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我喜欢“温和左派”

火烧 2010-10-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表达对温和左派的认同,强调其理想主义、人文情怀与社会正义追求,主张理性、温和与中庸之道,倡导通过互联网参与公共事务,推动社会进步。

按毛泽东的说法,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个社会中不可能有纯粹的中间派。我比较喜欢“中间偏左”,也就是有的网友说的“温左”(“温和左派”)。  

我喜欢的“温左”,当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信仰、思想派别与学术倾向,这种理想主义情结在我们这一代的意识里根深蒂固。“温左”具有理想主义、集体主义色彩,崇尚人类大同的社会理想,讨厌整个社会弥漫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和钱权交易、物欲横流的腐朽空气,提倡人人平等、互相友爱,而不是自私自利、互相倾轧。“温左”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主义,既强调群体利益、群体实现,又保持对人性与个性的尊重。“温左”志在匡扶正义、铲除不平,提倡、颂扬社会光明的一面,同时也会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评社会的阴暗面。“温左”生逢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温左”冲破“主流精英”的话语垄断、参与公共事务的最好途径,通过网络传媒,将实现与中国社会更广度和更深度的对接。我认为这是一剂社会改进的良药。  

我喜欢的“温左”,当是一种浪漫主义的人文情怀与理性精神,具有温和的、非暴力倾向的性情,是向善的、温情的、诗意的,有亲和力的。“温左”真正恪守自由主义派常常引用的格言:我不赞成你所说的话,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对待一些重大问题与重大事件,对待一些现实人物与历史人物,“温左”与右翼的立场观点固然相左,即便是“温左”群体本身,也往往各持己见,并持之以据,持之有理。“温左”不唯我独革、唯我独左,不“党同伐异”,不做“教师爷”,不对意见稍有不合的博文博友吹毛求疵、无限上纲,不戴帽子、不打棍子,而是追求真理,服从真理,随时修正自己头脑里可能存在的某些谬误与偏见,尊重对手,并从对方那里汲取有益的思想营养。这也是一个人修身养性即人格完善后的心态和处事方式。  

“温左”不喜欢动辄破口大骂,而是有话好好说,有理让三分,不会一触即跳,火冒三丈,只要有一点不合自己口味,便要开骂。“温左”相信 鲁迅 先生说的,“辱骂与恐吓决不是战斗”。也学鲁迅那样,有时也会发火“骂人”,但也要尽量“骂”得巧妙一些、艺术一些,让人觉得其实并非在骂人,而是心怀悲悯,微言大义,切中时弊。  

“温左”坚持中庸之道,不走极端;记取历史的深刻教训,对社会事物的观察不采取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形而上方法。这也就不免要迎受来自两个极端的夹攻:右的说你太左,左的说你太右;保守的说你太激进,激进的说你太保守;守旧的说你太新锐,新潮的说你太背时……永远会有人比你更右,也永远会有人比你更左。(甚或出现下面段子说到的怪圈循环:“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你和他讲政治,他和你讲国情;你和他讲国情,他和你讲接轨;你和他讲接轨,他和你讲文化;你和他讲文化,他和你讲孔子;你和他讲孔子,他和你讲老子;你和他讲老子,他给你装孙子;你也装孙子,他说你傻子;你真成了傻子,他和你讲道理。”一笑。)

“温左”坚持中庸之道,坚持“中立不倚”,并不是做个保持中立的和事佬、骑墙派,而是刚柔相济,坚韧不拔,少一些偏执,多一份执著。“温左”坚持中庸之道,主张“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包容不同的声音,和谐相处,而不随波逐流;还要“攻乎异端”,讲点斗争哲学,批判异端邪说,不让谬种流传。“温左”并不认同“不争论”、“搁置争议”、“韬光养晦”。“温左”坚守信仰,坚守底线,忧国忧民,旗帜鲜明,在事关民族与人民利益的原则问题上,在大节大义上,不调和、不妥协;面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真实性被人为“妖魔化”时,不含糊、不盲从。乱花渐欲迷人眼,山雨欲来风满楼,何去何从,需要的倒是主心骨。义之所向,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君子节操,是内功,是最有力量的,但同时也可能是最孤单的。亦如有句新格言所说: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曾在网上看到过某一篇人物印象记中有这么一段话:“除了忧郁,他还明亮;除了锋利,他还温润;除了理性与睿智,他还诗意与唯美。”当时,就引得我拍案击节: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喜欢的“温左”,看上去也就是这么一个形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