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房地产,想说爱你不容易
三十年前有一种声音很强劲地说是我国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如果再不进行改革将毁于一旦。于是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卫生医疗等体制改革全面铺开,要求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大胆地创,大胆地干,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即使犯了错误也不要紧。划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将海南也列入其中,在这些区域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大量吸收海外资本和民间资金投资建设。所有做的这些是以国家税收的大幅减免和土地出让使用的最低廉价格以及资源环境的廉价出让和最廉价的劳动力价格为代价换取的经济的短期繁荣。紧随其后划定广州、上海等一线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及沿江沿河港口贸易中心区域城市为对外经济开放城市,全方位招商引资,海纳百川、广招天下贤达豪杰到“蓬莱”展露身手,所谓“群英荟萃,决战武林。”民间人士风趣地说:“1949年全国解放时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夹着尾巴逃走了,而如今资本家又夹着皮包回来了。”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是农民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期影响经济社会的全局。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大包干全面推开,破除所谓“一大二公“和平均主义,实质上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开端和先兆。两年之后的1980年前后将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加快和深化以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为主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壮大和发展民营经济、私有经济和各种类型的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拉开收入差距,实现所谓的最终共同富裕。此时的执政者宣称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在农村始终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城市始终坚持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以按劳分配为主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在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领域最显著的就是实行党政分开,“各务各的一亩二分责任田”,“分灶吃饭”。高层放出话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只有改革开放中国才有出路。”这时的改革刚刚启动,先从所有制、流通领域和投融资领域进行改革,实体经济重组整合的“交响曲”未唱响,不具备产生权贵资本和官僚腐败既得利益集团的条件和土壤,但为后来的权力资本和腐败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埋下了伏笔。在上世纪整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房地产只是从蛋壳里跳出的“小鸡娃儿”,还没有实力和资格雄赳赳气昂昂登上经济大舞台的中心,成为所谓的“火车头”、“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的支撑点。”党的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改革目标,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中央和地方财税开始分割,中央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而地方财税收入急速下降,地方财政愈发困难,改革引发的难点热点问题凸显,大量由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经营的企业经营单位交由地方管理,地方的事权成倍放大,这与地方财税收入下降的反差形成了鲜明对比,责权利不统一。地方要发展经济,财政支出大幅上升,千方百计搞“吃饭财政”,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关注民生问题,学校开始高收费,甚至连小学到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乱收费也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许多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大量辍学外出打工挣钱,上不起学的问题出来了,这是压在国人头上的第一座大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费用由政府承担,家长有确保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国家提出要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那么,出现了如此普遍而又严重的失误,原因在哪里?到底是谁在违法?那么谁又应该来承担责任?