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我们终于过上了美国天堂般的幸福生活!

火烧 2008-07-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中国人对美国天堂生活的向往,通过真实美国离婚故事展现美国普通人的生活现实,揭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引发对改革开放与生活变化的思考。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能过上美国人那样的幸福生活就成了中国老百姓的梦想。在中国媒体报纸杂志等熏陶下,在中国人的眼里,美国俨然成了“天堂”的代名词,在那个天堂里,人民住的是别墅,上下几层楼,有花园草坪,有游泳场,有停车场……公共场所穿着光鲜,男士身着西服或燕尾服,白衬衫加领带,一幅绅士风度,女士身着各种礼服,行为彬彬有礼,仪态高雅,居家则穿着很随便,夏天T恤、短裤,冬天加件夹克、大衣类;吃的是麦片粥、三明治、牛奶、鸡尾酒、炸牛排、炸猪排和鸡(腿),还有龙虾、贝壳等海鲜;家家都有车,甚至几辆车,没事就开着个小汽车到超级市场购物,四处旅游……这样的场景,我们在电视电影中、经常能看得到。一时间,中国人是羡慕死了美国人,都后悔自己怎么就没能投胎到美国也过上这样的天堂日子!因此,大家对改革开放是举双手赞成,盼望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能带领他们早点过上美国这样的天堂日子。
    倘若真是这样,我总觉得美国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共产主义了,这样的生活不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共产主义生活吗?但《感动美国的离婚》这篇文章却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美国,看到了一个美国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美国弗罗里达州卡拉市的迪蒙和维妮,是一对贫穷而恩爱的夫妻。迪蒙是个收入微薄的机械维修师,因购买股票失利一直没还清银行贷款;维妮是幼儿园老师。6年来,他们的钱除去基本开销,全用来还债。
    一个周末,一个家长很晚才来接孩子,出于歉意,他主动提出送维妮回家。下车时,维妮碰见了迪蒙,可迪蒙连招呼也没打就走了。迪蒙很晚回到家,维妮忍不住问他去哪里了,他冷冷的说:“你可以和情人幽会,难道我就不能吗?”
    维妮决定和迪蒙谈谈。迪蒙没有犹豫就承认他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他看着泪流满面的维妮说:“如果你还爱我,就放了我吧。我们离婚……”
    一天晚上,维妮来到客厅,轻轻蹲在熟睡的迪蒙身边,迪蒙的呼吸有些重,额头烫得像要烧起来,维妮想解开他的衣服,帮他散热。谁知,刚醒过来的迪蒙将她推开了。
    第二天早上,维妮迷迷糊糊的推开卫生间的门,她惊恐的看着正冲澡的迪蒙――他赤裸的身上,布满了紫红色的斑点。原来,迪蒙得了系统性红斑狼疮。
    维妮明白了。没有医疗保险的迪蒙,因身患绝症,想用离婚来挽救她的生活。

贫穷维系婚姻

  迪蒙哽咽着说:“以前,我没有让你过上富足的生活,但我起码还能照顾你,现在,我注定要成为你的负担。你知道吗?这种病是会遗传的,我们连孩子都不能要。”
  维妮急切地说:“没孩子我们可以去领养啊,可是,如果失去你,我要到哪里再去找一个迪蒙呢?”
  迪蒙仍然坚持离婚。晚上,迪蒙又要出去喝酒,维妮拦住他:“要离婚,我们必须缴纳1390美元的诉讼费。等我们攒够钱再离婚好吗?但我有个条件,别再出去喝酒了,好好在家休养。”
  迪蒙心里波涛汹涌:这个世界上,有为了钱财打破头的夫妻,有为了情人而离婚的家庭,有为了利益分道扬镳的恋人,可谁会像他们一样,竟然会用贫穷来维系婚姻?”
  迪蒙忍不住抱紧维妮,痛哭失声:“我答应你,但你也要答应我,一旦筹到这笔钱,我们就离婚。”

“免费”离婚竞赛

  迪蒙和维妮仍然是恩爱的夫妻,这种恩爱比从前任何时候都更甜蜜,也更苦涩。维妮在体会着甜蜜的同时,也体味着痛苦。
  迪蒙千方百计地筹集那笔费用,而维妮却千方百计地把多出来的每一分钱以各种名义花掉。每当维妮以各种名目向迪蒙伸手要钱时,迪蒙的心都在哭泣。他们彼此知道对方的目的,却又不忍心去拆穿。
  一天傍晚,迪蒙看着忙碌的维妮犹豫了好久。终于,他还是叫住了维妮,递给他一份通知书。那是K摇滚电视台推出了一当情人节竞赛节目,参赛者被要求在电视台的模拟法庭上对峙,讲清离婚的理由,优胜者可获得“免费”离婚大奖。在迪蒙的“要挟”下,维妮流着泪去电视台报了名。
  维妮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一直在哭,以致好几次都无法发出清晰的音节。迪蒙尽管始终保持着冷静,可谁都能从那低沉的叙述中,听出颤抖的声音。

