治方面有勇有谋,有韬略,在地方事务的治理方面也很有才干。到陕州、魏博、河东等地,他都很有政绩,而且断案也有奇招。到陕州时不到一年就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再加上他自己也很清廉,施政很得百姓人心。在魏博时,由于当地民风骠悍,诉讼案件很多,许多人认为难以治理。但他到了之后,就勤于政务,处理疑难案件,不久案子就大大减少了。尤其是在河东,石敬瑭所断案子更是让人心服口服。石敬瑭在任时异常节俭,不贪声色,也不设宴会听歌作乐,公事办完后,又召来幕僚议论民间疾苦以及政务得失,好多事他都要亲自处理,尤其是一些疑难的案子。有一次,一个小店的妇人和军士争执,告到官府,妇人说:“我在门外面晒谷子,被他的马吃了很多。请大人明断。”军士却说冤枉,但又没法证明自己的清白。石敬瑭就对断案的属吏说:“他们两个人争执不下,那用什么判断是非呢,你给我把马杀掉看看肠子里到底有没有谷子。有就杀军士,没有就杀妇人。”于是就将马杀死了,马的肠子里没有谷子,证明是妇人在诬陷军士,想讹诈他钱。石敬瑭就下令将那个刁妇处死了。处死确实有些重了,但五代时的法律就是这个特点:立法重,处刑残忍。像凌迟即民间说的千刀万剐这种残酷的刑罚也经常用。这次处死妇人以后,境内肃然,再也没有人敢耍刁欺负别人了。石敬瑭断案有时也用情理处理,这反而使一些棘手的事迎刃而解,当事人也都心服口服。有人卖地给他分居的哥哥,价钱没有讲好,弟弟就要卖给别人。买主为防以后哥哥找麻烦,就让弟弟拿哥哥同意转卖的书面文书来。哥哥不肯给,弟弟就告到官府。县令认为兄弟俩都理屈,然后送到石敬瑭那里请他处罚,石敬瑭说:“人之所以做不义之事,是由于我这个父母官新来,没有及时教育百姓,我很惭愧。如果论他们的是非,哥哥得到好地,弟弟卖个好价钱,说有理都有理,说无理则都无理,但哥哥作为兄长不对的地方多一些,应该重打哥哥一顿板子。至于地,就卖给出高价的人。”大家听了,都很佩服他将这个棘手的案子断得如此明了。
  石敬瑭把河东地区治理得很好,但这时后唐却发生了巨变。李嗣源病死后,儿子李从厚继位,李从厚就是闵帝。石敬瑭被加授中书令,调任镇州(今河北正定)成德军节度使,让在陕西的李从珂任河东节度使。李从珂就发动了兵变,最后用眼泪使李从厚派去镇压他的将士归降于他,然后领兵杀向洛阳。李从珂又让石敬瑭去商议军国大事,石敬瑭在路上遇到从洛阳逃出来的李从厚,李从厚的随将嫌石敬瑭不保李从厚,短兵相接后,石敬瑭就将李从厚的随从全都杀死,然后将李从厚幽禁起来,去向李从珂请功。最后李从珂派人将李从厚杀死。
  李从珂继位以后,虽然石敬瑭帮他除掉了李从厚这个后患,但并没有信任他,反而将石敬瑭当成最大的威胁来对待。想尽办法要将他调离河东这块根据地。

