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惊爆眼球:中国古代盛世人口数量规律及其解释

火烧 2010-10-2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揭示中国古代七大盛世朝代人口数量规律,指出6000万为常见峰值,并分析土地兼并导致人口下降与朝代更替的关系,探讨农业经济与人口负增长的关联。

中国古代盛世人口数量规律及其解释

一、中国盛世人口数量

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迄今可知,为4000多年。而在这4000多年中,有较确切人口记载的古代大朝代,记为八朝。此八朝为:秦朝、西汉、东汉、隋朝、唐、北宋、元、明。因清朝中末以降,中国已开始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向现代形态演进,故不算入古代大朝代。

在有文字可考的中国古代八大朝代中,从秦朝建立到明朝灭亡,记约1865年(-221年至1644年)。我发现一个惊人的人口规律:即除了秦朝外,其它七个朝代的人口数量最盛时几乎相同——约为6000万左右。(秦朝因太短暂而不能使其人口盛世到来?)古代八朝人口数量最盛时情况如下:

1、秦朝:约3000万

2、西汉中末:约6000万

3、东汉中末:约6000万

4、隋朝初中:约5000万

5、唐中末:约5500万

6、北宋中末:约5000万

7、元初中:约6000万

8、明初中:约5000万

二、规律的解释

针对以上的惊人规律,我用问答体解释如下(因秦朝太短暂,人口盛期未到,故讲七朝):

问:人口数量盛期与朝代期间有什么关联规律?

答:我们从西汉到明朝,都可以看到,这古代七个大朝的人口盛期一般居中偏初末。即这七大朝代人口盛期都不是从朝代末期才出现的,而一般出现在中期偏末。

  问:是什么导致了古代七个大朝人口盛期出现在中期偏末,而非末期?

  答:与土地兼并(古代版资本集中)有关。一般一个朝代刚建立时,土地都是较为均分的。因为土地的较为均分,使一般的平民百姓娶妻不难,同时,一般的大地主大贵族较少,从而会出现以下男女和生育率格局:平民基本能娶到妻子,而地主或贵族人均占有妇女数量相对不多,这样,使社会上大部分妇女的子宫生育能力得到较充分发挥(人口再生产能力强盛),妇女生育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古代版资本集中)加剧,导致两极分化,很大部分男平民娶妻困难,同时,大地主大贵族人均占有妇女数量极大增加,这样,使社会上大部分妇女的子宫生育能力未得到较充分发挥(人口再生产能力萎缩),从而使妇女生育率走低,人口不但不增加,还出现人口降低(即人口负增长,必然伴随着人口老年化)。

  问:为什么这七个朝代在人口开始出现或持续人口降低一段时期后,往往走向灭亡?而现代西方国家的人口降低并没有出现国家政权更迭的相同情况?

  答:这里面原因很多。我的思考,导致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1、中国古代朝代支撑基础是农业经济形态,而现代西方国家支撑基础是工业经济形态,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对人口降低(人口负增长)的抗压能力有差异。设想,农业经济形态的发展,主要靠密集劳动力的维持,一旦人口降低与人口老年化并存,则农业经济形态的发展必然缺少密集劳动力的支撑,从而整个经济形态必然走向崩溃。而工业经济形态不同,虽然人口降低与人口老年化并存,对其经济的打击是沉重的,但其经济形态的发展,并不是主要依赖于密集的劳动力,所以,现代西方国家虽然出现了人口降低与老年化并存情况,其经济仍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萧条运行。2、中国古代朝代的政权形态与现代西方国家的政权形态不同。中国古代这七个大朝代一旦出现人口降低与人口老年化并存,则由此进行政权更迭的形态是暴力起义(以彼姓代此姓临政);而现代西方国家如果出现人口降低与人口老年化并存,当其经济萧条运行时,则由此进行政权更迭的形态是议会斗争(以彼党代此党执政)。其实,两者都出现了当权力量的更换,所不同的是:朝代的更换,往往体现出灭亡模样;而政党的更换,往往体现出的是轮流执政。

   问: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有一个观点,认为人口数量存在一个每25年倍增的规律,中国学者何新在《中国历史中的人口规律与社会治乱》里也说人口隔代倍增规律是自然增长规律,何新甚至断言,在没有世界性的战争下,到新世纪(21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将达到25亿。对此,你怎么看?

