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干部咋为一块表而免职?
南下干部咋为一块表而免职?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官场腐败不见收敛,反而逐渐逼近人们的心理容忍底线。即使是这样,官员总是这样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反腐败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意思仿佛是说,官场腐败不是一下子就能杜绝,不在短期内就能断根。树要一棵一棵地植,井要一锄一锄地挖,秧要一兜一兜地栽,腐败也只能一个一个地除。
对于这样的说辞,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惩腐兴廉真的就那么难吗?它到底难在何处呢?
一天,我去探望了一位现已年过八旬的离休南下老干部。我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不自觉地谈到了时下严重的腐败现象。他痛心疾首地对我说:“如果官场再这样腐败下去的话,毛主席带领我们打下的红色江山,就会断送在这帮断子绝孙的王八羔子手上”。
他说,在毛主席时代,只要当官的稍微露有一点腐败的苗头,不仅非常容易发现,而且处理也十分严厉。他以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告诉了我这么一桩事。
文革后期,他在某商业局任局长。为了工作的方便,利用职权和部门优势,用工资买了一块当时还需要凭票供应的上海牌手表。因为群众揭发,受到了组织的严肃处理,不仅退回了购买的手表,又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作了公开检讨,最后还是被免了职,工资也降了一级。
这件事对他的触动极大。他对我说,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允许有自己的私利的,哪怕是一点点的私利都不能谋。如果今天谋了一点点的私利而不被遏止,明天就会谋取更大的不当利益,最后一发不可收拾。而这一点,又不完全是靠党员个人的道德自律就能有效地约束,非要靠强大的监督尤其是群众监督才行。
那天,我思考了很久很久。联想到时下的官场腐败,老干部的这番话,不正好点中了惩腐兴廉为什么这么难的命穴吗?
毛主席时代,南下老干部仅仅因为一块上海牌手表,丢了官,降了一级工资,受到的处理是何等地严厉;而现在呢?我们常见的是,众多贪官盗窃和抢劫了那么多的不义之财,有的甚至以亿万计,最后竟然均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名义,而逃避法律制裁!特别是某些贪官,即使进了监狱,都能享受老百姓无法想象、不敢想象的“滋润”,而且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以各种名义被“保释”。他们出来后,不是做生意,就是当顾问,或者到企业主持项目;更有甚者,干脆将其送到某风景名胜处“静养”。他们尽管头上没有官衔,手上没有权柄,但却照样享有高楼大厦、山珍海味,照样受到昔日部下的逢迎,照样拥有说话算话、呼风唤雨的影响力。这样的惩腐力度,怎能震慑贪官?怎能遏制腐败?
再有,我国时下的惩腐兴廉,监督手段不可谓不多,监督措施不可谓不力,监督方法不可谓不新,监督体制不可谓不全,监督法制不可谓不强,但仍然面临“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险,同级监督太难,纪委监督太软,组织监督太短,法律监督太晚,群众监督太悬”的尴尬和两难,这到底让谁赧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最有效的群众监督虽然在文件中也出现过,领导在讲话中也强调过,反腐专家在文章中也提及过,但长期被边缘化,被架空化,也是一个不用争辩的现实。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依笔者之愚见,某些官员无非是害怕群众监督,无非是忌讳群众监督。他们从自己的官途计,从自己的利益计,不愿意把群众监督真正纳入监督体系。正因为群众监督被边缘化,正因为将群众监督视为洪水猛兽,正因为本能地害怕和拒绝群众监督,才导致我国惩腐兴廉一直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群众监督是阳光中的阳光,是杀毒软件中最富有效率的软件,任何形式的、大大小小的腐败,都会在阳光和杀毒软件面前现出原形。完全可以这样说,群众监督在遏止官场腐败中的积极作用,是别的任何监督形式都无法取代的。“四大”那样的群众监督或许存在某些重大缺陷和问题,但为什么就不能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地创新出一种既适应时代特点、又体现群众意愿的群众监督机制呢?
归来兮,群众监督!
群众监督,归来兮!
推荐阅读:生财有道:春晚为什么会恋上强奸犯宋山木
东风压倒西风123:历史不是酒令,不可乱说!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