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村上春树是不是美国文化的战利品

火烧 2010-08-03 00:00:00 文艺新生 1029
文章探讨村上春树是否为美国文化的战利品,分析其作品中美国元素,以及在日本文坛引发的争议,涉及菲茨杰拉德的影响与芥川奖的评价。

村上春树是不是美国文化的战利品

毛丹青

看上去,这很像一个伪命题,但实际上却是日本文坛上的一个公案。事情的发端是村上春树的小说《且听风吟》,台湾版译成《听风的歌》,觉得更贴近原著的风格。

跟《且听风吟》同时代亮相的小说家除了村上春树之外,还有村上龙和田中康夫,他们的小说描写了美军基地与日本女子以及在东京高度消费社会中的品牌享受,写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是从美国感受到的屈辱,另一方面又表达出了对美国消费文化的绝对依赖。不过,这两个作家的潜意识都表达了“非美国”的日本人的存在,换句话说,是从美国的外围描写了日本社会的场景。
 
相比之下,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从本质上完全不同,因为他是把自己作为了美国的内部而描写的,无论人物的心理,还是衣食住行,几乎无不囊括了美国最时尚的因素。村上春树1972年8月在杂志《KAIE》上声称“我一直读美国小说,不读日本小说,因此像菲茨杰拉德的宗教观和道德观,以及跟现实社会上所谓消费万能现象之间的矛盾深有同感!”

菲茨杰拉德是村上春树视为唯一知己的美国小说家,并公开承认与其息息相通。菲茨杰拉德1925年凭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横空出世,一举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为上世纪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日本年轻的文评家市川真人在近著《芥川奖为何不颁发给村上春树》中指出;“《且听风吟》无论是小说本身,还是小说家本人都极端的美国化,在芥川奖的评选过程中,引发不少评委反感的原因也恰恰在于此!”

不用说,村上春树的美国化究竟有多深?是不是可以看成美国文化的战利品?有关论战最近不断出笼,这不仅显示了村上春树对日本文坛的冲击力之大,同时也从美国占领日本后的文化形成上阐释了新的解读方法。

2010-07-27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