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核武器应用与弹道导弹打航母的分析
文/银河巨星
“弹道导弹打航母”的构想大约是出自1996年台海危机。当时,美国派2个航母战斗群部署在台海周围以军事吓阻我们处理“两国论”引发的台海危机的军事演习。
在当时,由于我们装备的差异、尤其是海上作战,在装备上有差距的情况下,如何对付极具威胁的美国航母战斗群似乎就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尽管我们的陆军是最强大的、也曾经给美帝在两个战略方向上造成很大的损失。但那是在陆地上。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们也要善变来应对。
有的网友可能问:你银河不是反对“唯武器论”吗?不是还发《再剥“唯武器论”者的画皮看F-22的缺陷》等文章了吗?
不错, 我不否认武器的重要性,但军力的优劣不仅仅等同于几种武器的对比。在银河巨星看来,唯武器论,是在给中国下套子,是美日等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另类手法。剥“唯武器论”者的画皮,我反对“唯武器论”,注意是“唯”;并不是反对发展自己的先进装备,而是强调不能“唯武器论”,目的就是要说明——正确看待武器的问题。而是怕在持续的夸大宣传的灌输下,加上一些形形色色的鼓手正反两方面的配合攻势下,使我们一部分同志对敌高性能装备产生了畏怯心理。这是未来作战最忌讳的!
接着上面话题,因为当时我们拥有的是大量的歼-6、歼-7和歼-8等二代战机;尽管从1992年6月开始,从俄罗斯进口了第一批苏-27,但总共才有26架(24架合同份额、2架为送的);直至95年达成采购第二批协议,共24架。交付时间是96年4月10架、7月交付其余14架。而96年的台海危机是在三月八日至十三日在试射导弹开始的,那时我们全部的三代机仅仅有26架。何况,从引进战机到开始训练、形成战斗力最少需要2-3年时间。
而美军航母上即使按中等威胁区实施威慑的态势,其F-14A“雄猫”战斗机(现在已经退役,被F-18E/F取代)24架组成2个中队、F/A-18A“大黄蜂”战斗/攻击队24架,加起来也有近50架三代战机。就是说一艘航母的三代战机已经是当时我们所有三代战机总和的2倍!可见当时的力量对比的形势的险恶。
可以说,美国人悍然的调集了两个航母编队,极大地刺激了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让“军队要忍耐”的中国政府,因为自朝鲜战争以后,我们已经“结束了西方殖民者在船上架几门炮就能控制一个国家的时代”;而现在,美军却用武器又让中国人不得不改变政策。
当然,我们当时面对的更严重的是美国和日本(很可能还有对岸的部分不肖子孙们)的武力干涉!在中国和美日的对抗中,无论是科技还是国力我们都处于劣势。所以,中国发展出了一套新的理论,这就是99年的超限战理论。
“弹道导弹打航母”便是其中之一。
关于“弹道导弹打航母”的构想,我们广大爱国军迷大都是网络上看到的,军方到底是否有这个打算,我们不能猜测、也不要去判断——因为这个涉及到国家军事机密的问题。今天我就这几年来看到的、军迷们津津乐道的方法上的“进展”,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仅供与军迷讨论而已。
一、美军构建“全导海军”对全球稳定的影响
银河巨星认为,美国近期的什么“全核海军”、“千舰海军”、“313造舰计划”……反映了雄心勃勃的美国海军并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而最近又抛出建设“全反导型海军”的庞大计划,已经不是发展美国自己海军的问题那么简单了,是美国在全球战略平衡层面上,对世界的极大挑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我们知道,在“冷战”时期的美苏核对抗阶段,美苏之间的核力量形成了“相互确保摧毁”的战略均势,而双方在1972年达成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试图通过限制导弹防御系统使双方核战略平衡态势稳定下来。既“我有权利打死你、而我也有责任让你打死”的恐怖的核平衡。虽然说有点恐怖,但毕竟各自都要顾忌一旦挑起核战争,就有被对手毁灭的危险,反而维持了全球的均势和相对稳定。
先来看几个月前的一则报道:据美国《海军时报》报道,美国海军计划对所有装备“宙斯盾”系统的62艘驱逐舰和22艘巡洋舰进行升级,使其具备弹道导弹防御能力。根据早先的计划,到2009年美国海军将拥有18艘装备“弹道导弹防御型宙斯盾”系统的战舰,其中包括15艘驱逐舰和3艘巡洋舰。五角大楼水面战委员会主席维克托•吉尔罗伊少将15日表示,18艘反导宙斯盾舰远不够用,因此计划首先对所有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进行升级,使其具备拦截弹道导弹的能力。随后22艘导弹巡洋舰的升级也将被列上日程。
银河巨星评论:虽然美国寻求海外反导基地的理由是为了“防止朝鲜和伊朗的导弹袭击”,但明眼人一看,其现有的部署格局完全是针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导弹攻击轨迹的。
