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企业的经济地位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形成垄断,因此,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结果。这是我们熟知的规律。
但是不能反过来说,垄断会消灭竞争,恰恰相反,竞争是垄断产生的土壤。在垄断集团的内部,竞争可能会消失,但是在垄断集团之间的竞争却更加激烈,因为随着资本和劳动力的集中,垄断集团的竞争力更强了。
一旦出现垄断性企业,那么资本规模较小的企业是否还能存在呢?它们是否一定会被垄断企业吞并呢?
不会的,垄断型企业的一个特点固然是不断吞吃较小企业,但是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吞并,而只是为了获得垄断利润,即只有在能获得垄断利润的前提下,它才会吃掉较小的竞争对手,出于同样的理由,它也会允许一部分小企业生存,因此,虽然出现了垄断,但是自由竞争任然存在,垄断并不消灭竞争,它只是凌驾于竞争之上。
(这就好比海里的鲨鱼和沙丁鱼群,虽然鲨鱼以吃沙丁鱼为生,但它绝不拒绝沙丁鱼的生存与繁殖。)
因此,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会出现少数垄断集团和大量的小规模企业并存的现象,但是这种并存并不是建立在两者真正平等的基础上,相反,那些貌似自由的小企业,其实被垄断集团通过无数看不见的线操控在手里。
小企业是怎样产生的呢?
由于生产与技术条件的限制,垄断型企业总会有些产品或者半成品,通过外协加工更加有利,这或则是因为数量过于零碎,或者因为加工件体积过小,因此成为小型企业的固定客户。
有时候由于原料产地的分散,使得在原料生产上实行垄断成为不可能,垄断性集团就从较小规模的原料生产企业手里收购原材料,从而成为各自分散的原料生产企业的固定买主。
因此,虽然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看似在相互竞争,其实是在为同一个垄断集团工作,垄断集团可以自己的购买优势,任意压低价格。变相地剥削小企业主。
一旦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小企业必然被社会生产边缘化,成为垄断集团的附庸或编外部门,从法律上它们是独立的,但是从经济上它们被垄断企业控制,它们能否生存,完全取决于垄断企业是否给它们一点残汤剩水,这就是小企业的经济地位。
类似的情况在当目前的中国同样存在,虽然中国有众多的微小企业, 但只要仔细分析,就能发现它们大都是大型国有企业的附属物或者编外生产单位,它们能否兴旺,完全取决于国有企业的经济状况。
鼓励人们自主创业,却不发展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就好比把鱼放进水缸,却不喂鱼饲料,安求其能存活?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