接下来就是医改了,1992年至1994年酝酿开始的医药卫生机构“放权让利”改革在全国推开,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齐头并进争抢市场,“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纯洁韵味开始变异,医药卫生市场成为一大块“唐僧肉”,看不起病的顽症凸显,成为普通老百姓心里无法抹去的伤痛。医药卫生是关乎国民身心健康的大事,也是关乎民生的重中之重,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那么是谁让这块充满人性化和深切民生情怀的地方弥漫“铜臭味”呢?是谁如此对自己的同胞的生命健康轻薄呢?谁又来承担责任呢?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改革从总体上来讲在经济领域主张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前总统里根极力奉行的新自由主义,和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市场理论一拍即合;政府当守夜人,其他事情全部交给市场,坚信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把一切管好。在政治领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创新模式,权力的高度集中、失序失范和失去监督为官僚腐败集团和权贵资本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在这种大气候下1998年房改之前就有人跳出来叫嚷政府管得太多,要住房商品化。1998年开始的住房制度改革没有废除实物配租和自建住房,保障性住房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房地产市场还未出现大的波动。可是,自2002年以后国务院18号文件的出炉促使房地产市场波涛汹涌的时期来临,一浪高过一浪,向斗牛场上的公牛一样一发不可收拾。国人开始惊叹,开始观望,因为人们心里没有准备,善良的人们还以为这只是一时的游戏玩法。地方政府特别是市县一级更是推波助澜,城镇土地通过招拍挂等方式转让给开发商,城郊和农业用地大量被征用,土地出让金从几十万到几千万甚至数亿,开发商转手倒卖或转嫁到房产成倍卖出获取暴利,地方政府有钱了,开发商赚得钵满盆满,贪腐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捞特捞,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和权贵资本。保障性住房严重缺失,自建房和小产权房停建,房价向脱缰的野马一样疯狂飙升,价格严重脱离价值,大量普通百姓只能望房兴叹,只能雾里看花,被排除在海市蜃楼之外而无可奈何。面对民怨沸腾,有些跳梁小丑就站出来说话了,他们说这是改革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刚性需求造成的,买不起房是你无能。住不起房成为笼罩在中国人头上的不散的阴云,伤害了民众的感情,是烙在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教育、医疗、住房都快速产业化功利化商品化了,是新的历史时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新的三座大山。
近十年房产改革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房地产这个具有民生意义的实体产业演绎成虚拟经济来对待,和股票、期货、黄金一同来“爆炒”,地方政府、地产商、银行业和投资投机群体共同演绎了一出房地产统领经济全局攫取普通民众血汗本钱从而获取巨额利润的鬼把戏。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先生认为要对房地产从业者的概念和领域重新认定,他认为房地产从业者应由地方政府、开发商、商业银行、投资投机炒楼客等利益相关者组成,而要打破一贯单纯认为的房地产从业者只是开发商的片面认识,因为地方政府在高房价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在整个利益链中地方政府获益是很大的,名义上是政府行为,实质上是官商勾结掠夺式的市场化商业化公司化运营;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站在同一个战壕里摇旗呐喊,成为名副其实的拜把子兄弟,“利益均沾”,两头获益的遍布各地的投资投机炒楼客从中尝到了不少的甜头,也成为既得利益集团中的重要成员;而各类商业性银行为了利益最大化和地方政府联手给开发商和炒楼客无节制地大量地发放贷款,给予信贷支持,“地王”频现,地价房价飙升,越炒越爆,持续“高烧不退”,地方政府、开发商、商业银行、炒楼客从中获取了巨额利益,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最终荣登富豪榜,进入财富论坛的视线。而最后吃大亏的就只剩下无权无势的普通购房者了,他们被逼无奈,落得负债累累、一无所有,后大半辈子只为了能拥有一套住房而活着!所以说曹建海先生的这个观点是有现实依据的,符合经济学原理,是目前为止对房地产从业者最全面最科学的认定。事实一再证明实体经济才能提升经济发展的活力,才能推动科学发展,而虚拟经济只不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小小插曲,其作用如同过眼烟云。中国近十年房改实质上是地方政府、银行、开发商、炒楼客互动捏合的过程,将城市用地和房产当作投资投机商品来“爆炒”,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走上了虚拟化发展的轨道,将房产本身具有的民生情结剔除得干干净净,积聚了严重的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沉重的代价最大的买家还是普通民众。当前政府最担心物价涨幅太大,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因此中央决定“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控制通胀预期。