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式外交何时休?
所谓“戴旭流言”没有破产,也不可能破产。美国围绕中国的十个军事基地都是明明白的摆在那里的。日本对我钓鱼岛主张主权,韩国不断挑衅朝鲜,菲律宾、越南等国在我南海持续动作,印度在我藏南一直增兵,中亚五国态度摇摆不定,北方俄罗斯的态度不甚明朗,这些也都是明摆着的。当前需要讨论的显然不是“C”型包围圈是否存在的问题,而是“C”型包围圈是否为变为“O”型及何时变为“O”型的问题。
就在不久前的美韩军演中,美国军方叫嚣一个小时可以打到北京,中国在环渤海湾沿岸也举行了相应军事演练。美国对中国显然是信得过的,相信中国不敢动手,而中国对美国有那么信任吗?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有外交部所说得那么友好吗?美国对中美关系的评价有外交部所说的那么重要吗?
随后,美国三艘航母云集东海。仅仅对付朝鲜,用得着三艘航母吗?96年台海危机的时候,美国不也就派了三艘航母吗?难道这些事实都是中国人的杜撰?都是中国人的误解?一个女人被强暴后,自称只是做了一个春梦,目击者称她确实被强奸了。究竟是目击者在制造流言,还是被害女性在自欺欺人?有人说,生活就像强奸,不敢反抗就要学会享受。外交部疑似在以实际行动诠释这个见解。
这次美国三艘航母云集东海与1996年不同。1996年是中国主动,美国被动,而这次是美国主动,中国几乎什么都没做。退缩到角落里换来的不过是强暴行为的延后。而美国毕竟没有打,但原因显然也不是其在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方面与中国有什么共识,而是有所顾忌。顾忌之一是没有必胜把握,顾忌之二就是端掉了中共政权之后,亲美派势力未必就能牢牢掌控中国形势。后者才是主要的。否则美国必打。汹涌、激愤的网络民意让美国人害怕了,亲美派似乎一下子不存在了,就连一直要求为美国导弹带路的汉奸美奴,也吓得不敢吱声了。这让美国人看到,即使战争打击中国轻松获胜,中国也将变成一个庞大的阿富汗、伊拉克。以阿富汗、伊拉克区区小国,已经让美国头疼欲裂,若中国变成那个样子,国内亲美派必将被彻底干掉,一个坚决反美的政权必将重新建立。美国和平演变,在中国国内“和”倒了毛泽东思想,然而一旦对中国开打,必然把毛泽东思想再打起来。在这一点上,美国人比中国明白得多。美国这一次试探的目的,大约就是要看一下毛泽东思想已经离中国社会有多远。当距离足够远的时候,就是开打的时候了。避免前述情况发生,或许就是外交部所说的“共同利益”。
中美之间唯有合作,只是外交部的一厢情愿。中美之间出现合作为主而不是对抗为主的形势,需要二个条件,一是中国继续深度资本主义化,二是无论怎样尝试资本主义化,均不能对美国利益构成任何威胁,且中国永远听命于美国。如果接受且保持这二个条件,中国的前途只有一个,就是苟延残喘之后灭亡。除了美国政权受其国内、国际偶然、突发的重大事件轰然倒台之外,这个结果是不可避免的。除极少数铁杆汉奸洋奴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人期望乃至默认这样的结果。几乎所有人都在这个特殊的冬天感到了彻骨的寒冷,似乎只有外交部生活在虚幻的暖洋洋之中。
合作之“合”,不是单方的。哭着闹着求合作,未必就能求得到。外交部所谓的合作是什么?就是大使馆被炸、飞机被撞、奥巴马会见达赖、暗中操作将诺和奖授予刘晓波、暗中支持热比娅分裂势力、违反公报对台售武、美日防卫圈涵盖钓鱼岛、连续严重干涉中国内政、进行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的军演、在中国推广转基因粮食等一系列问题上统统闭嘴,就是不讲斗争,跪求合作,说白了就是跪求领导。“共同利益”不过是投降的代名词。近二十年来,中美交往中,中国何曾得到过一点利益,美国又从中国得到了什么?廉价劳动力、不尽的资源、大量廉价的生活用品、广大的财力支持、美国国内的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等等等。所谓“共同利益”,不过是美国利益的保持及无限增大与对中国利益无休止的损害。
笔者怀疑,“掩耳盗铃”式的外交之所以被奉为圭臬,可能与保罗·肯尼迪所写的《大国的兴衰》一书里的观点有关。该书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所有企图挑战领导地位大国而使自己国家强大起来的努力都会失败,只有跟随领导地位大国,等待机会并得到其支持,才有可能实现大国崛起的理想。外交部可能忘记了,这本书美国人也看到了,所以防止有其他国家挑战其领导地位,就成了美国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对俄罗斯如此,对中国及对将来的印度同样如此。
在与美国的关系中,中国“斗则强、屈则弱”的态势,已经像大晴天的太阳一样明朗了。“没有国家能够包围中国”之类的论调,已经不足与语,剩下的仅有一个问题:外交部是真傻还是装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