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印太经济框架”《供应链协议》签了 没有中国

火烧 2023-06-06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美国与13国签署印太经济框架供应链协议,中国被排除在外。中国在美国亚洲进口占比逐年下降,越南等国受益,美国意图减少对华依赖,推动供应链转移。

3a292c787b46deb448e0970c2e2b724f.jpg

  中国在美国的亚洲(日、韩除外)进口总额中的占比(深蓝色)逐年下降,预计在2023年内下降到50%以下。图片Ksliu提供

  美国知名时事评论员Ksliu授权独家原创发布

  自从美国于2022年5月23日在日本东京启动IPEF“印太经济框架”倡议以来,经过一年多的谈判,美国与13个IPEF伙伴国家(澳大利亚、文莱、斐济、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泰国、越南)终于上星期在底特律部长会议上取得了IPEF第一个有实质意义的进展,签订了IPEF《供应链协议》。

  中国是美国“供应链”中的最主要“供应源”,但美国牵头的这个协议却将中国排除在外,其用意十分明显,即在“去风险”的借口下,减少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用印太地区的其它国家来取代中国。

  这个“取而代之”的战略,其实从特朗普时代就已经开始,即用关税的办法来“歧视”中国商品,使被征税商品的制造业要么回流美国,要么分流到其它国家。

  过去五、六年来,已经产生了以下两项重要变化:

  (1)中国在美国的亚洲(日、韩除外)进口总额中的占比(题头图片,深蓝色)逐年下降,预计在2023年内下降到50%以下。

  (2)其它国家占比(下图,蓝色)的增加以中国占比(粉红色)的减少为代价。到目前为止,越南获益最大。

a3dc1ddff023d875f86a150cf78eda43.jpg

  其它国家占比(蓝色)的增加以中国占比(粉红色)的减少为代价,到目前为止,越南获益最大。图片Ksliu提供

  中国商品在美国亚洲进口商品中的占比逐年下降,预期在今年内将下降到50%以下,除了美国政策上的原因外,中国出口商品成本的上升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美国进口商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低端产品分流到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本来就不可避免,而中国的高端产品在美国高科技“断供”的影响下,其发展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像印度这样的国家,现在也指望在高端电子产品中取代中国。

  可以预期,在新的《供应链协议》的推动下,以上“取而代之”的趋势将继续固化和强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