同时强调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重申要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严格控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努力增加市场供应,稳定市场预期,把房价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分解落实情况,以及项目开工建设、竣工计划等安排公之于众,以便群众监督。抓紧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配置、运营、退出等管理制度。努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这一手也不能放松。”话虽说的好但现实情况则不然,2008年伴随着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主要标志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致使美元大幅贬值,从而波及全球,中国也未能幸免,各国人民深受其害。房地产由于资金链的断裂出现困难,房价出现了松动,拐点出现了,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可以说房价的大幅下降成为必然,也是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和国人的热切期盼。但这时亚当、斯密这只看不见的手不听使唤了,“不灵了”,撒切尔夫人和里根也黯然失色,而凯恩斯却复活了,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开始显灵了,40000亿的“经济刺激”计划闪亮登场,可悲的是这4万亿很少投入到普通居民的保障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相当大的部分投入股市和商品房开发及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商业银行也推波助澜,大量发放信贷资金。这一雄赳赳气昂昂的“救市”计划来势凶猛,可以说把地产商和投机投资客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了,从某一个方面来说也挽救了地方政府。资本市场资金充裕,流动性过剩,地产商和投资投机客手中回笼了大量资金,房价止跌反升,继续疯涨,其他国家举步维艰,困难重重,而唯独中国股市依然是“牛市”,资本市场依然“火爆”,房价依然“坚挺”,“惟我独尊”、“风景这边最好”,地方政府收入倍增,春风得意尽开颜。也有些那么几个小丑跳出来说这是“中国模式”,世界各国都在学习中国,都在‘羡慕’中国,中国‘拯救了世界’。这些无耻小人真会说话,殊不知这是以保全既得利益集团和牺牲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为代价的,损失都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了,这个苦果还得由老百姓自己吞下。这是表面上的虚假繁荣,这是隐含巨大资产泡沫和房产泡沫并伴随严重的金融风险的泡沫经济现象,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义和内涵。高房价已是民怨沸腾,伤了国人的心,自2010年以来政府和媒体宣称中央实施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楼市调控,“国八条”、“国十条”,“限购令”来了,并且央行决定从2011年4月21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看似组合拳又来了,又要给房产“动大手术了”,“上紧箍咒”了,实则不然,房价依然飙升,越来越让人看不懂。这时又有人跳骚了,说房价大跌必然严重影响上游产业的钢筋、水泥、建材、化工等行业,银行将会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和坏账呆账,严重影响金融安全稳定运行,又会使地方政府财税收入锐减,造成地方财政严重困难,从而影响社会稳定。这纯粹是一种危言耸听的无稽之谈,这纯粹是用来吓唬政府和民众的伎俩,这些人完全是腐败权贵资本的获得者和代言人,所以我们要头脑清醒,眼睛擦亮,千万不要上他们的当。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有记者问一位省长关于茅台酒涨价的问题,而省长一言未发就走了。怕啥呀?不就是酒涨价吗?吃住行几个基本方面还没有包括酒呀,不喝酒能怎么样?在电发明之前,在城市没有统一供水之前,我们的先人点着篝火和煤油灯,喝着天然泉水也不是一样活过来了吗?而且中华文明延续了几千年!所以房地产救不了中国,房地产也不会拖垮中国经济,中国也不可能长期依靠房地产。“限购令”一来,由于多多少少产生了一些遏制作用,有些地方政府就不听话了,开始跳了。媒体报道2011年4月19日海南省海口市的政府官员声称财政收入锐减,宣布要对“限购令”松绑,引起社会各界和媒体的热议。海口市地税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海口市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收入同比下降。3月份,建筑业营业税收入4425万元,同比下降33.1%;房地产业营业税收入5937万元,同比下降67.9%;一季度土地增值税收入14090万元,同比下降32.9%;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2010年,房地产业在海口财政收入中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增收额占比接近二分之一。3月份,海口商品住房销售套数仅为302套,同比下降90%。不过,海口房屋成交价仍保持原来水平,甚至有小幅上涨。面对媒体的追问,海口市的官员终于表态了,声称海口坚决执行国务院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存在停止“限购令”的问题,只是政策层面的微调,限价不限购,鉴于海口市的特殊情况和国家要求大力发展海南旅游业的相关政策规定鼓励购买酒店式产权房,对群众自住的商品房严格执行政策。