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筑了神坛
<<国际歌>>中有一句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什么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一切,要靠我们自己!”共产主义最大的信仰就是:没有神!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是:物质先于意识!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是世界原有的,还决定了你我的意识。然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还是重蹈了几千年来所有朝代所做的一样,筑了一座神坛,请了一尊神——毛泽东!一尊无神主义的神。神有作用吗?回答是肯定的,神,在人类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能起到团结和聚合大众的作用,其次是支撑和丰富人的精神思想,所以,当原始自发的祭祀活动,到出现固定的祭台,专职的祭司,乃至将祭台和祭司抬到崇高的地位,神出现了,人也离不开神了。神让我们团结一心,神让我们的精神和意识不再漂游,神让我们建设家园。因此神是有作用的!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息息相关。共产党在中国的产生,发展,乃至掌握中国的命运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依靠了那方势力而来的,完全是中国的实情所赐予的。1848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几十年里,在坚船利炮面前,我们既认识了外面的世界,也赤着屁股被人打,打疼了,还献出了女人让八个男人奸淫,不要紧,一锅鸦片就让我们忘了一切。当中国的鸦片鬼们从酥软的躺塌上醒来时,已是满目苍夷,老娘的肚里还怀了别人的弟妹。这个时候各种主义在中国遍地生根开花,然后结果的只有孙中山的国民党,迅速壮大,推翻了清皇朝,开启了中国的民主运动。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尚无萌芽,十年后才创立,在当时的中国也只是小党,没有军队,没有政权,没有地盘。在中共一大时毛泽东是湖南代表。1923年中共三大是才当选为中央局秘书,进入党的核心。然后在1925年的四大时却落选了,回湖南养病。1927年,国民党假“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步步紧逼,至4月12日,公开逮捕枪杀共产党,而一向以和平来取得民主胜利的中共总书记陈独秀却节节退让,几乎让共产党毁于一旦。5月9日,中共五大,毛泽东是候补代表,没有发言权,尽管此前他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尽管他在会上提交了开展土地革命,以此号召农民起来革命的方案,却无人理睬,陈独秀甚至不允许讨论。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葬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如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毛泽东对着大江如此感叹!到7月15日,汪精卫的武汉国民党政府公开宣布“分共”,逮捕镇压共产党人,而此时的共产党才知道没有枪就没有立足之地。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在南昌,领导了贺龙,叶挺部下二万多在 8月1日 举行起义,共产党有了武装,有了发言权,也结束了陈独秀的领导,8月7日的“八七”会议,具有转折性,毛泽东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他在会上疾呼: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有了枪杆子的政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党,这在民主国家中中国是特色!孙中山驱逐满清后让位于袁世凯,就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军队,所以他建立黄埔军校,建立自己的新军,(区别于北洋军和各地的军阀军队),然后在这过程中孙中山有着清新的头脑,就是军队是国家的,不是某一党派的,结合国共合作,在军校和军队中派有许多共产党人。但是事实发展与初衷相违!蒋介石把军队攥在自己手中,而中国共产党的武装起义,也有了自己的军队,还有了党指挥枪的坚固认识。先有共产党,先有军队,才有毛泽东;反过来有了毛泽东,共产党有了灵魂,有了凝聚心,有了会使枪的人。然后这个灵魂要在共产党第二次挫折时才迸发。从某种方面来说,1921年—1927年的共产党就是一个耍耍笔杆子的党派,沉醉在马克思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恰恰是国民党的右派的逼迫才使他们懂得在中国的土地上,唯有刀枪才是大爷,所以他们起义,夺取了枪杆子!国民党啊,实在不懂老子的无为而为啊!
毛泽东和军队;红军是解放军的前身,红军是国民党政府要消灭的对象。然后,却因为有了毛泽东,红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蒋介石的几次围剿,都让红军愈来愈壮大;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宵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这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就是很好的注解。虽然,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在毛泽东和朱德领导下都取得了胜利,然而,由于毛泽东从没有进过军校,也没有领兵打仗的经历,所以朱德,陈毅,彭德怀以及林彪等等从军队出来的上过这个那个军校,打过不少大仗恶仗的将领,都看不起他,也不相信他的游击战法,即便在南昌起义出来后,无路可去,上了井岗山,有了落脚地方,但是在人数和单兵作战能力上,武器装备上远比毛泽东那支在秋收暴动后到井冈山,和山上原来王佐,袁文才的游寇结合,组建的工农革命军要精良的多,因此不服,对游击战视如游勇散寇的东捞一把西劫一点,所以在1931年正式建立了红色的瑞金根据地时,最高的军事机构里并没有毛泽东。但是这些热衷于打正规战的军事领导和将领们又非常的硬朗不起来。攻打赣州;当时红军最大一次的作战行动算是攻打赣州,想以夺取中心城市,走苏联的方式,获得全国的胜利。然后,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被蒋介石当头一棒。毛泽东是唯一的反对者,他没法说服别人,就提议请名将彭德怀商量此事,名将彭德怀说;赣州守军有8000人,蒋介石又不来支援,是可以打下来的! 