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喝完朋友的喜酒后正下着大雨,一大伙人走不了堵在大酒店门口,一朋友说:“就不会晚半个小时下雨?”我说:“那你打个电话让雨停一下嘛!”,他说:“咱级别不够啊!”。有人称本·拉登为恐怖分子,有人说他是大英雄,还有人封他为殉道者。给本·拉登盖棺定论,我显然级别不够,既如此,那就用一个各阵营的人都不至于激烈排斥的“牛人”称呼他吧,英雄也好,恶魔也罢,“牛人”是肯定的,牛有耕牛、斗牛和疯牛之分。需要说明的是,此“桂冠”非拉登专享,他只是其中一员。先看一组调查数据:
你如何看待美军击毙本·拉登?
截止日期:2011-05-03 10:00:00 凤凰网 调查人数: 480212人 调查结果:
一、你如何看待美军击毙本·拉登?
1.高兴,恐怖主义头子终于被打死了 87709票 18.3%
2.伤心,“反美斗士”倒下了 287619票 59.9%
3.感慨,十年磨一剑,美国终于报仇了 58606票 12.2%
4.围观,他的死活与我何关 46157票 9.6%
二、你如何评价本·拉登?
1.他是头号恐怖分子,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89347票 18.6%
2.他是反美斗士,但伤及无辜的恐怖活动让人无法接受 276688票 57.6%
3.他是狂热的原教旨主义者,与传统伊斯兰世界决裂使他成为传奇73744票 15.4%
4.说不清 40317票 8.4%
三、你认为本·拉登的死能否有效打击恐怖主义?
1.能,这是反恐战争的胜利,恐怖主义将受到遏制 80667票 16.8%
2.能,伊斯兰极端势力就此衰落,恐怖主义时代将会过去 11462票 2.4%
3.不能,拉登已不是核心人物,他的死对恐怖主义没什么影响 118384票 24.7%
4.不能,更多极端势力将投身恐怖主义,恐怖活动愈演愈烈 229494票 47.8%
5.说不清 40085票 8.3%
最惹眼的数据是59.9%,这是为拉登之死表示伤心的票数。对于凤凰的调查结果,我不好说什么,因为那是匿名投票,问卷设置和样本数都没有硬伤,给高选项的人群“启蒙”不是我的爱好,况且也自认不够资格,更重要的是,本文主旨不是专门谈论本·拉登,而是探讨以拉登为代表的若干牛人与美国的战争。
这段时间,英国威廉王子的豪华婚礼成了媒体的热门话题,据说婚礼花费超过2000万英镑,安保费用将超过1亿美元,又闻皇恩浩荡全国放假一天,另据说英国政府每年拨给女王本人的花销是790万英镑,2010年,王室共花去纳税人1.5亿英镑(约22.5亿元人民币)。俺一看就知道这些都是脑残的五毛愤青捏造出来的假新闻。人英国是民主国家,又不是非洲的酋长国,怎么会出现那些封建行为?还“王室”呢,英国怎么可能会有王室?编瞎话也要编得像一点好不好?好在俺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了五毛愤青的造谣伎俩,要不然真要对“赶英超美”绝望了,咱中国可是连王室都没有了啊,末代皇帝的下半身都平民了啊,国家想资助那种豪华婚礼都没对象啊!790万英镑的年薪,“人民公敌”任志强都只是人家一个零头啊!
