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毛主席为何要读孔乙己,又能防止“读懂已成书中人”?

火烧 2023-06-11 00:00:00 网友杂谈 1032
文章探讨毛主席为何读孔乙己,分析鲁迅笔下孔乙己的象征意义,结合科举制度与反封建文化,揭示其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强调学习鲁迅与主席思想的重要性。

 李克勤(jixuie)题记:毛主席一直号召“读点鲁迅”,鲁迅的确和老人家“心有灵一点通”。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估计只要读过的人,都有过目不忘的感觉,那形象实在太生动了,活生生的就如同我们身边的人物。我是1970年代末时学的这两篇课文,当时有那种感觉,主要是小说的人物刻画的好,指的是艺术形象。后来当人们再读《孔乙己》,不知是啥感觉?不知是否有似曾相识之感?有一种说法——《孔乙己》,读懂已成书中人——这是否说得通呢?我觉得如今我们需要的不是嘲笑什么人,或者什么事,而是真的该深入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细心品味一下当年鲁迅先生的良苦用心。哪怕过去是出现过的悲剧,我们也应该千方百计不让悲剧重演,毕竟那样的悲剧重演了,那就不是悲剧,而是喜剧,是闹剧,是笑剧。

  本文要点如下:

  孔乙己是不幸的,范进那样的人未必有幸。

  反封建文化,这个事情远未完成。

  全面了解科举。

  学习鲁迅,理解主席。

  欲知详情,请看下文。

  01

  孔乙己究竟有没有学问?

  孔乙己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这算不算有学问呢?

  总不能说没有学问吧!

  那个科举制度,究竟怎么样稍后再说。

  这里至少可以这么说,应该可以说得通——没有考中秀才,没有中举人的科举参加者,不能说没有学问,至于说考中秀才,中了举人的考生究竟有多大学问那另当别论。

  小说对孔乙己有个概括性的定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是很准确的,他在穿长衫的文人里是最下等的,而在站着喝酒的普通人里,他有似乎还有点文人的味道。

  他是否是不伦不类呢?

  穿长衫的那伙人瞧不上他,站着喝酒的人又不接纳他——他也不愿意屈就。

  这就是孔乙己。

  借助于孔乙己的“多乎哉,不多也”,是否可以这么说他——悲乎哉,不悲也?

  孔乙己是那个社会的典型,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缩影。

  02

  孔乙己未考取功名,不幸,考取了就有幸?

  说孔乙己不幸,说得通。

  可是如果孔乙己考取了秀才就有幸了吗?

  这就像说吴敬梓笔下的范进有幸,似乎也有些说不通?

  鲁迅真厉害!

  鲁迅是把封建社会由道而器从整体上给予讽刺批判的。

  从文化上讲,鲁迅反封建的彻底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毛主席说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包括新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

  而反封建文化,鲁迅先生的地位和作用,毛主席看的最准,也讲得最透彻。

  我们要品味鲁迅,要理解主席,不得不在孔乙己所处的那个社会,对那个时代背景认真下点功夫考量。最起码要了解一下科举制度到底是怎么回事。

  03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前面的意思是鼓励当官的还要认真读书,不过在现实社会,读书做官,倒是后面成了人们的奋斗目标。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04

  坚持研究毛泽东文化

  实业家张謇也是状元,不过他倒没有做官,而是在经营企业上为社会做了大贡献。毛主席对他的评价很高,当然不是说他状元的名分,而是对他搞实业的作为——对社会有用的行为推崇备至。

  毛主席对鲁迅的作品有全面系统的理解和阐释。老人家在探索中国教育上,可以说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毛主席让学生从考试中解放了出来,仅凭这一点,说他就是青少年的贴心人大救星,完全说得通。

  我们上小学初中,根本就没有升学压力,不需要“减负”,压根就没有负担。

  在毛泽东文化里,孔乙己最多就只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艺术形象。

  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感觉感性认识,我们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结合度鲁迅的作品,在孔乙己身上发现更多的东西。

  悟道,方能道器变通。

  有一种现象是很有意思的,也可以说很奇怪,有人特别想当评判官,可以坐在那里翘着二郎腿,对别人评头论足,而自己干的事情,哪怕是烂事也不许人家评判。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