   答:事实胜于雄辩,更胜于臆想。首先,由我国从秦朝到明朝1800多年的人口发展规律来看,不存在人口倍增规律,如果按马尔萨斯25年人口倍增一倍规律论,中国秦朝人口盛期就有3000万左右,特别是西汉人口盛期就有6000万左右,如果以秦朝为基点,那么中国明代人口应该是25亿左右人口而非0.6亿左右;如果以西汉为基点,那么中国明代人口应该是50亿左右而非0.6亿左右;由此可见,人口倍增规律是臆想的,不符合人类的人口发展史。其次,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1798年出版的,按当时全世界人口以九亿计,1974年就应达到一千一百五十二亿,其实1974年全世界人口还不足四十亿;以同样方法计算,在此之前六百年,即1198年,全世界只应该有两个人;这显然是十分荒谬的。其次,因为何新对中国古代人口的描述大致是正确的,他认为中国“周秦至明清之际2000余年的历史上,中国人口数量曾长期摆动在仅为1000万与6000万之间”;但一近入到清朝中后期(注意:这是中国由古代农业经济形态向现代工业经济形态演进的端口期!),他就发现中国人口开始突破一亿,并达到1996年的12亿左右(何新作文于1996年),他就认为马尔萨斯的25年人口倍增规律是对的了;其实,何新完全忘记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恰好是中国由农业经济形态突飞猛进到工业经济形态的历史时期,这段时期,人口突增是世界各已完成工业化的国家都出现过的,在如此短时期,是根本看不出人口规律的。最后,如果马尔萨斯和何新的人口观点是对的,那么现在西方各国仍可以在没有世界性战争和没有强制限制生育的前提下人口猛增,但现在西方国家的人口出现猛增势态了吗?没有。不仅没有,而且现在大部分已经完成工业化的西方国家都在进行鼓励生育,仍然不能阻止其人口降低(人口负增长)趋势。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马尔萨斯的25年人口倍增规律是错误的,是谬论。

   问:我如果理解不错,你好像发现了一个人口规律,就是不同的经济形态与人口数量的关联规律,是吗?

   答:是的。我梳理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人口数量规律,惊奇的发现:在农业经济形态下,中国的人口数量大致在1000万—6000万左右摇摆,而从清朝中末开始,由于工业经济形态的渐次演进,中国人口开始迅速增加,但至1980年代以来随着妇女生育率的降低,中国人口数量在工业经济形态下的极限可能来临。综合考虑现在各种资料以及已完成工业化国家的近300年人口走势,我估计,中国在工业经济形态下的人口极限约15亿。当然,由于中国30年前实现了限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在第一个人口周期内,中国的人口峰值可能会低于15亿。只要经济形态不变(即为工业经济形态),我想,中国在未来的2000年或2000年以外,都会在3亿—15亿区间摆动。并同时会出现:每一个人口增长期,都是经济上升时期;每一个人口降低(负增长)与老年化期,都是社会走入萧条甚或动荡的时期。

   问:那请问,如果中国也出现了现代西方国家的人口降低或老年化问题,中国现政府会如网上所说的“废除计划生育政策,并鼓励生育”吗?

   答:就我从中国古代资料看,从秦以降,历朝历代一直就有主张限制生育和主张鼓励生育的不同声音,但形势强于人意,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大部分实行的都是主张鼓励生育政策。如果中国也出现了人口降低或老年化问题,中国现政府必然会废除计划生育政策,并鼓励生育。我们周边国家韩国、日本不也是开始搞旨在减少人口的计划生育,而现在千方百计鼓励生育吗?中国的台湾、香港,与我们大陆同种同文,现在不也在鼓励生育吗?形势比人意强,国家社会要发展,政府要生存,它就要务实。

问:那你预计中国什么时候废除计划生育并鼓励生育?
    答:我预计废除计划生育可能在5年左右,鼓励生育必在10年左右并不超过15年。

问:最后,你想给我们一个什么结束语?

答:不要苛责前人,不要盲信前人,要不断纠正前人的错误,批判继承前人的成果,这样,我们这个民族与国家才能延绵永续,不断走向辉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