他们感动美国

  电视台的直播现场,气氛特别怪异,只有维妮和迪蒙紧紧靠在一起,握着对方的双手。他们期待着,同时又抗拒着结果的降临。
  当主持人叫出迪蒙夫妇的名字时,维妮愣在那里半天没出声,迪蒙面色凝重,努力了好几次仍然没笑出来。他紧紧抱住维妮,维妮当场痛哭失声……
  大屏幕上:维妮含泪微笑着回忆和迪蒙6年来的幸福的婚姻生活,辛酸地讲述着她是如何悄悄跟在喝醉的迪蒙身后,哽咽着说起他们关于攒够钱就离婚的承诺……镜头切换到迪蒙,他对离婚的申诉只有一句:“我不能兑现结婚时的盟约,我爱她却不能继续照顾她,所以,请允许我们离婚吧,请让维妮生活得更好些吧。”
  陈述结束时,维妮和迪蒙坐在法官面前,主持人问维妮:“你有什么想说的?”她半天才平静下来,转头看着迪蒙:“你可要答应,下辈子我们还要做夫妻……”
  法官沉默着,现场不知道谁大叫一声:“不能离!”很快,这声音响成了一片……
  法官敲响了槌子,四周安静下来:“本席宣判,维妮与迪蒙离婚一案,不允成立!”全场顿时欢声雷动。维妮和迪蒙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电视播出后,善良的人们纷纷捐款给迪蒙治病。在维妮的精心照料下,迪蒙的病大有起色。走在大街上,总有些不认识的人走上前来对他们说:“希望你们幸福。”维妮总是微笑着回答:“幸福永远在我的手里,因为我爱的人就在身边。”

,  朋友们,看完了这篇文章你被感动了吗?我在感动之余更多地体会到了美国“天堂”貌似繁华背后的极其不人道!“收入微薄的机械维修师”,原来美国同中国一样并不是人人都有一分好工作,工作也分三六五等的,“机械维修师”听起来名称挺气派的,但也是个收入微薄的行业;妻子是幼儿园的老师,看来也和中国一样也是个收入不多的。再看看美国由于鼓励自由竞争,太搞市场经济,允许投机取巧的行为存在,文章男主人翁就是想买股票梦想咸鱼翻身,过上有钱人的生活,而购买股票失利,导致“6年来,他们的钱除去基本开销,全用来还债。”哎,我们中国最近股市大跌以后熟悉的语句“股票有风险,投资要谨慎”。其实,资本主义制度最残忍的就是在这里,它那市场经济看似自由的背后是个人承担风险,一旦你投资失败,它可不管你死活。你看文章中的这对夫妻,股票投资失败了,6年来他们过的只是能解决温饱的日子,其它的钱就要为自己的投机行为买单。为了省钱,男主人翁自以为身体强壮,几年间也就没有在自己的医疗保险账户存钱,这样做无异于失去了医疗保险,结果男主人翁屋漏偏逢连日雨,又患上了顽症,这时那来那么多的钱治病,只能是自己私下买点药吃了事,系统的治疗那是不可能的。一句话:等死。说实在的,没有看到这篇文章,我真不相信在美国这样的天堂里,竟然也会有生活得这样惨的穷人,惨到连离婚诉讼费都出不起,更想不到的是在美国这样天堂里,金钱是无孔不入,没有什么人情可讲,离个婚都是个不小的开销呢,要缴纳至少1390美元,光税金就是390美元。哎!穷人还得省钱离婚呢。看了这对美国夫妻面对天灾人祸竟然看不到美国政府的存在,好像什么事都得自己去找市场来解决。可是我们看到的是这对美国夫妻在市场面前步履维艰,这艘家庭小舟在市场的惊涛骇浪之中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更让人可气的是,美国的媒体为了提高自己的收视率,迎合观众,大行“娱乐至上”,连离婚这样的个人隐私甚至是人生的痛楚都要在大众面前暴露无遗,为了那可怜的离婚诉讼费,人不得不丧失尊严。虽然,文章中的这对美国夫妻的悲惨遭遇感动了美国,人们纷纷捐款让这对夫妻渡过了难关。可是,我想问的是,在美国其他的不为人知的类似悲惨遭遇那又该怎么办呢?捐款能解决多少这样的人间悲剧呢?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中国大力提倡,并教导中国人民要解放思想,要与时俱进,“不要找市长,要找市场”的口号已经深入人心,中国政府也抛弃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心“为人民币服务”,市长们一个个都变得铁石心肠了。蓦然间,美国天堂里的中所描绘的场景也逐渐让中国人熟悉了起来,现在的中国,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在自己生活的视线里,《感动美国的离婚》里所描绘的场景比比皆是,多得让人都麻木不仁了,感动都感动不过来了,要是提倡捐款,那我这个小老百姓袋里的两个小钱那是捐都捐不过来。与美国一样,在一起起惨剧中,我们同样看不到中国政府的存在,看看众多惨剧中,哪一幕也在感动中国。接下去大家就随便看看现在进行时的一幕吧:“三岁小女孩撑起半个家”。
            妈妈肾病无钱治 爸爸在外打短工
                三岁小女孩撑起半个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女3岁便料理起家务。

