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莲花故里读莲花

火烧 2014-08-1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围绕莲花故里荷花节展开,探讨莲花县地名由来、文化象征及荷花节意义,结合历史与人文,展现莲花与荷花的深厚联系。

  一

  七月盛夏的某日,老家一位文友来电话,说老家一年一度的“荷花节”明天开幕,有很多省内外的文人墨客雅聚,问我是否得闲回家看看?碍于他的好意,我满口应许。搁下电话后,我有些迟疑,转而又有些欣喜。

  故乡的县名便叫“莲花”,据说是全国唯一以“花卉”命名的行政县,不知真否?在我的印象里,故乡的田垄里除了喷香的稻花,见得最多的花是嫣红紫云英和金黄的油菜花了,至于荷花,似乎还真没见过。记得在八十年代,有位莲花籍的音乐界名人金春木在《江西日报》副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一唱三叹说莲花》,文中写到:“一叹:何处观莲景?莲花不见莲影子;二叹:何处闻琴音?琴亭不闻音乐声;三叹何处游石城?石城洞没无路行……”,金先生在歌颂莲花经济发展的同时,婉娩批评老家县政府在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等方面做的不够,观点很有前瞻性。有几年没回老家了,故里怎会一下长出许多的荷花来了呢?还冒出了一个中国“荷花节”?莫非又是一场政府运作的广告秀?不过,我还是相信老家应该长有很多荷花的。老家的说法,“莲花”便是“荷花”。辞海也是这样注释:“莲,多年水生草本,又称荷花、水芙蓉”,以莲花命名的地方怎会无莲花呢?

  我的想法是有些依据的,故里莲花注定与“莲”有缘的。

  莲花县志上记载,“莲花”地名取于清朝乾隆八年(1743年)。当时,清朝廷为了强化对我老家故里的控制,划割永新县二十个都、安福县十二个都合并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名“莲花厅”,当时属吉安府管辖。 1913年,才改“厅”为县。至于县名“莲花”的由来,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在古时,莲花县境盛产莲花,衙门所在地又设在小城的“莲花桥”,因而取名叫“莲花”。有莲花厅同知李其昌之诗《莲花村》为证:“村居原自爽,地又是莲花,疏落人烟里,天然映彩霞”。宋代杭州诗人孔兴源也来过故乡,在《莲花桥》一诗中写道:“绿荫深处跨飞虹,人在芙蕖冉冉中。万户寒烟开水国,一鞭春暖驻花骢。岸围壶峤津梁合,亭枕琴台画浦通”。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因地形得名。莲花小城四面环山,高山上俯瞰,群峰攒簇,犹若仙人点化的一朵青莲,飘落在赣西一隅。究竟哪一种说法准确,终究没有统一的定论。我向来以为,故乡是因古时盛产莲花而得名,不然就无法解释“花塘”、“荷塘”、“莲塘”等地名得来历了。当然,如果地名源于道士地仙之流的风水说法,也就很难说得清楚了。

  不管“莲花”地名的来历究竟如何,老家人特爱莲花是肯定的。也许是受北宋名家周敦颐《爱莲说》的影响,县境内有许多与“莲花”相关的地名,诸如:“莲花村”、“莲花寨”、“莲花桥”等,莲花县的母亲河也叫“莲江”。还有,老家农村的女孩,取名也喜欢带个“莲”字,图个吉祥。

  二

  故乡的“荷花节”,我无缘赶上。荷花节后的一个双休日,我邀了几位驴友,以自驾游的方式,去了一趟莲花,有幸观赏到故里的荷田盛景。

  从吉安市城南上高速公路,往永新县方向去。到达莲花县时,已是烈日当头的晌午时分。大约离县城一、两个公里远的花塘乡莲花村,便是小有名气“莲花博览园”,一年一度的“荷花节”就在这里举办的。当我们快步进入景区时,早有许多外地游客一边在荷塘边拍照留影,一边品尝荷塘的甜嫩莲子。

  去得正是时候。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荷田红绿相映,生机盎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杨万里的咏莲名句,在我脑海自然跃出,一幅天然雕饰的山水国画铺就在我的眼前。