有些地方政府官员连连叫穷,说财税收入大幅下降,穷的快揭不开锅了。如果中央再推出更严厉的调控政策的话也许会有人叫嚷“买高房价就是爱国”,“我那什么爱你,吃财政饭的人们?”“我拿什么爱你,需要政府拿钱救济救助的人们?”。这是绕着圈子的“逼宫”,这也是中央、地方、开发商、银行、投资投机客、普通民众力量博弈的又一次开端。最终谁是赢家?到底花落谁家?可悲的是鹿死谁手呢?这个真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大的输家是普通百姓。回望历史,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当时没人敢叫这时三国,只是后来人根据当时的历史现状给他划分了“三国”的名号,三国郡主都以汉献帝作为自己的最高领袖和至高无上的天子;唐朝末年的“节度使”可谓是“一国之君”,拥兵自重,朝廷已不能完全控制他们,但绝没有一位节度使敢声称自己是一个国家,自己是一国之君,而都以大唐王朝为旗号,都喊大唐王朝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地方政府除了没有中央的外交权和军事权之外其他权力应有尽有。在这里没有说地方政府发展经济错了,而是说不管干什么都要以人为本,对全体国人负责。2006年9月我国的外汇储备刚突破20000亿美元大关,而时至今日却惊人地突破30000亿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和欧元为主,而美元却自从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处于下滑态势,美联储却为了所谓的“经济刺激”计划却大量印刷美元投放市场流通,美元节节贬值,美元的国际货币主导地位正在丧失,中国的30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也大幅缩水,“蒸发”得无影无踪,并且还在持续蒸发,真的可以说是吃了大亏呀,可美国佬将自身的祸水引向他国包括中国,将自身因金融危机造成的亏空转嫁给别国,还虎视眈眈地要中国促使人民币升值,从而增加他们的财富拥有量,真是使尽浑身解数变相掠去别人的财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外汇储备刚突破1000亿美元的时候中国却欢呼雀跃,这时的高兴非常能理解,因为那时还是卖方市场,需要足够的外汇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发展对外经贸关系。但现在已是买方市场阶段,国内矛盾大量积聚,外币在国内又不能自由流通,只能卖给中国人民银行,并且大量稀释了人民币的存量,国内为了加大投资建设的力度又不分节制地增发货币,造成了目前为止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快速上涨,房价持续飙升,居民的收入水平下降,建立内需消费拉动型经济模式难上加难,一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影响到社会稳定,政府又紧急出手控制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势头,降低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将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和适度从紧的货币财政政策,从而抑制通货膨胀。“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成为时下的流行语,但“独秀一枝”的还是数遥遥领先的房价唠,只能遏制而很难降下来,房价下降好像只是一种美好的想像而已。按照当前的价格,在美国的拉斯维加斯30000美金能买一套公寓,100000美金能买一套别墅,而在当今中国这样低廉的房价连鬼都不相信,不要说在大中城市,就是在西北边陲的甘肃省天水市30000美金连郊区二手房的一半都不够,别说买新房了。天水市主城区的房价每平米都超过6000元,主城区在建的“兰天”新花园每平米已经超过10000元了,而且都是120平米以上的大户型,一套住房的购买价接近150万;城郊的新房都已经每平米超过6000元了,二手房的价位都在每平米4000元以上,而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0000元,这与房价的每平米10000元之间是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推理逻辑?伏羲文化源远流长,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伏羲广场周围却建起了楼庭阁院和别墅群,2003年刚开发的价格每平米是10000元左右,而如今却成倍翻番,每平米达30000元,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楼院购买价就达400多万啦!说的意思就是以点代面来反映房地产市场的失控现状和发展趋势。城市的发展不能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和少数高收入人群为主要目标,而是要更加着眼于城市的整体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凌驾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绝不能形成庞大的权贵资本与民争利。这才是为民务实清廉政府的应有之举。新加坡、瑞士、丹麦、德国等国家经济增长点主要放在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新能源高科技开发等内涵式发展的基点上,不以房产、教育、医疗等本该属于民生领域的公益性事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相反政府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就连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基本医疗教育是免费的,真真切切实现了“义务教育”、“公费医疗”。