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相对于学习沈浩,现在最需要学李克才

火烧 2010-01-09 00:00:00 三农关注 1033
文章指出学习李克才的斗争精神比沈浩更值得,强调敢于反对腐败的重要性,结合李克才揭发刘青山的事迹,突出党员应具备的斗争意识。

   

   

在有关部门的提倡和媒体的推动下,学习安徽小岗村的前书记沈浩的声势浩大。  

见贤思齐,笔者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自然也看了沈浩同志的事迹,对他的作为有了初步的了解。个人认为,沈浩同志确实有值得一部分干部学习的地方,比如扎根基层的精神,比如贴近群众的行动,比如勤政廉政的作风。不过,沈浩同志的这些可贵之处,很多同志都有,不止是干部,不止是党员,很多群众都有,并且一直在做。而且,笔者从报道中,还没有发现共产党员更重要的一个品质,那就是斗争精神,敢于与错误、与腐败斗争的精神,在一片赞扬声里,提出中肯的、有建设性的反对意见的精神。  

这种反对意见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否定之否定;这种反对意见的现实基础,是种种错误观念、腐败现象和种种危害社会主义制度、侵害人民利益行为的存在。扎根基层,干实事是要吃苦的,但是旗帜鲜明地提反对意见,特别是一片掌声中提反对意见,对上级提反对意见,则是要准备吃亏的,甚至是准备坐牢、杀头的。所以说,这种敢于斗争的精神、能够斗争的能力和实施斗争的作为是包含了踏实肯干,更高于踏实肯干的,是更值得学习的。  

回到小岗村,小岗村的大包干到底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到底是否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所谓的血手印是进步还是倒退,小岗村的“二十年跨不过富裕坎”发展历史足以给出了判断,沈浩同志也用“先后制定了《党支部议事规则》、《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到“大寨、华西、耿庄和南街村”找差距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沈浩同志把土地集中管理发展村办工业和把“大包干纪念馆”仅仅定位为旅游点而产生的业绩也足以证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是,遗憾的是,沈浩同志没有在理论上给出答案:大包干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趋势?是否符合经济规律?让群众走向富裕要不要革大包干的命?大包干在当时中国已经完成初步工业化的情况下是进步的还是倒退的?  

写到这里,我无意对沈浩同志过度求全,毕竟他做了实事,做到了能吃苦,但是说到学习,笔者觉得自己和沈浩之类的同志都更需要学习斗争的精神。我们共和国的党史上就有这样一位我们学习的模范人物——李克才。时任天津地委副专员的李克才同志,在多次按组织程序举报刘青山无果的情况下,在1951年11月21日,中共河北省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面对824名与会代表,公开揭发了刘青山和张子善的贪污腐败行为。要知道,当时河北省省委的领导在此之前,是一直在袒护着刘青山,李克才这样公然举报自己的上级,面对的是多么大的风险,又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遥想当年,李克才同志,面对八百多人,面对着曾经以讲团结为理由庇护贪污分子、还坐在主席台上的大领导,慷慨陈辞,铁骨铮铮,何等的英风豪气!何等的痛快淋漓!那种“自反而缩、虽万千人、吾往矣”的浩然正气,那种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顾安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实在令人不禁悠悠神往。  

共产党人,作为先进分子,不但要埋头干事,还要能够低头想事,更要敢于带头与错误、特别是腐败做斗争。试问,如果陈良宇、许宗衡、郑少东、文强等人都面对着李克才这样的共产党员,他们如何能够逍遥多日,为恶累年!或者可以说,他们又如何敢那样飞扬跋扈、肆无忌惮,直至锒铛入狱!  

所以说,现在需要学沈浩的吃苦,更需要学李克才的风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