  当我们穿过景点的木扳道,踏入河塘的田埂,大半个身子便没入荷花丛中。碧绿的荷叶硕大如伞,或卷或展,昨夜的雨滴犹在荷叶上滚动,不留一丝湿痕。雨珠在阳光的折射下,发出水银的晶莹。绿叶衬托下的莲花千姿百态,有亭亭玉立,含苞待放的花蕾;有花瓣若玉,花蕊似金的花盏,还有褪尽铅华,莲子爆尖的莲蓬…… 一阵凉风吹佛,绿叶舒卷,红花摇曳,像一群阿娜多姿的仙女降落在以群山、村庄为背景的田野舞台,表演一出轻盈柔美的天鹅舞。仙境一般的地方,激发了游人的情趣,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或相机将画面聚焦,“咔嚓咔嚓”地拍摄美景,田田的荷花早将游客们迷醉。我正想拍摄一朵故里荷田罕见的白莲花特写,不料,荷丛中发出一阵“扑楞”的声音,一只羽毛雪白的鸟儿忽然飞出,吓我一跳。不能怪鸟儿,荷塘本应是鸟和鱼儿的乐园,是我将它们的宁静打扰了。

  不知何时,一辆大巴停在了路边,车门里涌出一群青春少女。从她们校服的标识上知道,是来自萍乡艺术学校的女生。这群生活在城里的女孩,一见到莲花美景,高兴如一只只翠鸟出笼,纷纷飞入荷田。飘逸的长裙,灵动的身姿,欢快的笑容象天仙一般闯入了我的镜头,也给荷花博览园增添了一道“人面荷花相映红”的风景线……

  故乡的朋友无不自豪地介绍,“莲花”这种植物可谓全身是宝,莲花可赏、莲叶、莲子心可入药,莲子、莲藕更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材。另外,每年一亩荷花,可为村民带来数千元的经济收入呢!目前,莲花县境内种植总面积达20000多亩,仅莲花博览园就有3000多亩,是目前江西省内最大的莲花连片种植区。每年7-9月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全国各地来看莲花的人已逾10万人次。2013年,第27届全国荷花展就在这里举办呢!由此看来,故乡已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莲花之乡了。

  三

  从荷田登岸回走,才发现荷田入口的小广场矗立着几块雕有名人咏莲的石碑。其中的一块石碑,刻录着周敦颐的《爱莲说》文字,“……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朋友介绍说:莲花县政府大力推广荷花种植,不仅是一项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工程,也是一项打造全县廉政文化的工程。的确有些创意,汉语“莲”与“廉”两字同音,又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因此在汉文化中,“莲花”向来被文人墨客寓以“洁身自好”之意。

  故乡的莲花很美丽,故乡的人更加美丽。欣赏莲花之时,我偶然看见了一幅以莲花为背景的名人画。画中那慈祥的老人是莲花县的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乡村小学女教师,是习总书记敬称为“老阿姨”的龚全珍老人。

  还在三十年前,我就听闻过龚全珍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的感人故事。今年春节,我又拜读过她新出版的《龚全珍日记》。在日记中,她记叙的平凡事很真实,折射出一个人的高尚灵魂。朴实的语言,真的令人感动!她是开国少将甘祖昌的夫人,又是一名民国时期的女大学生,受到红军战士甘祖昌的影响,自愿放弃了优越的都市生活,毅然选择陪将军回乡务农。在与“将军农民”相濡以沫的日子里,这位来自大城市的旧时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几十年来,她扎根山村教书育人,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怨无悔。退休后,她发挥余热,服务社会,济贫济困,无私奉献。她崇高品格、高尚情怀,赢得了故里人的一致赞赏。莲花人将龚全珍老人比喻为“莲花”,是最形象不过了!的确,“龚阿姨”犹如夏季荷田一朵璀璨的莲花,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将军故里的红土地。

  莲花故里读莲花,又萌发些许感悟:莲花是人间最普通的花,她没有牡丹华丽高贵,也没有梅花的清高孤傲,更没有兰花的典雅娇贵,但她是故乡百姓心中最美的花,是老家故里最美的花!

  是的,我爱生长莲花的故乡,我更爱故乡那璀璨的莲花……

  2014年8月1日定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