而我国投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许多本该从事制造业和经贸流通的经济组织转而从事房地产开发,包括央企也参与其中,从中渔利,兴风作浪,虽然去年国家要求部分央企退出房产领域,可在巨大的利益链面前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加上各商业银行和投资投机客从中推波助澜,更使得房地产朝着虚拟化的方向发展,逐步脱离实体经济和民生事业的本来定位,使得房价火爆上扬,国人望房兴叹!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新国八条”消化近3个月后,各地楼市开始抑制不住回暖势头,京沪杭三地尤为扎眼。上周,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的全国35个城市中,量价齐升的城市达到17个,逼近半数之多。其中21个城市成交量环比上涨,26个城市均价环比上涨。其中,杭州、北京分别以91.61%和57.52%的环比涨幅领涨十大重点城市成交;而上海更是在成交涨幅超过30%的同时,创下了周均价破3万元/平方米的历史新高。从成交量看,中指研究院上周监测的35个城市中,21个城市楼市成交量上涨,13个城市成交量涨幅在30%以上,其中徐州、扬州、合肥和杭州4个城市成交量涨幅均超过90%。在成交量环比下跌的城市中,跌幅最大的是汕头,达53.87%,泸州、温州和连云港(行情,资讯)成交量跌幅亦超过20%。10大重点城市中,除武汉和南京小幅下跌外,其余成交量均环比上涨。其中,杭州涨幅最大,达91.61%;其次是北京,涨幅达到57.52%;重庆和上海涨幅亦超过30%;而武汉的跌幅为5.32%,南京微幅下跌0.52%。价格方面,多数城市上周价格环比上涨,个别城市价格波动明显。其中,三亚成交价格涨幅最大,达到25.85%;杭州因上城、江干等区域成交价格走高,导致本周成交均价上扬幅度亦超过20%;广州和苏州两城市价格跌幅超过10%。各地楼市中,商品住宅价格异动最为明显的当属上海。由于上周两大高端项目的集中成交,拉动上海商品住宅周均价环比大涨58.4%,达到31720元/平方米,首次突破3万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上周上海排名成交面积榜前两位的分别是“上海紫园[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和“瑞虹新城铭庭”两大高端项目,预售均价分别达到100201元/平方米和40200元/平方米。其中地处佘山板块的上海紫园上周一举售出34套别墅,总成交金额达到17.7亿元,超过了该项目2009、2010两年的总和。汉宇地产分析师认为,目前豪宅市场有重新启动的苗头,支撑全市均价再创新高。不过,“就目前房地产市场来看,由于调控效果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因此限购、限贷等政策丝毫未现松动迹象。”最近媒体报道,上海和重庆开始试点房产税一年以来并未能遏制当地房价的上涨,效果并不显著。为什么呢?有人说刚性需求依然存在并持续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镇人口快速增加对住房的需求量非常之大,房价不但将不下来而且会持续上涨。也有学者指出政府当前和今后只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管好房子,一是管好八百万公务员。曾几何时八百万公务员变成了弱势群体?这是谁造成的?为什么不改革?造成这种局面的人不去改反而让下面的人去该,到底用意何在?查一查八百万公务员队伍中官员的住房情况一切不就清楚了吗?为什么不查?虽然这是一个方面,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房地产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地方政府、地产商、银行、炒楼客已经深深地被绑在了一起,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链,不管”国八条“还是“国十条”还是国多少条,再来几百个组合拳,笑到最后的不会是普通民众。回想一下历史上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哪一个取得了彻底成功?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由于触及到了大地主大官僚权贵阶层的利益招致他们的强烈反对而夭折,变法如同昙花一现。美国的一位哲学教授指出在一个国家体制内自身无法解决存在的深层矛盾问题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暴力革命,从外围突破建立新的秩序,除此之外再别无它法。当然这种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财政部4月15日公布的最新公共财政收支情况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累计26125.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498.67亿元,增长33.1%。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中,中央本级收入13058.65亿元,同比增长31.5%;地方本级收入13067.09亿元,同比增长34.7%。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23438.85亿元,同比增长32.4%;非税收入2686.89亿元,同比增长39.6%。分月份看,继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2.8%、2月份同比增长41.5%之后,3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6.7%,达到7631.35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532.68亿元,同比增长21.8%;地方本级收入4098.67亿元,同比增长31.3%。财政部表示,一季度财政收入增幅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带动税收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3%,一般贸易进口增长37.4%,商品房销售额增长27.3%,相应带动增值税、营业税、进口环节税收等较快增长。财政部的这份报告显示,商品房销售获取的收益在财政收入中占了很大的比列,并且超过了任何一个产业,这还没有显示银行和投资投机客从房产暴利中获得的收益情况。因此“土地财政”威力势不可当,仍然是地方财政来源的“钱袋子”。
