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近代历史与马克思哲学的一些交叉思考
对中国近代历史与马克思哲学的一些交叉思考 作者:兰君
拥有了些粗浅的知识,我们便会试图找出一些词汇或者概念用之以解释这个纷繁世界,这是好奇心使然;面对着禁锢的让人窒息的社会,愤青们便有一种冲动去找出一些方法去改良或者改造这不堪入目的世界,这是源于正义感。来看看当下的社会吧,大多数人们切实处在阶级压迫与金钱至上的地域牢笼里,上流阶层与底层之间的径流量小的让人可怜,人们惊恐着是否历史会倒退到“上品无寒门”的时代。而历史可以明智,哲学则是爱智。哲学指导人们进行生产生活,岁月累积构成了历史;历史给予人们反思的机会,并系统整理出哲学的思考。政治,经济与文化都离不开哲学,如同人离不开水一样;而政治经济文化又与生活息息相关。当我静下心来缅怀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时候,便是我们直视真理的时候,只不过大多数人视而不见罢了。有人会说我是经验主义者,是的,但这并不与我坚信天赋观念有冲突;如同我相信上帝,与我坚持唯物主义辩证观一样不矛盾。
新中国的成立以推翻了蒋家之天下,或者说推翻了大资产大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前提的。而毛泽东对于新中国的构想,是三大改造,是实现对资产者的全部消灭,是赶超英美,并迅速构建共产主义社会。这没有错,但也不对:若讲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掌握国家经济的根本,这是对的;若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共产党彻底消灭私有制,这是不对的。所以有了后来的邓小平允许市场经济出现的情况。严格意义上来讲,毛泽东是心怀天下而误了天下,因为他一心想让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安居乐业,而恰恰忘了生活资料的富足才是幸福生活的基础。邓则是有长远眼光的,或者是灵活变动的。改革开放,不然怎样都是邓力揽狂澜的,而改革开放的后期,共产党政治改革慢于经济改革,是社会爆发一些列问题的重要原因。此处不详细展开。
我想说的是私有制与共产主义的微妙关系。事实证明,社会主义社会想要一步登天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和蛇吞象一样渺茫;所以存在什么方法才能更快的使社会主义社会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呢?我觉得要恰如其分的把握私有制这个恶魔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量与地位。私有制,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是不可分离的;但不代表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允许私有制与市场经济。或者说,社会主义社会本身就是存在私有制的,而共产主义社会才是天堂。
我觉得,在共产党一党执政下的中国,要经历几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之后,掌控国家经济命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国有经济与资本经济各占半壁江山,并伴以政治改革,但此时的社会矛盾是激烈的)-------社会主义稳定阶段(社会结构以中产者居大多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政治改革,执政党逐级退出执政圈)-------共产主义社会(人民全面自由发展)。
不难看出,当今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社会矛盾不断爆发,人民的怨恨似乎要算在执政党的身上。其实,罪魁祸首是私有制的大发展,而恰恰的私有制的存在会带动社会的不断前进。不过政治改革也是相当之必须,因为政治力量是有执行力的;在此阶段初期,改革要利于私有制发展;在阶段中后期,则要疏导私有制而最终为我所用,最终和谐的跨入社会主义稳定阶段。
历史使人明智;哲学使人爱智;而希望哲学能为人民服务,历史让政治家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