1932年2月上旬,红军开始攻打,但是打了一月零四天,伤亡3000多人,没有打下,而蒋介石的援兵赶到,彭德怀败走,此时的周恩来想起靠边的在华东山的毛泽东,项英奉命前去邀请······在江口会议上,出山的毛泽东坚持打游击,打蒋介石薄弱的地方,在刚刚经历败仗的红军将领彭德怀,陈毅,林彪,还有中共领导周恩来,任弼时,项英,朱德,王稼祥,顾竹霖等,此时无所适从,只能停下打赣州,但是,他们从心眼里的不甘心,还想梦想成真,就连周恩来也有这样的想法---攻取城市!其实早在1930年6月,以李立三为首的中共中央在《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中,指责“以乡村包围城市”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要求举行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各路红军进攻长沙,南昌,武汉,“饮马长江”。然而从9月1日到11日,红军进行了长沙攻击战,却空手而还。由于毛泽东的军事主张与中央的方针总是相反,因此在高层的军事机构里没有他的位置也是可想而知的,并且还时常靠边,1929年6月,在红四军(即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合编,1930年8月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的第七次党代会上,主持会议的陈毅放了一炮,“批评毛泽东有个人英雄主义和家长制的领导方式”。由此毛泽东的前委书记被陈毅替代,毛泽东离开红军,到闽西特委指导地方工作。《采桑子·重阳》写出他的感慨: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廖廓江天万里霜。
远在他方的中央要掌握和指挥红军,红军了的名将们要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战争就是战争,兵无常势!古今中外,名将不代表是胜利,只有顺应时势才能取得最后胜利。二战期间,二战和一战最大的区别就是由于武器的变化,战术也由此改变,当飞机和坦克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时,法国和波兰乃至英国的将领们还在热衷于骑兵,战壕,混凝土永久工事,而德国的古德里安对坦克的作用却独具慧眼,他还抛弃了德国关于坦克作战的条例,集中所有坦克,放弃步兵的保护,利用坦克的机动性能进行快速穿插,打的英法联军顾此失彼,直到顿克尔刻在希特勒的命令下才停下轮子,也让英法联军得以逃过英吉利海峡。美国的巴顿将军在阿登,领兵一昼夜赶了一百多公里,解救了被德军围困的101空降师。由此快速的机动穿插也可以说闪电战在二战成为主要特点,截然不同于一战阵地战和骑兵战。苏联的朱可夫,在铁木辛哥,瓦西里耶夫这些老资格的元帅面前,只是小辈,然后对形势的判断和对新的战争模式的掌握,他成了苏联卫国战争前期的救火兵,也是世界打击和歼灭法西斯德国的战争领导人之一。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是二战中东西二个战场上的领军人物,但是前者远比后者有政治眼光,所以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上丢尽脸面,最后黯然失色的退出舞台。中国的陈独秀,李大钊,李立,王明,罗章龙,张国焘等等,都先于毛泽东能左右共产党发展方向的领袖,然后大浪淘沙哦,他们只留下一张照片和一个先烈或叛徒的名称而已,而毛泽东留给世人一个真实的社会主义中国,一个共产主义萌芽的社会形态。虽然这个萌芽先天不足,缺少沃土!但还是曲曲折折的生长着!
造神的开始 广昌战役是第五次围剿的开始,共产党第二次挫折,也是军事的大失败并进行长征的起点。然而在1933年11月,有一次很好的历史机遇给了中央领导人博古的,就是国民党的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陈铭枢,李济深等发动福建事变,成立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毛泽东看到了机遇,但博古拒绝了,让蒋介石从容镇压了福建事变,转过头来收拾红军,以博古和李德,周恩来的三人团指挥的广昌战役以红军伤亡5500人,并丢失中央苏区北大门的代价而失败。吃足了苦头,到头来还丢掉了根据地的红军领导的将领们,只能“逃”命为上了。而毛泽东还差点被丢在原地,丢在原地几乎死路一条,瞿秋白,何叔衡,刘泊坚,贺昌,古柏等等这些中共高级领导人,都是丢在原地后要么被俘而死,要么弹尽而死,还有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潭,可见当时的残酷性。当然这里面也有博古,周恩来的责任,让这些十几年从事共产党政治,军事的高级人物早早丧命,十几年后的事实证明,正是经历了十年内战生存下来的人,都是政治和军事的骨干和精华,为夺取天下打下了基础!1934年5月,红军决定转移,原因是蒋介石逼近中央苏区的腹地,红军作战困难!在转移的路线上,博古和李德,周恩来的三人团和毛泽东的看法再一次相反,想突破湘江和贺龙,萧克的红二军会合,结果蒋介石对此一清二楚,布下了口袋。蒋介石说:众已聚不虚散,兵已出不待归:求敌若求亡子,击敌若击溺人!命令半渡而击,让三万多红军官兵魂丧湘江,惨败而去。“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林伯渠表达了革命人的迷惘。长征开始并不顺利,最要命的是湘江战役后不知往何处去!直到通道,黎平乃至遵义会议后,三人团解散,张闻天作了党的总负责,毛泽东是周恩来的军事指挥帮助者,长征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在战术上,直到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和北渡金沙江后毛泽东才可以说掌握了红一军的指挥权,这里面张闻天和王稼祥出了不少力!尔后和张国焘的红四军又分分合合,最终张国焘那8万多的红四军归依了仅2万多的红一军!从军事上说,长征是奇迹,毛泽东有诗《长征》,但是能最反映长征的是《忆秦蛾,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后国共再次合作,8年抗战,3年的解放战争,蒋介石失去大陆,远走台湾,一切的政治和军事无不在毛泽东的掌控之下,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等等从领导者变为追随者,他们在如此的沧桑巨变面前,既无法承担天降大任,还从欲弃之而依赖之,最后甘心从之,他们已丢失了自我。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大上,王稼祥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实际是造神的开始,直至奉信了近三十年。当朝鲜战争后那些领导和元帅们想让神就坐在神台上而不说话,却不知此神太有思想和号召力了!蒋介石实际上也有一次机会,成为近代中国民主运动的第二人,那就是1935年10月,红军翻越六盘山毛泽东写道;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已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如果蒋介石此时以无限宽广的胸怀,为中国民主计,纳共产党参政,则别有天地也!等到三大战役后,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毛泽东是功德圆满!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