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中国富豪捐款困境
一则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将于本月在北京举办慈善晚宴的新闻报道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裸捐、怕被裸捐、辟谣“劝捐”好热闹;尤其是有着“中国首善”之誉的陈光标公开回应“裸捐”后,舆论的热情也火辣起来,在这舆论聚光灯的注视下,中国富豪捐还是不捐,似乎还就真成为了一个“棘手”问题,似乎还陷进了某种所谓“囚徒困境”的语境中,“捐款”两个字好辛苦,很纠结。然而,就“慈善”这个词语的中外解释来说,中国的诸多富豪\企业家们,确实应该拒绝“巴比慈善晚餐”的邀请。因为:
1、我们需要怎样的慈善?从苏丹红、瘦肉精,到“大头娃娃”、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事件,再到地沟油... ...等等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除了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外,某些富豪\企业家们是“功不可没”的吧。因此,消除这类“功不可没”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等,是不是对中国人民最大的慈善呢?
2、欠薪、讨薪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沉痛现实问题;从温家宝总理为重庆云阳县、人和镇熊德明讨薪至今,跳楼讨薪的问题解决的怎样呢?如“开胸验肺”、题为《工人称讨薪时被20多名打手扇耳光 然后才领工资》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一再上演呢?
题为《新首富宗庆后婉拒巴菲特邀请:光捐钱非真慈善》一文道:“不过,我已经拒绝了,因为我要参加福布斯CEO大会,时间正好冲突了。你们不要误会啊,我可不是怕被劝捐,我只是没时间。”宗庆后说,他想捐不用劝也会捐,不想捐谁劝也没用,但从内心来说,他并不欣赏动辄就捐资产的慈善行为。因为在他看来,捐出全部资产的行为背后,不过是无法支付高额遗产税和企业避税的变通做法,并不是真慈善,只有持续地为社会创造财富才是真正的慈善。... ...在宗庆后眼里,他要坚持的,就是把娃哈哈做成世界一流的大品牌,真正的民族品牌,让更多的人因为娃哈哈的存在而生活无忧,这样才是大善。(2010年9月8日《东南新闻网》)就现实生活中我国的诸多富豪\企业家的所作所为来说,宗庆后的这些观点是很有道理的,如题为《黄光裕赌博输掉80亿 公海赌王涉嫌助其洗钱被拘》报道所述的问题,是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实呢?
3、题为《中国穷人都是良心放不下的人》的文章虽然有些偏激,可其中所述的问题是不是存在呢?而生产领域安全事故频发、严重被污染的环境、职业病的上升也成为了我们这个社会一个个挥之不去的痛,这些痛的产生,不都是在应验着该文所述的严峻问题吗?日前题为《调查显示中国地下水污染严重 农村人受害最直接》的报道,不就是最新的佐证吗?
4、题为《劝巴菲特为中国捐个1000万》一文道:陈光标认为,未来10-15年,80%的富翁将向富二代移交财产,但有六成富二代将是未来国家的“高消费品”。“讲难听点,就是国家未来的败家子。”陈光标说,“但富二代不知道怎么利用手上的资源,所以我要倡议征收遗产税、高消费税。”(2010年9月8日《东方早报》)为什么会有“国家未来的败家子”之说呢?由此来看什么仇富说,又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然而,吊诡的是,虽然众多“主流经济学家”、精英贤达、某些评论者是仇富不离口,可我国的富豪、或私营企业家们有几个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了他们所讲的仇富情绪呢?或者说,中国的普通民众又是在仇视什么样的富豪\富人呢?恐怕全世界的人都会痛恨、仇视如西门庆之流,如“教父”、麦道夫之类,或欺男霸女、巧取豪夺之富豪,或残酷压榨、盘剥工人的“血汗工厂”吧。而纵观古今中外世界各国的历史,简而言之的说,不就是一部反压迫、剥削,反奴役,反殖民,反侵略的历史吗?
也就是说,慈善是发自人内心的真心诚意。然而,当我们面对着如题为《知名企业要求员工签奋斗者协议 休假不能拿年终奖》的报道和“脱裤检查”、“如厕计时”这样严重侵害\侵犯职工权益、利益的行为,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如无物,或如“别对我说你在企业贡献了多少年,你可以随时走人。我们的关系仅限于,你干活,我支付工资。”这类的言论、做法盛行之际,还遑论什么慈善呢?说的好听点是沽名钓誉,说的不好听些不就是披着慈善外衣的“大灰狼”吗?这或许就是中国富豪慈善困境的一个重要成因、或根源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