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吕永岩:国际板要“迎娶”的是美女还是“白骨精”?

火烧 2010-12-14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文章探讨国际板推出后是否吸引外资,是否像白骨精般吸血,同时分析其对市场的影响及潜在风险。

 12月13日 《投资者报》发表一篇《A股迎娶国际板进入“倒计时”》的署名文章,称:“A股历经近20年的培育,逐渐长大成人。不仅拥有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明年还要迎娶‘国际板’”。

                 迎娶来的会不会是“白骨精”?  

  所谓“国际板”就是境外尤其是外国企业在A股市场发行上市,这些企业在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质被划入“国际板”。

文章称:近日,国际板推出的言论呼声再起。种种迹象表明,国际板的推出似乎已呼之欲出。11月27日,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第二届北京律师论坛”上表示,证监会正在研究推动国际板的建设;事隔二日,11月29日,央行副行长马德伦在“中俄金融合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希望中国股市能尽早推出国际板。

看来我们金融领域的高官是把“国际板”将迎来的外资企业视为美若天仙的“新嫁娘”,迫不及待地要准备好洞房,积极“迎娶”了。

但“国际板”的外资企业果真是美若天仙的“新嫁娘”吗?

众所周知,对于“国际板”,华尔街早已跃跃欲试。英国汇丰也早已扬言要拔得头筹。厦门大学金融系客座教授余云辉曾发表言论认为,“高市盈率下让海外大企业在国内上市,等于拱手让外资从百姓手中圈走大笔宝贵的资金和储蓄。”先前市场曾流传“汇丰”在A股上市融资600亿元人民币的消息。一个汇丰上市,就能募走20座南浦大桥。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曾质问管理层:“为什么要让外国资本来高价圈钱?为什么我们要主动送钱给跨国公司?而且一送就是几百亿啊,是我国太富了吗?是贫困地区没有了吗?是我们中小企业不需要钱吗?”

对于国内一些经济学家、券商和中介呼吁的“国际板”,谢百三认为不排除有些人“只为自己多挣点中介费而完全不顾中国全局性的损失和风险”

如此看来,“国际板”并不像我们的官员想象的“迎娶”的是美若天仙的新嫁娘,相反,它很可能是吸尽唐僧血肉的“白骨精”。

   

             “新池子”将复制多少个“中石油”?  

  高官们的言论还让对“白骨精”“迎娶”的极少数人欢天喜地的认为“国际板或将成为吸引剩余流动性的‘池子’”。这个新“池子”论的理由是:美国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欧洲也扩大印钞规模应对欧债危机,外围流动性泛滥,大量热钱囤积香港;与此同时,国内却在宽松货币政策下,物价高涨、房价高企、股市等资产泡沫也在不断被吹大,面临这种过剩的流动性,除了货币工具外,中国政府迫切需要其他市场吸引过剩的流动性资金。

支持这个“新池子”怪论的应该首推摩根士丹利亚太区前首席经济学家、现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谢国忠称:“通过国际板疏导流动性是个不错的途径,中国储蓄高利息低,多余的钱没地方去,国际板开通可以分流部分资金,也可以减轻通胀的压力。”

这位“摩根士丹利”说得没错,“国际板”确实“可以分流部分资金”,但是这些分流出去的资金进了谁的腰包呢?进了美国、英国等外国企业的腰包,也少不了要进了“高盛” 、“摩根士丹利”等国际金融大亨的腰包。没错吧?

这位“摩根士丹利”还说:“推出国际板意义非凡”。“让奔驰、宝马、微软、可口可乐等百年老店来中国”,可以“让国内的投资者分享这些世界级大公司的利润”。

“摩根士丹利”这番话说得很诱人。可事实是,没等“国内的投资者分享这些世界级大公司的利润”,这些“世界级大公司”就抢在“分享利润”前先将中国老百性腰包里的钱掏走了。它在中国发股票,难道不是中国人拿钱来买吗?是中国人拿钱买外国公司的股票在先,外国公司分配利润在后。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事实是中石油的上市。中石油上市前,有人也鼓吹这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所以,买中石油的投资人会分享这个“最赚钱的公司”的利润。结果怎样呢?结果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中石油从48.62元,最低跌到9.71元,截至12月13日收盘是11.95元。股民亏损了多少倍,相信“摩根士丹利”不会算不出来吧?