小心经营河东

  在石敬瑭到首都参加完李嗣源的葬礼之后,也不敢提出要回去,害怕李从珂起疑心,所以整天愁眉不展,再加上他当时有病,最后竟瘦得皮包骨,不像个人样。妻子赶忙向母亲曹太后求情,让李从珂放石敬瑭回去。李从珂虽然不是曹太后的亲生儿子,但曹太后从小对他如同亲生一样,又见石敬瑭病成这样,估计难以构成什么威胁,于是就顺水推舟做个人情,让石敬瑭回到了河东。没想到这次竟是纵虎归山,后唐亡于他手。
  石敬瑭回去之后,更是小心防范,妻子有次回去参加李从珂的生日宴会,想早点回来,李从珂却醉熏熏地对他说:“这么着急回去,是不是要和石郎造反呀?”妻子回来告诉了石敬瑭,这使石敬瑭更加相信李从珂对他疑心很重,因为酒后人常说些平时不想说的话。从此石敬瑭就开始为以后做充分的准备。一方面在首都的来客面前装出一副病态,说自己没有精力治理地方政务,以此来麻痹李从珂;另一方面,他几次以契丹侵扰边境为名,向李从珂要大批军粮,说是屯积以防敌入侵,实际是为以后打算。李从珂被他蒙在鼓里,屡次上当,但石敬瑭的部下却看了出来,在朝廷派人慰劳将士时,有的人就高呼万岁,想拥立石敬瑭做皇帝以功邀赏。石敬瑭害怕事情泄露,就将领头的将士共三十六人杀死。
  为防止以后有变,弄得措手不及,石敬瑭决定试探李从珂,就上书假装辞去马步兵总管的职务,让他到别的地方任节度使,如果李从珂同意就证明怀疑自己,如果安抚让他留任说明李从珂对他没有加害之心。但李从珂却听从了大臣薛文通的主意,薛文通说:“河东调动也要反,不调动也会反,时间不会太长,不如先下手为强。”李从珂就下令派石敬瑭去他处任节度使,这下刺激得石敬瑭慌不择路地勾结做了儿皇帝,从此留下百世骂名,成了臭名昭著的卖国皇帝。
  石敬瑭先装病不走,然后又要求李从珂让位给李嗣源的亲生儿子李从益,说李从珂是养子,不应该继承皇位。李从珂就下令罢免石敬瑭的所有官职,然后派兵讨伐,命张敬达领兵攻打太原。

为帝位不惜卖国土

  石敬瑭早有计划,见兵临城下,自己又力量不足,就按计划向契丹的耶律德光求救,许诺了卖国条件:割让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刘知远(即后汉高祖)认为条件太屈辱,没有必要许诺这么多,但石敬瑭在桑维瀚的支持下一意孤行。
  正愁没机会南下的耶律德光喜出望外,立即领兵来救石敬瑭,最后大败了后唐军队。让石敬瑭做了皇帝,建号大晋,石敬瑭就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则将十六州,即现在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了契丹。十六州是:幽(今北京市)、蓟(今天津蓟县)、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县)、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音归)(原属北京怀来,今已被官厅水库所淹)、儒(今北京延庆)、武(今河北宣化)、蔚(今山西灵丘)、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朔(今山西朔县)。石敬瑭称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
  

父皇帝,再每年进奉帛三十万匹。被后人所谴责的主要是割让土地,不仅使中原失去大片领土,而且使契丹轻易占领了长城一带的显要地区,此后,契丹便可以长驱直入直到黄河,中间没有了抵抗的天然屏障,为中原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对于这个儿皇帝,历史上还是有人认为他是天意使他登上了帝位。这方面很普通的就是用一些离奇的传言附会他。石敬瑭原是后唐明宗的女婿,在宫中人们称他为石郎,在李从珂进攻洛阳时,石敬瑭也从太原领兵赶去,据说当时京城夜里有很多狼乱窜,不少跑进了皇宫里,李从厚便让人射狼。因为“射”与“石”音相近,“狼”又与“郎”同音,因此用这件事影射石敬瑭。还有一件事说在后梁初年,潞州(今山西长治)有百姓伐树,树倒后竟自己分成了两半。里面有六个字:天十四载石进。朱温将树藏到库中,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等到石敬瑭当了皇帝,就有人出来说,从后唐李存勖建国到石敬瑭称帝正好十四个年头,“天”指的是李存勖在天右二十年继位。而“石进”指的是石敬瑭建立后晋,“进”和“晋”同音。还有人说,在后唐末帝李从珂老家镇州(今河北正定)祖居旧屋的旁边有座寺庙,庙里的一尊石像无故摇动起来。以此来影射石敬瑭要动摇后唐的江山社稷。在封建社会,神灵和迷信盛行,有的是百姓用巧合的事附会,有的却是当权者或者皇帝本人授意他人故意编造的。不管怎样附会,石敬瑭的恶名在历史上很难抹掉了。