近期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在商品房销售中开展反暴利的相关规定,要求房屋销售明码标价,一房一价。虽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探讨,但毕竟在国家层面已意识到房价已影响到全局,危及到民生,甚至伤害了国民的感情,进而关联到社会稳定和政权的巩固。1992年之前《刑法》中设立投机倒把罪,一切经济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的财贸政策,对违反国家政策投机钻营谋取暴利的利益相关人纳入司法管辖范围,坚决追究刑事责任。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不受节制的官商勾结的畸形自由经济秩序的形成,连物价局曾一度撤销,《刑法》中的投机倒把罪随即被取消,改为破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可这项刑法罪名并未在实践中对房地产暴利和囤积居奇、爆炒房产等不正当经济活动产生实际的约束和打击,只是国家从政策层面对房产进行宏观调控,显得力不从心和无能为力,致使在力量的博弈中最终受害者只能是普通民众。
因此面对当前房产调控中的窘境:一、国家确实要全方位开展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对腐败官员“动大手术”,发动群众力量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挖腐败分子,不折不扣、不盖不掩,对腐化变质、利用手中权力大捞特捞的腐败官员,在法律的授权范围内该“杀”的坚决“杀掉”、该判刑的坚决判刑,该罢免撤职的坚决罢免撤职,决不法外留情。坚决清查握有实权的官员的实有财产和拥有房产情况,并向社会公开。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小偷反腐”、“二奶反腐”等说法,不管采取何种办法只要符合政策和法律的要求挖出祸害社会和国家的腐败分子,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使其得到应有的惩罚。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当前最大的危险是腐败”。因此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是当前的当务之急;二、彻底改革干部考核任用制度,去除干部考核中唯GDP的弊端,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真正体现民意和民生的干部考核体系。各级领导干部为了体现政绩,不顾当地发展水平和居民承受能力想法设法招商引资、搞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包括大规模拆迁改造肆意抬高房价,使得改革发展的成果被少数人享用,而大多数人被排斥在门外。将房价和民生社会公益事业硬性纳入干部的绩效考核,真正体现“绿色”GDP、“人文”GDP、“民生”GDP。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腐败官员坚决问责,纳入司法审查的程序,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三、在房地产领域要切实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而不能由政府和开发商单方面制定预售价格。在房屋预售前要召开价格听证会,充分反映民意,切实增强普通民众在房价制定层面的话语权;四、国家在政策制定和制度设计上要更多体现对房价的规范制约,必要时在《刑法》、《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条款中增加规范和打击房产欺诈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并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五、将地方土地开发使用审批权直接收归中央,由国土资源部、发改委、住建部等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大宗土地的使用出让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省直管县的基础上实行财税收支省级统筹,逐步打破由于经济利益分割导致的恶性竞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六、大力发展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自建房等保障性住房,打破多年来由开发商独自垄断房产开发经营的局面,切实扭转房价价格严重脱离价值的局面,跳出房价只飞涨不下跌的怪圈。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政府拿钱补贴,地价比起商业用地极其低廉,地方政府不愿意干,开发商也不情愿去做。这就要求中央切实拿出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改革完善财税体制机制,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裁撤“冗员”,精兵简政,改变过分依赖土地和高房价维持财政收入的格局,改变过分“分灶吃饭”的现状,扭转区域之间恶性竞争。对建设保障性住房组织工作不力,甚至阳奉阴违、口头上喝彩背后抵制的官员坚决问责,该撤职查办的坚决撤职查办,发现有腐败问题的坚决依法查处,让腐败分子最终落得“流落街头、无处藏身”的下场,以反腐倡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