但无论咋说,中石油是我们中国的企业。我们中国人给中石油掏腰包,咋说也能挨上个“肥水不流外人田”,“肉烂在自己家的锅里”,我们认了。但是,要是让美国企业也像中石油这样来圈钱,把肥水流到美国去,凭啥啊?看看我们中国人过的日子,跟美国人能差多少倍?我们已经够艰难了,还来抢我的钱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果让人们相信美国、英国的大公司真的能让国内的投资者“分享利润”。那就先让先前被吹得天花乱坠的中石油给股民偿付损失吧,我们不要“利润”了,把我们的损失先补偿回来还不行吗?“解放”了中石油被套的股民,你们再来迎娶国际板的众多“白骨精”好不好?中石油是中国股民的痛,难道就不是你们重权在握的人的痛?你们还想继续复制多少个坑害中国投资人的外国的“中石油”?

   

             “新池子”的财富将流进谁的腰包?  

“新池子”论的一个重要欺骗是掩盖了这个“池子”的钱流向哪里去了。事实上,外国企业来中国发行股票,拿走中国人的钱,这些钱只能进入外国企业和外国财团的腰包。就是说,这个“池子”是给外国企业和外国财团建立的。“池子”里面的财富来自中国企业和中国老百姓,但所有权却是外企和外国财团的。既不属于中国,更不属于中国的老百姓。这样一个属于外资来中国圈钱的“池子”,想让中国人欢天喜地的“迎娶”,那应该先给中国人灌足了“迷魂汤”才行。至少也要让他们忘掉中石油的教训才行。

“摩根士丹利”说中国物价高,房价高,这些都没错。但中国股市高吗?谁都知道,今年7月14日,纽约泛欧交易所曾发布报告,称2010年上半年,中国IPO取代美国和巴西,位列第一。中国融资金额排名世界第一,股市跌幅排名世界第二。或者说中国股市涨幅排名为世界倒数第二。中国上证综合指数上半年累计跌幅高达25.94%,是美国的数倍,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表现仅略好于发生债务危机的希腊。目前中国股市刚刚有所好转,“摩根士丹利”们便开始鼓吹“国际板”。中国股市每每“但闻国际板,股市已惊魂”。估计一旦“国际板”登陆时间表确定,指数跌到何种位置,只有天知道。

但是,“摩根士丹利”说了:“国际板推出时间跟A股具体点位没多大关系”。就是说,为了建立外资来中国圈钱的“池子”,中国百姓损失多少真金白银那是无所谓的。中石油把人搞惨了一把,中国咋地了?无所谓。中国百姓算啥?满肚子转基因的屁民!只要美国老爷们富了就OK了。

  “摩根士丹利”们在鼓吹“国际板”的时候也并不都是模棱两可的谎话,他们也直言不讳地坦陈:“海外公司到中国本土上市的意愿很强烈,如可口可乐、汇丰银行,它们在中国的业务已经做得非常大了。联合利华早在6、7年前就公开表示想要在A股上市,后来陆续有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也表示过这个意愿。”

“究其原因?因为这类企业在中国上市有两大方面的好处:第一,上市可以提高它们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第二,企业可以直接获得人民币资金,为它们在中国扩展业务提供很大的方便,而且没有外汇风险,这两方面的好处都非常直接。”

这可真是大实话。的确,有了“国际板”,数不清的外国企业财团都可以长驱直入地来中国“直接获得人民币资金”了,而且还“没有外汇风险”,说“提高”他们的“知名度”是模糊语言,“提高”他们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才是真话。圈了中国人的钱,他们就可以更加膀大腰圆地与中国企业竞争了,把中国企业统统打倒在地也说不定。这次“摩根士丹利”们没说给中国投资人“利润”了。他们赤裸裸说出了“国际板”这个“池子”对外资企业的种种好处。中国现在用不着考虑自己的企业,也用不着考虑国内的就业,只要把渴望资金的外资企业养肥就行了。

   

                 赤裸裸的“白骨精”宣言  

配合给洋大人盛钱的“池子”的建立,我们的精英们还有一个怪论,即“国际板刚推出不要搞的太复杂,直接发股票的形式最好,一步到位。”尤其是“对于发行审核”,贺强建议“不要太复杂,刚开始推出越简单越好”。这句话其实是很吓人的。我们过去强调审核,还出了那样多的上市没几天就“变脸”坑人的公司,请证监会官员大人去看看退入“三板”的那些骗子公司,那里哪个不是你们批准上市的?股民有几个不是花几元几十元甚至上百元高价买入的?现在它们值几元钱还是几毛钱?有多少中国投资人赔得几乎血本无归。现在你们又吵吵为外国人圈钱的“国际板”审核“不要太复杂”,那将会出现怎样的“肥水狂流外人田”的情形啊?如果卖国坑民可以不受限制,卖国坑民十分光荣,那就干脆别审核了,谁愿意上谁就上吧。反正早晚也要把中国人的腰包掏空,咋掏还不是掏啊?只要洋大人们发了财,洋大人们痛快了就行了。这个对外资上市审核的“不要太复杂”真的让中国人无语了。你们对误入三板的那些中国投资人还有那怕是一毛钱的人性吗?

