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生产力的哲学思考
关于发展生产力的哲学思考
一、关于生产力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纵观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制手工工具时代、近代大机器工业时代、今天的电气化时代、自动化时代。不难看出科学技术作为一根红线,贯穿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始终。生产力的发展史就是科学技术进步史。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是从人类社会几千年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中总结出来的。
横的方面:人和生产工具作为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离不开科学技术。离开了科学技术,生产力各要素就失去了灵魂(本质)__就不成其为生产力了。完全脱离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和生产工具是不存在的。因此,生产力的本质就是科学技术,生产力的现象则是它的外部表现形态__劳动者和生产工具。本文通过考察生产力的本质和现象,完满地解决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总之,生产力的本质是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规律(可简称为科技进步规律)。本质和规律性是同等程度的哲学范畴。
现代大工业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又增加了几条:扩大再生产规律、生产资料的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协作规律(生产的社会化)、规模经营规律、可持续发展规律,环境保护规律。再加上科技进步规律,这七条规律,是以现代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们总是说按客观规律办事。发展生产力首先就应该自觉地按照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七条规律的要求去做。认识并遵循这几条规律搞经济建设,经济建设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否则,发展速度必然缓慢甚至停滞。这可以解 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也可以很快,甚至是跳跃式发展。例如:1870年的美国和德国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到1890年,就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这四个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私有化和市场经济),因而不能用同一种生产关系解释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步现象。二次大战后的日本,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到七十年代就赶上了西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用四十年时间,到八十年代,日本几乎超过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而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经济强国。这决不是日本的生产关系(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所引起的。因为第三世界的大多数国家,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但都处于发展中,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还相当贫穷落后。日本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只能是日本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结果,这是日本紧紧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经济的必然现象。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它为现代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可能。要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生产力高速发展提供的可能变为现实,就必须自觉地按照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来大力发展生产力。换言之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只有和现代生产力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突飞猛进,从而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是否按照现代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来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怎样发展生产力问题的关键。
以往人们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只是从静态的方面考察,认为只是适应生产力现时的状况。我认为应重新理解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即从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理解,生产关系首先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生产关系充分体现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其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因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改革,不应简单的是指同静止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合的问题,如我国的农业生产力仍处于手工工具的水平,难道我们制定了与此相适应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万事大吉了?就可以无忧无虑地躺在农业现时生产力水平上并美其名曰:“生产关系很适应生产力状况”吗?从1985年开始的我国农业一直处于徘徊状态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生产关系虽然很适合生产力状况,但生产力还不能自然而然地持续、稳定、协调地高速发展。还必须按照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去做。因此,我们还要自觉地贯彻实行“科教兴农”的战略方针。
在旧中国,科技救国行不通。在今天,科技兴国则是充满真理之光的康庄大道。
二、做发展生产力的主人
发展生产力需要从自由和必然角度来认识人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目的服务,因此,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153_154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类在自然界面前越来越处于自由状态了,逐步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在今天强大的科学技术面前,人类应该成为发展生产力的主人。然而,人类的物质生产一开始就是社会生产,这就涉及到了生产关系。
在目前,人们只有按照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来建立生产关系(恩格斯有时也称为人们自己的社会结合),才能成为发展生产力的主人。换言之,人们只有首先成为生产关系的主人,才能真正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恩格斯是这样论述的:“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包括商品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引者注),这些直到现在都如同异已的,统治着人们的自然规律一样而与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起来,因而将服从他们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23页)。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成为发展生产力的主人,才能实现列宁所说的:创造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
做发展生产力主人的条件有三:首先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完善。其次要认识并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认识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才有可能成为发展生产力的主人。换言之,做发展生产力的主人,就必须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结合起来。第三,要遵循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斯大林].
从前,人们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完善(包括调整和改革)是做发展生产力主人的唯一条件,因而总是单纯地围绕生产关系转圈子。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就使生产力高速发展,突飞猛进。在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认识生产力发展规律,经济建设也同样会出现曲折,且走弯路,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会出现经济危机。而这并非简单的就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状况的问题。换言之,这并不完全是生产关系范围之内的问题。因此,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中的某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两个先行变后行而引起的瓶颈制约作用,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经济效益问题,企业活力问题等,决不是单纯变革生产关系所能解决的,也不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能解决的。改革开放十几年了,这些问题仍未能解决,有的问题如经济效益问题,企业活力问题甚至不如“全面变革”前的1984年。
因此,如果仅仅有优越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尚未认识生产力发展规律。虽然可以反复地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也只能是无的放矢或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发展生产力还不能算是自由的,仍是处于盲目的必然状态。简言之,离开了生产力发展规律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只有认识到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规律 ,认识到现代大工业生产力发展的其它规律,我们才能在优越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唯此我们才能创造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
总之,即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也有自由和必然两种情况。例如对于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这是现代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资本家在激烈的竟争状态下,为了企业的生存和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能够及时进行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在这方面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高度发展的直接原因。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完全应该自觉地、有计划地对所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自觉淘汰落后产能,唯此才能增强企业活力。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科技进步。这才是我们在发展生产力方面处于自由状态的表现。否则,如果我们没有认识生产力发展规律,没有认识到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虽然有优越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但由于不重视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人们头脑中没有“无形磨损”观念,使我国的工业设备几十年一贯制。原来在五十年代还算先进的机器设备,在今天八十年代就显得陈旧落后了。企业设备老化严重、技术落后是我国目前大中型企业的一个通病,而这是我国目前工业高消耗,低效益,经济效益差,企业活力不足的根本原因。
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和自由竟争使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导致社会生产和流通的混乱状态。因此在发展生产力方面,资本家是不自由的,正如恩格斯所说:“一方面是机器的改进,这种改进由于竟争变成每个厂主必须遵守的强制性竟争规律。另一方面是生产的无限扩张(扩大再生产),这也成了每个厂主必须遵守的强制性的竞争规律。这两方面造成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供过于求、生产过剩 、市场盈溢、十年一次的危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442页)。正是使资本主义生产出现经济危机的‘这两方面’--机器的改进和扩大再生产(生产的无限扩张),恰恰是现代大工业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能够为生产力的发展强制性地开辟道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完全应该自觉地、有计划地运用“这两方面”(还有生产力发展的其它规律)促进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写的《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写到:“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但是,生产力将怎样迅速向前发展,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列宁选集」第3卷253页)。在有了七十佘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今天,是解决这个问题--“生产力将怎样迅速向前发展”的问题的时候了。以上是本人对于这个问题 --怎样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持续高速发展的问题的看法,试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原文发表于〖河北学刊〗92年增刊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