                          

    “爸爸,我饿。”3岁的女儿眼巴巴地看着父亲,一旁的桌上摆着一盆已喝了两天的青菜汤。刚下工地的曾正彬,赶紧从兜里掏出三个土豆,递给女儿,“去锅里煮煮就能吃了。”可再回头一看,女儿竟抱着一个生土豆认真地啃着,大眼睛弯成了月牙儿。对女儿来说,一个生土豆就能让她笑得这样开心。
这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已经跟着爸妈在北京漂泊了一年,她会给病重的妈妈盖被子,帮辛苦的爸爸捶背,一只流浪小狗是她最好的朋友。女孩已经很满足于每天在这个不到7平方米的小屋里来回忙碌。
漂泊北京十二载
牵挂父母想妻儿

    42岁的曾正彬已经记不清他给多少座高楼大厦打过地基,当他脱下黄色安全帽,低头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时,他从来不介意别人喊他农民工。但如果有人问他从哪里来,这个个头还不足1.6米的瘦弱男子,总会挺起胸脯笑着说,“我的故乡在四川江安,那里山美水美,还盛产漂亮姑娘和小伙。”
    17年前,25岁的曾正彬认识了家住河对岸的姑娘周良分,妻子一进门就成了家里的一把手。4年后,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是个大胖小子。直到现在,曾正彬还念念不忘当时的甜蜜小日子,那是在田里干完农活后,能搂着老婆儿子美美地吃上一顿热米饭拌鸡蛋红辣椒。后来随着家里兄弟闹分家,他选择了北上打工,而妻子则南下广州到了一个电器厂,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给长安大戏院修房顶,过年的时候,他会和众多归心似箭的打工者一样,背着比自己还庞大的行李,揣着一年的工钱,车上站20多个小时回家。他牵挂在老家的儿子和年迈的父母时,就用蹩脚的长句子给孩子写信,反反复复说的都是:要争口气,要好好读书,不要总想着爸爸妈妈。
挨家挨户筹钱看病
肾病已缠妻两年整

    2005年,他们有了生命中的第二个孩子,女儿曾锐。女儿打小爱笑,笑起来小嘴一咧,脖子一歪,两个酒窝蹦了出来。
这个常年四处奔波的家庭顿时一片生机,女儿和儿子像两根绿芽,浇灌满了夫妇俩的无数心愿。可一年后,一向健康的妻子突然全身浮肿不退,小便无法排出,当地医院诊断为肾炎。身上只揣着500元钱,正在北京大山子干活的曾正彬连夜坐火车赶回家,把妻子送到当地沪州医学院,确诊为肾病综合症。
    “住了21天院,花掉6000元”,曾正彬至今还记得看见收费单时的绝望心情,在家乡那个100人不到的小村庄里,他挨家挨户地求人借钱,东拼西凑了一个月,他才给医院交上了这笔“巨款”。
倔强的妻子决定,“不住了!回家自己治,说不定自然就好了。”贫穷和苦难让这对夫妇最终回到了农村那个小破屋中,每日吃粒肾复康胶囊,这么一拖就是两年。
拉家带口进京求医
翻遍医书苦寻秘方

    去年的冬天,一直硬撑着的妻子彻底病倒了,卧床不吃不喝整整七天。曾正彬决定带着老婆孩子再次踏进北京,这位朴实的农民心想,说不定会有大医院愿意收留他们,他甚至带上了结婚证、户口本和大儿子的学生证。
    在朝阳区的一间地下室里,一家四口住了半年。期间去过很多医院,但身上的钱还买不起一服药,更别提住院治疗了,在一家医院住了三天后,他们走了。
    曾正彬跑到北京图书大厦买了两本书,一本是《中国肾病秘方全书》,一本是《肾病解析》,这两本厚厚的书他来来回回翻了不下50遍,大多书页都翻破了,里面用铅笔密密麻麻画了很多条线。
让曾正彬更揪心的是14岁儿子的未来,从老家休学来京,却一直无法继续上学。有一次,他带儿子去公厕,儿子觉得很奇怪,上厕所还要钱啊。从卫生间出来后,他听见有人在身后说了一句:“上完厕所都不冲水,一点素质都没有。”原来他的孩子不知道该怎样使用那个小小的按钮。曾正彬的眼泪流了出来,他暗暗下决心,要让孩子上学,不要让他和爸爸一样没文化。
怀柔安家已两月
女儿成了小保姆

