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李宪源:把“批张”转为大好事的三大要点

火烧 2011-01-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将‘批张’转化为大好事,强调左派内部分歧是活力体现,实名批评是基本原则,警惕右翼渗透,倡导理论碰撞与思想争论,推动左翼健康发展。
把“批张”转为大好事的三大要点
 
1、中国左翼内部出现意见分歧与争论,而不像其右翼敌人那样,因为受其国内外资本严密操纵控制而高度同质化,乃是左派充满活力的一大特征和主要优势之一。绝不能把出现一些斗争策略上的分歧,趁浑水摸鱼者的心意,看成或说成是中国左派内部出现了“令人痛心疾首”的“内哄”。谁要坚持这么夸大其词,谁就是实际中了敌人的奸计。这个道理应该不难明白;但必须反复讲,一千遍、一万遍,也不嫌多。使千千万万关注乌有之乡的左翼群众,不被我们敌人刻意制造的假象所迷惑而失望沮丧。
 
2、我从未一般性地把是否实名发言,作为鉴别好人坏人的标准;谁人为捏造他人并没提出的观点屡加指责攻击,不是糊涂蛋、就是别有用心。我强调的是:凡开展左派内部批评,必须实名!——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因为在我党历史上,即使在十次路线斗争中,也从没哪个人是匿名批评某条错误路线或自己同志的。再重复一遍:不怕网警监视跟踪却怕自己同志知道其真实身份的人,一定心怀鬼胎!这是最基本政治常识,任何狡辩都无济于事。
 
至于那种只应以字面文章判别好人坏人的说法,2000年之前网络左右斗争刚开始时,也许适用。因为那时候网络左翼声音处于绝对劣势,每说一句肯定文革、质疑改开的话,都非常之困难。也就是在那样一种网络白色恐怖形势下,中国左翼思想界形成了阵线基本分明的坚强战斗群体。而当形势发展到只要有网络就必定会有左翼声音的今天,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我们必须警惕现代黄四郎“打着红旗反红旗”的惯用伎俩。
 
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单凭一个人文章写得怎样,而对其来历与真实身份不闻不问,那是不行的。尤其是对那些以“网络名人、革命指路人”架势出现的“左翼大笔杆子”,曾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常跟哪些人往来,受谁的资助支持,以什么为业谋生(比如就有一个自称比乌有之乡资格还老的“左翼青年”,就有在激进毛左、狂热民族主义、学习希特勒、支持袁腾飞、为苏联土崩瓦解叫好……之间来回跳腾的出色记录,因为我不仅知道此人真名实姓,而且知道这位跟“批张人士”唱和紧密的“资深青年左派”,目前就在右翼喉舌之一《中国经济时报》领饷),其实际生活中的熟人怎么评价其所作所为……,广大左翼网友必须得有知情权。如果这些人坚持人们只需读其大作就成,对此没必要知道了解,坚持不给这个知情权,也请明确宣布一下,好不好?
 
3、就如新左派旗手类人士汪晖曾专门著文强调的,包括中共,任何一个革命党内部(当然也包括左派内部),坚持开张充满建设意义的理论冲突与观点交锋,不仅正常而且很有必要。谁压制甚至扼杀这类理论碰撞,这个党就必然走向内部腐败和老朽,从充满革命朝气和活力战斗力,走向死气沉沉毫无战斗精神。就这个意义上讲,那些对以张宏良为代表的“保旗维船”路线提出善意批评的同志,不仅应该受到鼓励,而且更应自觉采取实名批评方式,以尽快使极少数浑水摸鱼者原形毕露、无法藏身。也只有以实名形式,才能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左翼内部思想争论逐渐形成有效制度和固定习惯,以更好指导革命的实践。
 
我个人乐观相信,通过这场小小的“批张风波”,中国左派将会变得更加成熟壮大、更加朝气蓬勃、更加使我们的敌人心惊胆战、寝食不安!只有以党内上层人士运作的重庆“唱红打黑”,没有跟广大工农民众具有更广泛联系的旗帜网、工人网、乌有之乡等草根力量势不可挡的蓬勃兴起,以自身不断走向政治思想成熟作为党内“复归派”的强大社会呼应与政治基础,中国逆流而上的社会主义复兴事业,是注定不能成功的!包括加拿大左翼人士在内,全世界进步力量的期待指望,就会落空!
 
我想那些尖锐批评张宏良同志的同志,应该不会忘记这个大局,这个根本,从而会很自觉、很乐意地跟那些兴风作浪的居心叵测人士划清界限,使中国泛左翼阵线通过“团结——批评——再团结”的无限循环,取得空前兴盛发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