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50左右正壮年,为啥感觉人已老?

火烧 2010-10-0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50岁正壮年却感觉老,心态老龄化与社会压力成因复杂。职场老化、退休焦虑、晚年生活担忧普遍存在,反映社会对中年人的边缘化与心理负担。

  中国45至54岁人群中约有54%已把自己看成是老人;超过四分之一(28%)想到自己变老时会心情沮丧;26%对变老有恐惧感;30%对晚年生活表示担忧;91%认为政府需提高对老年人的关怀。而在法国,32%被调查者认为超过80岁才是老年。这是英国保柏(BUPA)健康小组今天发布的国际健康医疗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2010年09月24日 中国新闻网)  

   

  无独有偶,近日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发布的《中国城市人群健康白皮书》也显示,在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1.3万份有效问卷统计中,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到3%,35-50岁的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龄”超龄趋势明显加快,平均超过“日历年龄”10年左右。  

   

  对此,尽管人们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笔者还是注意到,大多数发言者都认为调查数据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的现状,“心态老龄化”和对“老无所依”的担忧正成为困扰中国整整一代人的心理问题。  

   

  何以至此?显然有着多种原因。比如,现代人承受着工作、身体的双重压力。“太累了,真想早点退休,现在不仅仅是私企,连机关事业单位也是压力重重。”“物价上涨太快,薪水上涨速度远远跟不上,生活压力大。大家身体都很糟糕,很多40多岁的人就那样突然生病走了,你说能不觉得自己老吗?”  

   

  又比如,我国的用人体制也造成了人们的“被老化”。“我们没把自己当老人,觉得自己在40岁左右正是人生成熟、年富力强的时候,可是单位硬是要把我们朝老人标准靠,有什么办法?”“别说45岁,现在用人单位只要看你超过35岁就觉得老了。”“中国45至54岁人群,因为就业的机会被社会抛弃了,所以感觉老了。中国45至54岁人群人未老,心却老了。”  

   

  对此,笔者有着深刻体会。1951年出生的我,1968年2月去当兵,13年后在通信连长的位子上转回地方,一直在乡镇拼打了20年,也曾“风光”过一阵子。2002年春,刚过50岁就被组织上认为老了,乡镇人大主席兼党委副书记的位子得让给年轻人。还好,组织上把我这个“老人”安排到国土局闲了3年,刚到53岁就“离岗”,拿着上班的工资被养着。幸亏我在离岗前学会了电脑,这才能在网上消磨时间,打发寂寞……  

   

  而看看身边,留心社会,像笔者类似情况的人太多了!被边缘化,被老年化,几十年的经验抵不上一张学历,从领导开始就认为年龄大了是包袱,咱们能不老吗?  

   

  但事实上,就现代这个生活环境,应该是到了65岁才算老。现在45至54岁人群中竟有一半以上觉得自己老了,这不是个人问题,是跟整个社会氛围有关。要改变“身未老,心已老”这种消极现状,除了个人要调整心态,多做让自己感觉年轻的事情外,更重要的是需要社会创造氛围,为这些被边缘化的人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发挥“余热”。比如帮扶“40、50”就业困难人员,为他们找份工作,既能解决一家老小的生活问题,又能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有用。如果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用”,他还会有老了的感觉吗?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