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传教士眼中的红军
英国传教士薄复礼记录了红军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展现红军对信仰的执着与热情,以及与传教士的互动,揭示红军精神与历史细节。
英国传教士眼中的红军
——《长征》摘录之一
1934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7000多人,在贵州东北部的敌人碉堡群中穿梭突围。这个军团大部分是湖南人,平均年龄不超过20岁,只有军团长萧克和政委王震26岁、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30岁。为了看懂一张地图上的外国文字,萧克把小镇天主教堂里的英国传教士薄复礼请来。
薄复礼原名鲁道夫·阿尔弗雷德·勃沙特·比亚吉特。1922年来到中国,在这个小镇12年,结婚,取了一个极具中国色彩的名字。他就着一盏煤油灯,把地图上的法文译成中文。因为他能搞到药,红军要他留下。和红军朝夕相处一年半以后,萧克为他主持一个小小的欢送会,特意准备了一只鸡请他品尝。他回到英国,对全世界说:“中国红军那种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着,是前所未闻的。”51年后,萧克致信给他,说当年翻译地图的事久难忘怀。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