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的迷茫与困惑
毋庸讳言,中国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再一次陷入巨大的迷茫与困惑,各种争论的声音也甚嚣尘上。虽然这种迷茫、困惑与争论从“摸着石头过河”改革一开始就存在,但是从没有像今天显得如此的厉害和强烈。
人们对于改革的迷茫、困惑与争论,归结起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改革是对还是错、改革的目标与方向的选择。
一、改革的是对还是错的迷茫、困惑
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既给中国带来了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也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改革给中国带来的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与进步,这是不仅是中国人也是世界人有目共睹的。关于这一点勿需累述。也正是这一点,让许多坚持改革的的当权者和理论家们引以自豪和更加坚定信念,并以此为据来坚决地驳斥那些反对改革的人们“言论”。
另一方面,改革也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如经济市场混乱、贪污腐败、贫富分化、权贵资本、社会不公、地区差异、部分人群面临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生活困境……等等等等。也正是这些,使一部分人怀疑中国改革甚至认为中国改革是一条错误之路,并以此为据来“驳斥”那些坚持改革的人们的“言论”。
中国的关于改革对还是错的迷茫、困惑与争论,说到底根源在于中国没有找到一条既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又能避免各种社会问题产生的道路与有效途径。
二、中国改革目标方向选择的迷茫、困惑
我们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其实是一直就是一个想从各种各样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中寻找所谓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答案的过程。世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社会主义发展的危机与困境及“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给经济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稳定发展甚至“飞跃式发展”,使许多的当权者和经济学家把阻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罪恶魁首认定为“计划经济体制”,并把改革的目标方向锁定为“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然而,当今世界上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又是五花八门,我们究竟向谁学习?建立怎样的市场经济模式?中国在一片 “吵吵嚷嚷”争论中开始了自己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学习和寻找之路。上世纪中后期日本、韩国的“飞跃式崛起与发展”的辉煌曾经让我们羡慕不已,也让我们中“崇尚日韩模式派”的当权者和理论家占据上风,于是中国开始以“日韩市场经济模式”为楷模,拜日韩为师,向日韩学习。中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有着明显的日韩式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印记。然而,上世纪尾的一场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了日韩经济泡沫的破裂和经济的衰退,也宣告了“日韩市场经济模式”的破产。老师的破产与倒掉,使作为崇拜“日韩市场经济模式”中国学生不得不再重新审视日韩老师的市场经济模式和自己改革的目标方向,也使那些“崇尚日韩模式派”的当权者和经济学家黯然失色。于是人们又开始眼光别移,寻找新的楷模与榜样。这一次,许多人把目光移向了美国。美国的“长期的稳定发展”与“长期领先世界”让中国人找到了又一个楷模与榜样,也使我们中那些“崇尚美国市场模式派”当权者和理论家占据上风。于是中国开始以“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为楷模,拜美国为师,向美国学习。但是,08年开始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又一次打破了“市场经济万能”的神话,也不得不让我们再一次重新审视美国老师的市场经济模式和我们的选择的目标方向。
日韩老师的模式不行了,美国老师的模式也不行了,没有了榜样与楷模,没有了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市场模式向何处去,向谁学?我们迷茫、困惑,并且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迷茫与困惑过。于是,争论之声再一次泛起,甚嚣尘上。
中国关于改革的目标方向选择的迷茫、困惑与争论,说到底根源在于中国没有探索出一条完全适合自己的经济模式。
以上的困惑、迷茫与争论都表明一个问题,中国改革仍然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找到自己的道路。虽然中国的一些当权者和理论家非常自豪和自信地宣称中国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实际上对于这条道路当权者和理论家们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与清晰的认识,还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和含糊不清的理解。
中国改革的迷茫与困惑,归根结底就是中国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道路的迷茫与困惑。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