1.美国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目的是多重的,但这一系统率先在抵近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地缘区部署,其指向昭然若揭,破坏了大国间业已存在的战略稳定态势。虽然俄、中都无意对美发动战略性攻击,也无意与美展开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但美国追求“能打别人而不能被打”的绝对安全,其结果是增加了别国的不安全感。
2.短期看,对地区和平、尤其是东亚和台海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虽然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是以本土为中心,东亚和欧洲为两翼,虽然是针对中俄两国的,但联系到前不久日本海军的海上反导演习、再加上美国要建“全反导型海军” 重点关照亚太地区的举动看,对中国的影响似乎正在超越对俄罗斯的影响,至少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趋势的苗头。
原因是:
①从理论上说,如果美国全部宙斯盾战舰作战系统都升级为“导弹防御型宙斯盾”,这样一支反导舰队集中部署在一个方向,将可以同时拦截500枚以上的中程弹道导弹。
②从拦截区域上看,海基拦截系统覆盖面积是“爱国者-3”反导系统的100倍;从技术成熟度上来看,目前海基拦截系统是美国所有能拦截中程弹道导弹的反导系统中拦截成功率最高的一种。
③美国天然的地理优势,使潜在对手向它发动导弹袭击时都必须经过辽阔的海洋。美国完全可以依靠具备反导能力的大批宙斯盾战舰,在短时间内抵达热点地区,在对手导弹的必经路上形成多道防御链,从而保护美国本土的安全。与部署在阿拉斯加等地的陆基反导系统相比,美国海军可以灵活的根据需要全球部署,而且不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也不会出现如同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带来的争论。
④在我们的军事力量和美国的对比中,目前唯一拿得出手的也只有我们的二炮部队了,一旦美军完成“全导海军”的部署,这极大地抵消我们在任何未来的冲突中,是否可能根本不必出去飞机就打赢对台湾的空战、靠着精确制导的弹道导弹,我们就可破坏跑道、瘫痪台湾的八座军用机场、防止台湾的空军集结对抗中国的海军封锁的能力。
二、我们的核力量的使用
我们知道,从拥有核武器的那一天起,中国就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而且声明仅保持最低的威慑力。此外,与美国的核武库相比,中国的核武器在数量上和性能上都处于劣势。
而网友最近几年有关于“弹道导弹打航母”的构想中,如果从弹头上分有小当量核弹、中子弹、电磁脉冲弹等核弹;也有子母弹等常规弹头。
那么,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也是本文的中心:“弹道导弹打航母”的构想中,战术核武器应用是有很大局限性、或者是暂时一个时期内,不可动用的。原因如下:
1.我们的核武器在数量上和性能上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或者敢于首先向拥有世界最强大核武库的美国首先发动核攻击?
尽管中子弹、电磁脉冲弹都属于“可以使用”的核武器,但要看作战对象和条件是什么。这是问题之一;其二,我们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就是在不被卷入核军备竞赛的前提下,保证我们的核反击作战、核攻击后的报复水准为首要目标。而核生存能力和打击力的保证、核指挥和控制则是我们应该练就的内功。
我们的战略力量仅仅能够维持在:当与霸权主义发生了不可控制的战争规模、我们的常规力量遭受重大损失时,作为与强大的对手最后同归于尽的终极的“相对平衡”状态(这要感谢60-70年代的“两弹一星”的成果)的手段。但在低激烈度战争或美军有限干预或干涉我们统一祖国的情形下,作为战略核力量相对美国还十分弱小的态势下,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有主动使用核力量进行“先发制人”式的打击。何况,我国奉行的是“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防御性核战略。只有在随着美帝干涉的方式的升级,直至发生了常规力量遭受到美日同盟的深度介入后,产生不利于我们战局的情形下,为了民族的生存,而背水一战时,才有可能使用。
而这种情况是我们不愿意、或不希望看到的。至少在新世纪,核战争、甚至是大规模核战争的的可能不是在增加,而是在减少或降低!
2.客观分析美国不放弃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心态
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是美国自身核武器水准和数量上的 绝对优势,导致的对其他有核国家的天然优势;二是“西方强者为尊”的规律所决定的——美国自二战后成为超级霸权也有自身原因,不只是战火没有烧到美国和发战争财那么简单。
我们知道,在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互对峙,面对前苏联的3万多枚核弹,已经锻炼了山姆大叔的胆子。任何轻视对手的态度是要不得的!
