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偏了病症的处方
看偏了病症的处方
最近,某省会城市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治庸风暴”。对于这场“风暴”,不仅当地媒体连篇累牍,就连许多中央主要媒体也纷纷予以报导和肯定,许多外地的媒体也看好这个“风暴”。它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现在中国官员中的主要和普遍问题是“庸”,因而要掀起这么一场“风暴”来进行治理。
什么是“庸”?《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释义是:(1)平凡;平庸,如庸言庸行(平平常常的言行)。(2)不高明;没有作为,如庸人(平庸没有作为的人),庸医,庸庸碌碌。可见,“庸”指的是能力问题。
那么,现今中国官员中的主要和普遍问题果真是能力平庸的问题么?
大家知识,现在在职的干部,无论是年纪比较大的,还是年轻的,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根据干部“四化”的条件而培养、选拔和运用的。干部“四化”当中,至少有“三化”,即“年青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是确保干部队伍的能力的。至于“革命化”,也与干部的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一个干部,如果他或者她是真正革命化的,必然有很强的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肯定会尽最大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多做工作,做好工作。然而,现在却断定干部的主要和普遍问题是能力平庸,这岂不是说干部的“四化”条件是值得拷问的么?
同样大家都知道,我们干部管理的体制是,在各地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委机关内专门有一个部分和一些人员负责干部的培养、选拔和运用工作;政府那边还特别新成立了一个公务员管理部门,也有一批人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如果我们的干部队伍果然普遍都能力平庸,那么,党委的组织和干部部门,政府的公务员管理部门的工作岂不是太成问题了么?
从实际上看,断定现在的公务员队伍是一个能力平庸的队伍,恐怕公务员中的大多数人都不能接受。他(她)们会诘问:如果我们都平庸,那么谁又不平庸呢?事实上现在的公务员,常常体现出能力确实不一般的特色。比如,人们几乎天天能从电视屏幕上看看到,现在的干部讲起话来手里常常拿着厚厚的一大本讲稿,其中的漂亮口号常常是一大套接一大套的。仅此一点,革命战争年代和毛泽东时代的那些被称作“工农干部”的干部们就基本做不到。这能说现在的干部普遍平庸么?至于现在的许多干部利用职权谋起私来,搞起腐败来,包括索贿受贿、卖官鬻爵、搞年青漂亮的女人等等,那真的是“太有才了”。所以,断定现在的干部主要和普遍的是一个能力平庸的问题,确实是冤枉人的。
再从社会对干部队伍的反映来看,比如,多年来群众上访的事件很多,网上称他(她)们为“上访一族”,而那些上访群众所反映和针对的问题主要是公务员的能力不强问题么?又如,多年来针对党和政府的群体性事件很多,而那些群体性事件暴发的原因主要是干部的能力问题么?还有,全社会的一个共识是,现在党群干部关系比较紧张,请问,这紧张主要就紧张在干部的能力平庸么?这样说,不是要从根本上否认干部队伍中存在能力问题,而是说,现在干部队伍的主要和普遍问题究竟是什么?
而且,现在的公务员除了年青、学历高外,都是通过全国或者全省统一考试而进入门槛的。这就是媒体通常所高度称颂的“面对天下,广纳贤才”。他(她)们按照“三选一”或者“四选一”乃至“五选一”的比例入围后,还要经过严格的面试、体检、考察、公示等多个环节,有的还有试用期。如果这样选拔出来的人,却仍然是能力平庸,那么,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就如当年西方列强所蔑视的那样,中华民族确实是一个“劣等民族”,即使是从其中遴选出来的佼佼者们,也不过都是些平庸之辈;至于其他的人,那就更不用说了。呜呼,我中华民族!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不久前最高当局推出的“人才战略”——要从全世界范围(当然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选拔人才来充实干部队伍,来复兴我们的国家。出台这样的“战略”,是否是因为已经意识到中华民族的这种“劣等民族”的状态,从而寄希望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来拯救我们这个“可怜”的民族呢?
医生看病,主要是两点,一是看对病症,二是处对药方。能做到这两点的,通常就能收到“药到病除”的功效,就是良医;否则就是庸医。给人看病是如此,给事物(如干部队伍)看病也是如此。如果对干部队伍的病症看得不准,即是掀起“风暴”,恐怕也顶多只能起到短时间的作用;“风暴”一过,一切便很快就恢复原状——我真为这“风暴”捏了一把汗。
何况,今日中国公务员队伍的病症,早已是年深日久,积重难返的。它涉及当局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历史和现状等等方方面面,涉及的面也很宽广,绝对不是一场骤然而起的“风暴”所能奏效的。如果骤然而起的一场“风暴”就能吹走中国官员队伍中的种种久治不癒的顽症,那么,事情也未免太容易些了。我当然希望事实证明我是错的。然而结果究竟如何,还要看事实。对此,我们不妨骑毛驴看帐本——走着瞧。
2011年4月26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