儿皇帝窝火不好当

  石敬瑭虽然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但这个儿皇帝并不好当,隐忍得有时候也觉得难受。但契丹的使者来后,无礼骄横、横加斥责时有不得不卑躬屈膝地应酬。大臣中除了桑维瀚少数几个人外,都对契丹人有气,主张抵御契丹。石敬瑭也曾动摇过,但看了桑维瀚的长篇奏折,又觉得当儿皇帝好处较多,所以一直到死也没有自己扔下儿皇帝这顶帽子,还是他的儿子为他出了一口恶气。虽然石重贵最后由于主将投降而流亡契丹,但两次战胜契丹兵还是对于中原人民的抗辽斗争起了鼓舞和促进作用。石敬瑭卑事契丹,每年进贡帛三十万匹,也不能绝对说没有一点好处,他当皇帝的六年在客观上为中原人民带来了短时的安定,但是,割让十六州又使他的这一点点小功劳化为乌有,因为他的儿子在抗击契丹时已经没有险要可守,终使中原又遭战火蹂躏。

节俭变为奢侈

  在称帝之前,石敬瑭不管是自己还是治理地方政务,都很节俭,但做了皇帝后就开始奢侈起来,他的宫殿都用黄金、美玉、珠宝等物装饰得富丽堂皇,原来的首都在洛阳,后来又嫌其破旧,就将都城迁到了汴州(今河南开封),将汴州升为东京开封府。为了镇压百姓的反抗,他又下令制定了许多残酷的法律,施加的刑罚也多是一些残不忍睹的方式:割舌头,将人支解,灌鼻子,放在锅里蒸煮等等。此外,他对于士人也不信任,觉得他们不为国家着想,只知道为自己的子孙谋利,所以石敬瑭又像后唐那样重用宦官,使宦官势力重新抬头。

石敬瑭逝世

  石敬瑭靠契丹的支持,也是靠武力得了帝位,和他原来一样的各地将领们也想做这个皇帝宝座,所以反叛的接连不断。再加上石敬瑭称帝后,用人和施政措施不当,民心开始背离,这又给属将们作乱提供了借口和有利时机。镇守魏州的节度使范延光觉得总被石敬瑭猜疑,为防以后生变,就先在魏州叛乱称帝了。石敬瑭派去的杨光远不但没有攻击范延光,反而和他合伙反叛,石敬瑭的两个儿子也先后被杀。最后叛乱虽然平息,但两个儿子却失去了,叛乱给石敬瑭的打击很大。后来,镇州的节度使安重荣也在北方叛乱,他对石敬瑭卑事契丹非常不满,经常斥责路过的契丹使节。最后安重荣由于部将投降而失败,自己也被杜重威杀死,但这两次大的叛乱使本来心里就对仰契丹人鼻息而憋气的石敬瑭更是急火攻心,对于其他的将领也无法信任了,病情也开始加重,在安重荣叛乱的第二年,石敬瑭就死去了,给儿子留下了一堆烂摊子,儿子石重贵继位后,仅四年后晋就被叛降的将领和契丹一起灭掉了。

正反两面成一生

  石敬瑭的一生分成两个阶段,称帝之前还算是让人佩服的,但为得到帝位竟想出下下策,结果一次失算,终生受累,而且在历史上也留下了千古恶名。不管如何,石敬瑭还是有些地方值得肯定的,除了他以前治理陕州、魏博、河东时的政绩外崐,石敬瑭的节俭也是很得民心的。在称帝后,就是奢侈的时候,也没有像后唐庄宗李存勖那样贪财贪得将国家都丢掉了。有一次,百姓从地下挖出了几块黄金,地方官交给了石敬瑭,石敬瑭说:“地下所藏之物,又不是国家需要的宝物,不必归公。”然后命人将黄金送回给挖出黄金的百姓。如果是李存勖和那个不认父亲的皇后,黄金肯定早就装入自己腰包里了。还有,石敬瑭对于年龄在八十以上的老人也加以照顾,免除一个人的差徭。各地有旱情的时候,也知道下令减免租税五分之一。

评价

  对于石敬瑭的评价,《旧五代史》的说法还是比较合理的。先肯定了石敬瑭的节俭,说他能礼贤下
  

士,能纳谏。但是不该为图帝位引契丹进中原却给人民带来灾难,致使以后后晋灭亡,一家人都被迫流亡,客死异乡。这如同“决鲸海以救焚,何逃没溺;饮鸩浆而止渴,终取丧亡。”最后为石敬瑭惋惜,说他如果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得到帝位,即使功德超不过前人,也能成为一个仁慈勤俭之主。假如终究代替不了现实,石敬瑭最少也是一个卖国土求荣的反面典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