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1975—2008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

火烧 2010-10-14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本文探讨1975-2008年美国经济利润率变化,分析非生产工人比重上升对利润份额的影响,揭示金融化积累模式与经济脆弱性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1975—2008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

谢富胜 李安 朱安东

摘要:利润率的周期性下降揭示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机制。将劳资斗争、价值实现和资本有机构成等因素纳入利润率公式,结合黄金非货币化条件下货币和信用因素,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新的综合。经验研究表明:1975—2008年美国实体经济利润率并未有效恢复;非生产工人比重上升导致的利润份额下降是利润率周期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其根源是生产过程在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的重组和之后的弹性化。在利润率长期停滞条件下,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形成了新的金融化积累模式,不得不依赖流动性的增长,使美国经济更加脆弱。美联储促进金融化积累和维护美元作为准国际储备货币的合法性之间的内在矛盾必然引发当前的危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 利润率 危机 金融化

谢富胜,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李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朱安东,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本文发表于2010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引用请注明。

全文见附件

点击下载 下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