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评《白崇禧之子:四平战役共产党是大溃败》

火烧 2011-01-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针对白崇禧之子关于四平战役的评价进行分析,指出其说法缺乏依据,同时探讨四平战役的历史背景与影响,强调国共内战的复杂性。

                 评《白崇禧之子:四平战役共产党是大溃败》  

                                                                  作者  杨中田

   

  

《白崇禧之子:四平战役共产党是大溃败》(以下简称《败》文)这篇文章刊登在《快乐老人报》2010年12月30日第16版上,也见于【快乐老人网】,另有一些网站也有类似文章发表,看来这类文章还是很有市场的。

   

  

白崇禧之子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出生于广西桂林,1956年才在台北建国中学毕业,后来成为台湾一名作家。1946年4月四平战役打响之际,白先勇尚未满九岁,一个八岁多的孩子晓得什么?他后来关于四平战役的一些说法还不是搬了别人的!

   

  

    四平战役的确打得很是惨烈—— 一座城市经双方数十万大军反复争夺,哪能不惨烈呢!当时老百姓都说:“这仗打了个四进四出才完事,可真应了‘四平’这个名字。”白崇禧之子说“四平战役共产党是大溃败”,其倾向性是很明显的。第三次国内战争的最后结局是国民党的“大溃败”,一句“四平战役共产党是大溃败”能为国民党挽回多少面子呢?

   

  

《败》文开篇“国共内战始于东北”这第一句,就很不严谨。此前不是还有个“十年内战”么,怎么能笼统地说“国共内战始于东北”呢?就只说日本投降后的“国共内战”,也并非“始于东北”。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就立即调动军队进攻解放区了。1945年9月中旬,国共双方正在重庆谈判,蒋介石就命令绥远国民党部队沿平绥路向解放区进攻,企图夺取解放区重要城市张家口。同一时期,蒋介石又命令山西国民党部队向上党地区的解放军进攻。10月13日,《双十协定》公布的第三天,蒋介石正式向国民党各部队发布内战密令,并随即命令他的部队沿平汉路北进,进攻解放军从日寇手中收复的豫北、冀南各地。广东东江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等地,也都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自日寇投降到10月17日,国民党军队侵占解放区城市31座。到11月,国民党进攻解放区的部队已达到120万人。

   

  

国民党强行发动内战,炮火遍地开花,“国共内战始于东北”的说法只不过是妄图将内战的责任加在共产党头上的一种“障眼法”。 

   

  

在东北,原本就有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随即出兵我国东北, 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八路军冀热辽军区遵照中共中央的命令,派出一部兵力就近进入东北, 会同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到处进攻解放区,内战已无法避免。在这种情势之下,中共调动军队继续开进东北,以对抗国民党的进攻,又有何不可呢?《败》文称:“作为回应,自1945年11月至次年5月,国军也开始进入东北”,似乎共产党的军队进入东北,“作为回应”,国民党的军队才进入东北。试问:共产党的军队不进入东北,国民党的军队就不进入东北吗?这种话恐怕只能拿来哄三岁的小孩子吧!再说,在抗日时期东北就有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那时国民党的军队怎么不“作为回应”进入东北呢,他们跑到哪里去了?

   

  

四平战役持续一个多月,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当时称“东北民主联军”,即后来的东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一万多人,但自己也损失了8000余人,代价不可谓不惨重。但这一战役推迟了国民党军队的北进计划,对东北民主联军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指出:“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史政局编的《绥靖第一年重要战役提要》关于“进攻四平街作战检讨”中说:“虽获得四平最后决战之胜利,然已迁延两月以上之时间,使敌得从容脱离战场,未能将敌主力彻底击破,贻尔后东北剿共军事以无穷之后患”。 

   

  

《败》文吹嘘:国民党“参战的七个军,五个是全副美式机械化装备,其中孙立人的新一军、廖耀湘的新六军则是国军五大主力中的两支精锐,士兵训练有素,火力强大。”还说国民党军队“锋芒所向,如秋风扫落叶” ,“十个月来,中共在东北的军事行动彻底失败。”国民党军队开始进攻东北时,的确气势汹汹,颇有不可一世之态,好像真的会如蒋介石所说“三个月消灭共产党”。可结局如何呢,确如《败》文所说是“中共在东北的军事行动彻底失败”吗?既然“失败”而又“彻底”,后来的历史怎么说?白公子对此当然心知肚明,推崇白公子此文者也一样。

   

  

白先勇说其父白崇禧认为“共产党兵败四平”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共产党军队一向以运动战著称,但四平之战,打的却是集中主力的阵地战,并非其所长”。  

如果白崇禧真的这么“认为”过,可就是一个大笑话了。当时战事初起,共产党的军队是由抗日的游击战一下子进入同国民党的阵地战的,共产党军队“以运动战著称”是后来的事,白崇禧连这个都不知道,还妄称什么“小诸葛” ?

   

  

白崇禧认为“共产党兵败四平”的第二个原因是“国军美式机械化装备,战斗力强大,且士气旺盛,又采取陆空联合作战方案”。“机械化装备”、“采取陆空联合作战方案”这都不假。但要说“战斗力强大”,则只能说是一时的、相对的。不要忘记,国民党将“机械化装备”成批地送给了共产党的军队,蒋介石曾经荣膺过“运输大队长”的头衔呢!至于说“士气旺盛”则更只是一段短时间的事。日本刚刚投降,人们都处于亢奋状态,国民党的士兵也是一样。待挨了几顿打之后,他们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直到被共产党的军队俘虏称为“解放战士”,他们才真正“士气旺盛”起来。

   

  

白崇禧认为“共产党兵败四平”的第三个原因是“共产党军队在东北还来不及建立根据地,没有群众基础,东北人民当时仍心向国民政府,对共产党有敌意”,这就更是胡扯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东北就有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敌后坚持抗日,虽然几经日寇清剿力量相对弱小,但在民间的影响是很大的。在东北、华北,许多老百姓都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视若救苦救难的“活菩萨”。而国民党面对日本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把东北三千万同胞扔给日寇,使东北人民受尽压迫残害,他们怎么会“心向国民政府”呢?东北人民支援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同国民党军队作战的无数生动事实,绝不是白崇禧的谎言所能遮盖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瞎话连篇亦枉然!  

                                    写于2011年1月2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