一不小心跑题了,还是回归“美国与牛人的战争”话题吧。
自笔者关心时事以来,美国历届总统都是要发动战争的,可见美国不能没有战争,但苏联解体后,美国失去了以国家或国家集团为单位的作战对象的合理性,为了化解这种矛盾,美国设计了另一套战争思路——以打击牛人作为发动战争的金字招牌。
以米洛舍维奇为目标发动了科索沃战争,以本·拉登为目标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以萨达姆为目标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以卡扎菲为目标开启了“奥德赛黎明”。前3位均已身亡,后者刚刚在一次斩首行动中侥幸逃过一劫。战争理由包括人权、反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民主自由。其战争三部曲大致如下:
首先确定该地区的战略价值,然后开动宣传机器轰炸牛人,到了牛人被媒体炸得面目全非后,就轮到军事进攻了。以打击牛人为名,以打死牛人作结,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控制该地区的战略目的。这些牛人本身都很牛,有理想,有抱负,有魄力,有能力,共同弱点是没有远程报复手段,一旦开战,他和他的组织只有躲藏的份儿,因此,开战时间和战争节奏,美国单方面说了算,以超级大国的军事实力打死某个个人,再牛也只在早晚。
维基解密说本·拉登的死亡将是引爆藏匿欧洲某地核弹的引信,这是比远程攻击武器更厉害的远程报复手段,对此,美国一定是查得很清楚的,要么确认基地组织没有核武器,就像确认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才动手一样,要么确定核弹可能的藏匿地点没有美国利益——炸毁了欧元才好呢!金正日和内贾德都是牛人,也是美国最想干掉的人,但朝鲜和伊朗均有远程报复手段,虽想斩首而不见行动。
我不想说那些牛人谁该死谁不该死或者统统该死、统统不该死,只是谈论超级大国与牛人的战争本身。如果一定要表个态,我认同“他是反美斗士,但伤及无辜的恐怖活动让人无法接受”这个选项。打死本·拉登我没意见,但滋生那些“牛群”的土壤是美国耕耘的,这点必须说明,但限于篇幅,此处不逐个列举。
在超级大国对牛人的战争中,在人权、民主、反恐、自由的名义下,被入侵的国家至今无一善终。整死米洛舍维奇,科索沃分裂了,那里曾经是塞尔维亚无可争议的领土,以后一定会有一届塞尔维亚政府发起收复国土的运动,甚至采用战争手段,那是个举世公认的骁勇善战民族。
绞死萨达姆后,伊拉克的恐怖袭击成了家常便饭,美军入侵前那里是没有恐怖袭击土壤的。为了糊口,这个穆斯林国家的很多女孩子走进了驻伊美军绿区的“慰安所”。美军士兵帕特里克·拉卡特曾非常得意地向人炫耀说:“1美元就可以享受到1小时的异性服务!”。“在那里,十一二岁的少女是‘最值钱的抢手货’,20岁的女人就已经‘太老、不值钱’了”。“不能等到女儿长大了再卖,那就不值钱了”,她们的母亲说。
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被推翻10年后的今天,实力依然不亚于喀布尔政府,而且那场战争催生了巴基斯坦塔利班。巴基斯坦当年是被小布什的“选边站”捆上反恐战车的,也就是有个大国罩着,要不然早成了阿富汗第二。本·拉登死后,基地组织已经在很多地区有了可独立运行的分支机构。拉登后来其实只是精神导师,扎瓦赫里比拉登更精于行动细节的策划,奥拉基的杀伤力则比前两位大得多,他的“网络杀伤力”十分惊人,发个帖子就能蛊惑一大批年轻人为“圣战”献身,最令美国头疼。
如果你相信美国正在下滑,则其节点显然是以本·拉登为目标的阿富汗战争,此后长达10年的战争机器运转烧毁了天量的美元,在攻击卡扎菲的问题上扭扭捏捏的根本原因是差钱。假设卡扎菲最终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干掉,利比亚不是衰微就是分裂,但摆平140个部落是没完没了的游戏,美国很难如愿以偿。
中国对外交往是放在国家层面上的,阿富汗塔利班掌权时不是中国的敌人,卡尔扎伊主政阿富汗时中阿两国继续交往;萨达姆时代中伊关系不差,现在的马利基政府照样与中国保持经贸往来;利比亚动乱前,中国在那里有数百亿美元的投资,班加西“过度委员会”现在就呼吁中国日后回去完成合同。中国这种战略难见速效,但相较于美国的以政治派别为对象,以某个牛人为敌人,更大气也更可持续。
美国崛起于与强国的交战,下滑则始于与强人的战争。打垮纳粹帝国后,战争就结束了,拖垮苏联后,冷战就结束了,而打死一个强人后,会冒出一大批强人。如果美国不能摆脱“超级大国与牛人的战争”这个思路,总的下滑趋势是难以逆转的。眼下它就被牛人缠在中东北非,既定的掉头亚太战略被迫一再后拖。
有人说,美国的强大源于“一种由天才们设计,并可由蠢才们运作的体系”,事实证明不是这样,美国上下两届政府的执政效果经常是差距很大的,比如说克林顿政府和小布什政府,前者削减了大量赤字,后者大把烧钱,最后烧出了全球金融危机。不可否认,华尔街金融风暴之“功”不能归于小布什一人,但没完没了的对外征战花费的巨大开支的确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美国“运作的体系”能保证的东西极其有限,硬件系统和美国总统的智商还是十分重要的。奥巴马是个聪明人,但他能率领美国走出与牛人交战的怪圈吗?我看很难。
超级大国与牛人的战争
文章分析美国以打击牛人为核心的战争策略,探讨本·拉登之死及科索沃、伊拉克等战争的影响,反思超级大国与个人的冲突模式及其对地区局势的长期影响。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