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帮扶才“造血”而不是“输血”
四川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全面启动。记者7月17日从省扶贫移民局获悉,《四川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日前由省直机关工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明确,驻村工作组对贫困村分期分批次实现全覆盖,为精准扶贫建好“滴灌管道”。 (7月18日四川日报)
一直以来,各级各类部门都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目的在于通过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增加群众勤劳致富的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但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的对照检查材料中几乎都反映出一个同样的问题——驻村帮扶群众工作、仅仅停留在输血阶段,没有能从根本上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而且,从干部驻村工作现状来看,往往都是逢年过节时为群众送点米送点油、干干农活、给点钱,慰问所送来的东西,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群众的根本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各级各部门也想了很多措施,比如说资阳以挂包帮为主的三村扶贫行动,
让被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更加整治,生态环境更趋合理。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为群众解决了一些困难,但笔者认为,仅仅是帮扶到这个程度,还远远不够,近日出台的《四川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将是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又一个延伸,将是帮扶群众脱贫致富又一新的起点。
笔者认为,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并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送钱送粮的输血阶段,而应该通过驻村工作提高群众致富本领,拓宽群众致富渠道,为群众致富造血。《四川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从任务、要求和驻村工作考核等多个方面对干部驻村工作进行了规范。而其中最亮的地方,还在于通过“‘规划到村、帮扶到户’, 帮助培育一个致富增收产业,培养一批致富‘明白人’。
干部驻村工作,就应该以群众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扎实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大力加强农村适用技能培训,增强群众致富能力;提供产业信息、引进先进经验,确保群众生产出好的产品,确保好的产品不愁销路,确保群众增收致富能实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