现在有种观点就是怕死的美国人“不敢冒着与中国全面战争的风险扩大战争规模”,而中国则因为台湾问题牵扯到直接的利益而可以承担较大的牺牲。但是有这个观点的人应该说对美国人的了解还不够充分。美国军人在战争开始前会怕死,反战甚至逃避兵役的事都会出现,但是战争中的军人在勇气和牺牲精神方面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军人差。中途岛战役中鱼雷机飞行员自杀式的慷慨赴死为打开了通道,硫磺岛上为保护战友而扑到手榴弹上的美国军人也不是少数的特例。美国敢于为了消除古巴的导弹威胁准备和当时的苏联进行全面核战争,这就说明美国对于“本土安全的保障”和“维护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利益”两条,才是国家核军事政策和全球前沿部署军事力量的底线。
三、我们的对策
一个伟人曾经说过: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美国打压任何威胁它霸权地位的国家的战略是不会改变的。我们怎么办?孙子也说:无恃敌不来,恃吾有以待也。
1.战略上联合俄罗斯
当前,俄罗斯和中国倍受美国全球霸权的打压,北约东扩、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中亚“颜色革命”......,对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挤压很厉害;美日军事同盟、澳,印和美日的“四国联盟”、加上台湾小丑们的挑衅、南海领海领土之争......,也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很大损害!在我们面临危险局面时、在我们实力和强大敌人有比较大的差距时,和俄罗斯结为实质上的联盟是目前我们的最佳选择!
当然,也要注意: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并非“福音”;反之,一个相对贫弱的俄罗斯,对中国也并非是好事——如果俄罗斯陷入国内动荡,回对我们有相当的影响,毕竟我们是邻国,而且具有世界上最长的边境线。还有就是削弱了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的力量。
2.立足于“第三世界领袖”地位的确立;除和俄罗斯结成战略联盟外,联欧和分化欧洲,抗霸权;打击美国的走狗倭寇;巩固东南亚;发展非洲朋友;挺进美国后院。
3.军事上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最为关键,因为国家强盛,只能依靠自力更生!其他的仅仅作为辅助手段。
①大力发展超限战理论,发展超限战思想
比如互盲战,就是很好的想法。其核心就是说:你有科技优势,我没有;我不是追上你的科技优势,而是消除你的科技优势。
美军在海湾战争及其后体现的战法,非常讲究高科技,卫星定位,海陆空三位一体,预警、隐身技术发展,在这样的科技优势下,即时中国人力物力再多,也不过是义和团对抗八国联军,增加伤亡人数而已。所以,中国就要求在战场上进行无线干扰,大家都不要电子设备了,那就只好拼数量和火力了,而这方面对我们恰好是长项!就是我们已经退役的六爷(发展为无人机)和大家一直看不上的八爷,就够增援的美军航母喝一壶的——数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抵消质量差距的。这还不算我们的10爷和苏系列战机、豹子等三代机。
说白了就是用争夺“制资讯权”,给敌人十分依赖的侦察、通讯、指挥、控制的能力给予打击,使敌人变成“聋子”和“瞎子”,在短时间内遮断敌人的数据链,这样,敌人的信息化优势就不复存在。当然,致盲、致聋是对双方的,对我们也有影响;但我军对此的依赖绝对没有美军大,而且回归以往的“传统战争”,我们更有把握战胜敌人!
这样,我们投入的成本就不是很大了。
②战略有效吓阻能力——尽管不能首先使用,但也要有可靠的威慑。
根据核武专家分析,如果一个国家拥有的“有效投射”的核弹头超过600枚,就足以让任何潜在国家感受到严峻的压力和挑战!
一般每枚洲际战略核导弹携带3-6枚弹头,按4枚计算,需要150棵洲际导弹,就具备这样的威吓标准!所以国外、尤其是美国猜测我们只有24枚洲际导弹核弹头;现在又报道说到2009年,是70枚。
如果按照平可夫所说的我们有2400个核弹头,我看没必要!因为我们还是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战略(当然我们不能像俄美那样储存大量的核弹头,以增加我们的负担,好节省经费,投入到其他“不对称战”武器的研制中)。
所以,目前的DF-31(包括以094为平台的潜基的巨浪2)、DF-41(射程在12000-14000)公里、和少量的、传说中能携带21枚子弹头的“北极之光”(射程在20000公里),就可以对美国进行最大限度的战略威吓,而避免被拖入军备竞赛的泥潭。
这里,还是首先要感谢两弹一星给我们撑起几十年的安全。
③战区精准打击能力。
战区战术导弹和巡航导弹,是构成我军的精准打击的第一波力量,使用战区战术导弹和巡航导弹对敌人进行打击,可以对敌人产生震撼效果。为增强效果,除了传统的高爆弹头,还要发展专门攻击机场、港口、防空阵地的“子母弹”、专门攻击地下指挥中心、导弹发射井、弹药库等“强化钻地弹”、类似炸弹之母、炸弹之父的具有倍增效果的“油气弹”......