“新池子”论的鼓吹者说;“如果国际板的外资公司完成人民币融资后,通过兑换成外汇拿到境外发展业务,能对冲相当一部分外汇占款。”这句话说得也很直接,那就是通过给洋大人建的国际板“新池子”,让洋大人把在中国圈到的钱兑换成美元,然后拿走,去“到境外发展业务”。好家伙,这简直赶上“白骨精”的宣言了。中国白白胖胖的唐僧体重超标了,需要外国的“白骨精”来扒皮剔肉,进行血琳琳的“减肥”是吧?等待我们唐僧的大概就是脱光了衣服,最好再盥洗一番,干干净净的等着自己请来的“白骨精”来张开血盆大口吧?

                 迎娶“白骨精”的巨大风险  

中国现在是钱多得闹心吗?“国际板”是用所谓的“热钱”来买吗?不是用中国投资人的钱来买吗?既然中国钱多得已经闹心了,那还大张旗鼓地引进外资干啥?还那样无节制地贱卖包括稀土在内的战略资源干啥?还把包括粮食、自来水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要害领域向外资开放干啥?中国有那样多的荒摸,那样多的贫困地区,那样多待整治的废旧的水利设施,那样多被贱卖的战略资源,那样多待就业的大学生、普通工人、农民,这些不需要钱吗?经济转型不需要钱吗?拉动就业不要钱吗?钱多就得引进“白骨精”来吃唐僧肉啊?那唐僧肉让中国人自己尝一尝行不?难道中国人除了转基因,一点好吃的都不能尝吗?

如果说美国资本是一个大澡堂,中国资本或许也就是个小澡盆。美国驾驭金融方面的水 平相当 博士后,中国差不多也就是个小学生。中国在金融领域绝不可以盲目地夜郎称大,决不可以头脑发热,决不能丧失警觉。不能听凭高盛、摩根士丹利们的忽悠。尤其是在将美国资本大澡堂与中国资本小澡盆连接的时候,一定要精心设计一个安全阀门,不能敞开让美国大澡堂补水、放水任意左右中国。如果那样地话,中国这个小澡盆里面有限的金融之水可就相当危险了。

在中国股市和国民不堪重负下,强推国际板至少有十大风险,这就是:股市估值中枢被扰乱,无休止暴跌的风险;中国银行、大型国企、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的风险;国外上市公司拉拢腐蚀重权在握官员的风险;外国财团利用股指期货和国际板作空中国的风险;国家和国民财富因外流导致“失血”的风险;中国资金外流连锁民族企业被外资廉价收购的风险; 中国包括高科技和关乎国计民生要害企业被外资大量兼并控制的风险;外资大量侵入中国,导致外资企业与中国工人尖锐冲突的风险;管理层的道德风险,金融高官被人民视为汉奸、卖国贼的风险;支付巨额财富买回巨大风险的风险。

我们并不绝对反对“国际板”,但推出“国际板”至少应具备一些起码的相应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中国基本解决了就业压力;中国的国有银行、企业,民营企业自有资金充足,不再需要融资支持;中国可以不靠出卖资源、出卖土地发展;中国经济转型基本获得成功;中国普通老百姓有足以帮助外资融资的闲钱;中国对股市和腐败的监管达到或超过香港水平,股票发行环节的利益输送得到根治。特别是要在“国际板”股票发行监管上,应该做到对发行市盈率、市净率、发行规模以及再融资,强制分红等方面的严格规定和限制,确保外国企业财团不至于把中国国家和民间财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国外,将中国国家和国民财富掏空。

我们必须问一句,所有这些,有关方面能做得到吗?如果做不到,谁能保证你们所谓的“迎娶”不是“引妖入室”。谁能保证你们国际板的“池子”不会复制十个百个“中石油”?谁能保证你们“迎娶”来的不会对于你们是动人的“新娘”,对于普通投资人则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白骨精”?你们能给中国投资人一个承诺,一个保证吗?你们用啥来保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