    不久后,曾正彬托在京的远房亲戚把儿子办到朝阳一家中学借读,自己带着妻子和3岁小女,随建筑队来到怀柔庙城村。临走时,他叮嘱儿子,“不要来找我们,不要记挂爸妈”,语气和十年前一模一样,当他看到儿子的同学走过来时,他总是很局促,摸了摸孩子的头,走了。
    女儿很乖,很懂事,会在爸爸出门后,给妈妈梳头、端痰盆、喂妈妈吃药。她很少咧着嘴笑了,身上的米老鼠T恤脏兮兮的,四肢很瘦,小肚子却因为老是胡乱塞食物而硬邦邦像个小皮球。小曾锐不敢上院子里的厕所,因为房东总是骂她脏丫头。在曾锐的小小生命中,没有玩伴,连个毛绒玩具也没有,院里的流浪狗是她的好朋友,一小口米饭、一根青菜叶,她都和小狗分享。
患病妻子顽强度日
劳碌丈夫生死相依

    曾正彬已记不清妻子有多久没下床,多久没吃过米饭了,曾经是家里顶梁柱的女人垮了。因为始终没有入院,她不知自己的病恶化到了何种程度,只感觉力量在一点点被耗尽,每一天的度过对她来说都是煎熬,但为了尚未成人的孩子,她还是顽强地活着。
    “妈妈,喝这个,喝这个。”妻子转过头,是宝贝女儿,小脸上还沾着灰土,怀里掏出来一瓶不知从哪儿捡来的汇源果汁,瓶身肮脏不堪,里面还有点液体。原来是女儿曾路过隔壁小卖部时,见电视里放着“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的广告,小卖部老板告诉她,健康,就是不生病的意思。于是,这个懵懂的小女孩竟然走遍了整条街,当她终于在一栋居民楼的门口找到了这个和电视里一样的瓶子时,她抱着跑回了家,还出了一身汗。
    “4月15号在怀柔第一医院诊断的结果是尿毒症,治疗的唯一方法就是血液透析或是换肾,但由于拖了太久,医生说,再不住院,能不能活到下个月,都是未知”,曾正彬一边说,一边翻起了手头的那两本医书,眉眼中已经看不出忧伤,反而透出一股坚定: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他都会一直一直地陪在妻子身边。
    事实面前,中国老百姓终于明白,当初中国大力描绘的美国天堂那只是有钱人的天堂,并且天堂里照样存在地狱,穷人的地狱!大家看看美国有关方面公布的2007年“对饥饿和无家可归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全美各地,有成百万的人食不果腹,居无定所,无家可归。贫富悬殊在继续扩大,穷人队伍是越来越大。一个穷苦的4口之家收入仅万把美元,富裕人家则为近十万美元,富翁则高达百万、千万美元,占美国1%的富人拥有40%的财富,在世界18个工业化国家中,贫富差距美国最大,就在首都华盛顿,仍然存在贫富"两个城市"。一些赴美探亲的中国人就亲眼在纽约、芝加哥、麦迪逊看见流落街头翻垃圾箱或伸手乞讨者。纽约的曼哈顿更是泾渭分明:富翁的豪华住宅区派克大道和贫民区哈莱姆仅一街之隔,人们称109街为38线;一边是造型别致的洋楼,绿草铺地,古树参天,戒备森严,不仅警卫巡逻,还设对讲机、电视监控;另一边则门窗残破,到处涂鸦,垃圾成堆。贫富悬殊又和种族歧视紧紧相连。据统计,全美22秒钟就有1人遭暴力侵害,所以50%的美国人不愿夜间外出。 由于紧张,忧虑,不满现状,精神空虚,自杀、吸毒已成一大社会问题,1997年圣地亚哥39人因精神空虚集体自杀,每年个体自杀者高达3200多人,几乎和车祸丧生者不相上下。二战后城市贫民成为毒品主要吸食者,现在有向中上阶层发展的趋势。美国法律法律虽禁止卖淫,但各大城市都有红灯区,纽约的曼哈顿42街更是闻名全球……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大家可将中美两国全面对比一下,自然会得出这个结论:中国老百姓也终于过上美国天堂般的幸福生活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