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也谈感悟“诗意地生活”

火烧 2011-04-28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围绕‘诗意地生活’展开,探讨不同人对生活的感受与认知,对比战争与和平、富人与穷人,反映现实社会的不平等与矛盾,引发对生活态度与社会和谐的思考。

也谈感悟“诗意地生活”

易师

   

2006年敝省高考作文命题是《诗意地生活》。乍一看文章标题,多么温馨,多么柔情,多么浪漫,多么优美,让人浮想联翩,令人陶醉不已。我虽不是考生,但也被这个诗情画意的考题所吸引,因此也想胡诌几句,凑个热闹。不过,我所写的,全然失去了诗情画意。我不想睁着眼睛说胡话,也不想闭着眼睛说梦话,写出来的实话、真话,很难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更不可能获取高分,成为文科状元,甚至有可能被斥为疯话,而封杀出局,成为另类,判为零分,闲话少说,请看拙文。

生活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生活是多彩的,也是单调的;生活既充满着灿烂的阳光,也笼罩着浓重的乌云。花前月下,柔情似水,这是甜美的爱情生活;灯红酒绿,轻歌曼舞,这是大腕、新贵,富家子弟的生活;吟诗作赋,品茶赏花,这是文人雅士的生活;啼饥号寒,生离死别,郁郁寡欢,这是失落者的生活。就考生而言,金榜题名者,自然是“春风得意马啼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名落孙山者,他们连续十二年的辛苦努力,被这黑色的六月击倒了,心情极坏,哪有诗意可言?所以,生活是否都充满诗情画意,全凭一种心境,一种感觉。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自然对生活有不同的认知和看法。

比如说,伊拉克和阿富汗人民,天天生活在炮声隆隆之中,美英大兵入侵,人体炸弹袭击,随时随地在身边、眼前发生,死亡、饥饿、伤残,时时伴随着她们。生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他们今天活着,不知道明天怎么过。他们除了失望和绝望,对未来完全失去了信心,为了乞求不可知的微茫的希望,他们只好去清真祠祈求真主的保佑。然而,就在他们虔诚地祈祷之时,人体炸弹爆炸,大祸从天而降,把他们送上了不归路。就是美英大兵入侵者,在近4年的战争中,也死了4千多人,伤一万多,而更多的美英大兵得了战争综合症,终生难以治愈,美英大兵成了打仗的机器,军火商却在伊拉克,阿富汗发了大财。除了恐怖、死亡和诅咒之外,一点诗意也没有。

外国人的事情离咱们太远咱们管不着,也无须说长道短,还是说咱们身边的一些烦心的事吧?

就国人而言,举国上下都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这自然是人们所向往,盼望和梦寐以求的事,但是实现和谐社会,又谈何容易。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城乡差别越来越大。再加上中东西部的自然环境不同,贫富悬殊,富人富得流油,穷人衣食难保。尤其是贪官污吏,他们住豪宅,坐“皇冠”、“宝马”,养情妇,包二奶,去境外“考察”,豪赌,家中聚殓大量财富,日子过得比皇帝还要舒适,他们成了国家的蛀虫,人民的公害,与他们谈和谐,又从何谈起。

最令人愤慨的是,山西省黑砖窑的老板,更是心比煤炭还黑。他们协迫一千多名民工给自己干活,每天16小时,不给工资,挨骂挨打是家常便饭,就连8-9岁的孩子也不放过。这些民工过的是暗无天日的生活,不是被发现解救出来,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他们与黑心老板哪有和谐可言?要这些工人感悟诗情画意的生活,岂不是天方夜谭?每每想起这些,真是欲哭无泪。我是俗人,心如枯井,泛不题半点涟漪,哪能写得出诗,作得出画,只有唏嘘叹息,忧心仲仲,而已而已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