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评《政治经济学讲义》

火烧 2007-11-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批判林里夫《政治经济学讲义》的斯大林教条,强调社会主义应研究劳动两重性,分析阶级消灭与旧分工的关系,提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联系,探讨社会主义长久发展的关键。
 林里夫的《政治经济学讲义》完全是斯大林的那一套僵化的教条,多年前我就在《基本经济规律的终结》一文中有过批判(不久前乌有之乡也登过),有些理由我不重复了,这里只讲几点:
   第一,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必须要研究劳动,为什么呢?因为劳动具有两重性,就象商品也具有两重性一样,大家知道,商品的两重性就是那两种价值,劳动的两重性是它对劳动者的解放性与奴役性。正因此,它可以是奴役劳动者的手段,也可以是解放劳动者的必由之路。
  第二,社会主义是什么?不是阶级斗争,为什么,因为剥削阶级已经被打倒,所有制的改造已经完成,计划经济已经确立。但是,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只是社会主义的先决条件,还不是社会主义本身。历史已经证明,仅仅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是不会长久的。那么,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呢?列宁的回答是:消灭阶级!那么
  第三,或曰:社会主义不是已经推翻剥削阶级了吗?难道要从肉体上也要消灭他们吗?当然不是的,列宁所说的消灭阶级是指铲除阶级所由产生的土壤,而不是过七八年,让走资派已经在党内形成了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
   第四,阶级是怎么产生的呢?不论它是资产阶级还是官僚特权阶级,都一样——马克思指出:(旧)分工的规律就在于阶级分化的基础。正因为旧分工的存在,人们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千差万别,那么各部门各级领导人才会具有别人所不具备或不足的那些能力(当然也包括领导能力成组织能力),正因为他们具所那些能力,在社会生产或社会公职中所起用当然也不同。同时,在社会的最底层又大量存在整日无所用心的简单劳动者。
传统社会主义所不能克服的一个矛盾说是:一方面不断扩大着这两之间的差别,一方面又要求两者的待遇不能随着一起扩大,试想,这样的社会又有什么理由永生?
   第五,也正因为旧分工的存在,劳动就只能是一种忍受,就必须要有各种激励因素,不论它是精神的(四好,五好,标兵,先进等)还是物质的(资金或计件等),说到底,物质激励是精神激励的必然结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