当然,为了防他人,能产生高能微波的“电子仪表杀手”的电磁脉冲弹也应该具备,是否使用、对谁使用,当然军委说了算。
通过多种弹头、多轴饱和攻击,就能突破TMD的拦截。摧毁我们选定的精准打击目标。
④攻防兼备的海空军,是维护大国地位的必然选择。
大力发展我们的航母,对海军来说,航空母舰不但是现代高科技的产物,也是海上实力统合与投射的重要工具。其主要作用除了可以夺取制海权、控制海上交通线,舰载机更可以有效地控制海上制空权,并对敌方水面舰艇或是岸上目标实施有力突袭。
简单的说,飞机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我们主要的威胁来自空中!要打击敌人,就要有与敌人争夺天空的能力。所以,想要建设强大的海军,就必须拥有航母。拥有舰载机。拥有能够不依靠岸基航空兵独立作战的航母舰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现代化高科技作战中航母上每一架舰载机都要比普通驱逐舰对敌人更有威胁。
自一次大战以来,没有制空权或失去了制空权的一方,带来的都是失败;而进攻的一方,没有强大的空军对地的支援,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长期以来,中国空军实际上是“防空军”,这使得我们长期缺乏对地对海攻击能力,也从而失去了空军存在的真正意义——战略轰炸。空中作战力量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化战争中最灵活和最有威力的常规作战力量,其根源就是各型先进的对地攻击机。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现在的作战思想和装备建设已经开始向攻势防御方向发展,具备满足纵深攻击的作战半径和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的现代化对地攻击机,就成为其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
⑤“弹道导弹打航母”仍然是必选方式之一,但要在弹头对目标攻击精度和突防上下工夫。
弹道导弹的天然优势很多,破袭敌人主要的机场、军事基地和军械库、补给站、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指挥中心、主要的部队集合地,是拿手好戏。
我们一贯的原则是:“集中火力”打击关键目标。“从火力、空中轰炸、火炮以及制导导弹的角度看,必须集中力量才能达到最大的远距离破坏和杀伤效果”。
在空、天、海、陆乃至水下战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针对美国TMD、NMD的特点,形成多点、多批次、大范围发射地点和多种手段,也就是坚持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和“游击战”的原则,我看,美国的全导海军为基础的TMD系统并非就是不可战胜的!
比如,东风-21弹道导弹,可以运载一个重返大气层的“高速飞行体”,这个飞行体内装有弹头和被动红外导引装置。飞行体重返大气层后,可以进行机动以精确对准目标。
由于飞行体是在航母战斗群的前置点(50—100公里)重返大气层,美军最新的标准—3(SM—3)舰空导弹连拦截的理论可能性都没有。因为飞行体重返大气层的速度在7倍音速左右,又在前置点重返,SM—3导弹改进自SM—2,其发动机直径小推力不足,无法及时飞到有效拦截点。
就是将来,美军拦截弹还有飞跃,那么我们还可以发展火箭技术——况且,我们的神州飞船经过神六,马上到神七了,这个技术的发展还是居于世界的领先水准的。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决心和意志,是消除任何形式战争的保障!
银河巨星认为: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双方战争谋略的运用结果。武器是画家手里的一枝笔,善用者才会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什么样的武器打什么样的仗,对什么样的敌人运用什么样的战术,在什么样的地形运用什么样的战术,在什么样的天候运用什么样的战术,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这些都是战争的致胜因素,是我们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法宝。
回想当年跟苏美两强的战争,中国之所以能够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与当时的党中央敢打必胜的政治勇气、政治意志是分不开的。过去几十年,中国把国防的战备定位于“打核战争、打世界大战”的基点,因而才有几十年的和平环境。孙子说:无恃敌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武器装备的准备仅仅是战争准备过程中一个环节。关键是在你的潜意识里,你有敢于直面一场残酷战争的勇气和心理准吗?
银河巨星 2008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