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一点,又要谈到阿拉伯的作用问题。阿拉伯地处欧亚中心,一直起着欧亚桥梁和缓冲器的作用,战略地位不可低估。当今的世界,是欧美主宰和制衡的世界(俄罗斯属于东欧),整个世界都蒙受了西方强加的不平等。如果按地理位置、经济联系、政治合作和文化影响划分,世界上大致可以划分为十个地区:东欧、西欧、北美、拉美、中东、南亚、东南亚-大洋洲、非洲、东亚、中亚。在十个区域内,中国尚未完成东亚的整合,而其他九个地区或多或少都受到欧美的控制和影响。即使有上合的存在,即使算上俄罗斯、中亚,和谐世界和丛林法则的力量对比仍然是三比七,更何况东亚和东欧都未完成内部的整合。即使单独拿东亚和北美比,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力量也是不对等的,差距还相当大,所以我们要多交朋友。现在非洲、中东、拉美我们都交了不少朋友,但真正有事的时候它们是帮不上忙的。在这个世界上,中国的朋友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和谐世界不露锋芒,但本质上已经蕴含了对现有丛林法则和世界不平等政治经济秩序的否定。从本质上来说,和谐世界要求世界各国平等和谐的交流,就要否定现有的以西方为中心的不平等的强权政治经济体系,构筑一个更为合理、更为公平、平等交流,对大多数国家有益、能为大多数国家所共享的政治经济文化新体系。在原有的体系内,中国即使强大了,也得不到充分的成长。而且也是不安全的。因此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要创建新的规则。在这个新的框架下,世界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能得到发展的权利,主权不受侵害,政府间和平友好往来,各国平等、互利、互助,充分的展开交流,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个新的规则和框架,应该是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来共同创建、共同享有、共同获利,不能想象由中国一家来完成这样的任务,建成以后再交付给大家。一方面中国没有这样大的力量,以一个国家的力量来创建和维护一个全球性的框架,透支国力对中国是不好的,容易重蹈美国的覆辙;另一方面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既然大家享有,就应该由大家来共同投入和创建,相互制约,否则难保创建完后不是一个新的霸权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没有力量来单独完成一个如此宏大的框架和国际体系。大家试想,是中国一家建成、大家共享好呢?还是大家共建、大家共享好呢?既然是大家都能获利的事情,为什么不由大家共同来做呢?否则中国一个国家去面对整个西方世界体系,难免重蹈项羽的覆辙。西方世界控制了这个世界的大多数资源,又有一帮喽罗和爪牙,人多势众。只有把这个世界的大多数国家都发动起来,中国在面对西方世界的时候才会不势单力孤、才能够成就事业。否则虽胜不能持久。得天下人之心、用天下人之力、以成天下人之功,此三皇五帝之基业也。
对于阿拉伯地区也同样如此。大家试想,是等将来我们成长了、强大了、我们的力量能达到中东了,再来解放阿拉伯民族好呢?还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就推进阿拉伯民族的解放事业,为我们分担压力、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好呢?在这个世界上多一个反霸反帝的伙伴,对中国决不是坏事。阿拉伯如能崛起,将在能源、地理方面给西方世界以极大的压力,横跨两洋四海三大洲的中东地区对西方世界将不再安全,印度洋的一半也即将失去。就像阿拉伯帝国时期一样,阿拉伯在地理上不但从东方,而且从南方一起包围欧洲,欧洲的下腹部不再安全。那时候,欧美国家就要将绝大部分力量用于中东抵消统一的阿拉伯给他们造成的极大压力。这时阿拉伯再运用石油武器,分化欧美,世界就不是欧美一家说了算了。阿拉伯为中国守边,中国可以致力于东北亚、东南亚、中亚的整合,当中国收复了历史上的失地,整个东亚重归于东亚文化圈体系以后,中国将以新的姿态屹立在东方,并将和谐世界的理念推广到全世界。
其实,我觉得现在的阿拉伯和埃及和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很类似。虽然独立了,但衰弱的情况日甚一日,相比独立以前,不但没有好转,有的地方甚至还更恶劣了。大家都看不到希望,都很消沉。但在黑暗中,光明的种子在孕育。
阿拉伯没有走向复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它没有中国那样深厚的文化。我说毛主席事中华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应该没有多少人会反对。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相结合,这个中国本土实际主要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精华。不论是政治思想、还是军事思想,毛泽东思想处处闪着中华古典文化精华的光辉。这个扯远了。总的来说,阿拉伯兴起于中世纪,文化史比中国少了3000多年,因此面对外力入侵时它的复兴也就要来得慢些。看巴勒斯坦哈马斯、阿克萨烈士旅搞的那套,人肉炸弹,也就是义和团的水平。他们现在还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如果找到了,复兴是很快的,这方面他们还要多学习学习中国的经验。
从1937年到1953年,不过15年时间,1937年中国还是被日本分成七块的殖民地,满洲国一块、华北五省自治一块、汪伪政权一块、台湾一块、陕甘宁边区一块、重庆一块、西藏还是半独立状态。中国内部也是矛盾重重。等到1953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一系列战争打下来,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强国。等到1964年两弹一星上天,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从此不可动摇,也不过20多年的时间。关键在于找对路。一个坚强的政党、一套正确的纲领和路线、一支可靠的军队是弱小民族对抗外来侵略、恢复振兴的不可动摇的法宝。
一方面,现在阿拉伯还需要时间;另一方面,我认为也需要外界促进。可以说,如果没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也许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汲取外来文明的优秀成果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如果阿拉伯的复兴需要100年时间,如果有外力的促进,这个时间也许可以大大的缩短,并为我国的和平建设与发展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当我们强大了,就不再畏惧别国的侵略,并有能力保卫世界和平。另外一点,帝国主义对阿拉伯的压迫还没有到一个极点,阿拉伯还没有到全面反弹的时候,只有当被压迫到极点的时候,这个反弹才有可能来临。当然前提是这个民族有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否则就被压垮掉了,历史上的印第安人就是。最后胜利的是正义者,但正义者不总是胜利。就是周总理说的:千古之胜负在理,一时之胜负在力。压迫越大,反抗也就越大;压迫越猛,反弹也就来得越快。所以阿拉伯要复兴,还需要借助美帝的力量。如果美帝不是在阿拉伯地区滥杀无辜、肆行无忌,在中东哪里有我们的机会?所以在看到这一点的同时,我们也要汲取教训,前车之辙,后事之师。
美帝和西方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中东的吸血泵快造好了,以前这个泵在亚洲是香港,现在是迪拜。等这个泵造好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中东的吸血速度加快,中东的一般阿拉伯国家就会愈加贫穷、一般民众就会愈加贫苦。一方面是愈来愈富裕的少数,另一方面是愈来愈贫苦的多数;等到一般民众普遍觉得无法忍受的时候,那个转折点也许就会来临,就像拉美现在的转变一样。
至于阿拉伯世界在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这不是我们说了算的,必须由阿拉伯人民自己决定。他们觉得君主制好,就选择君主制;觉得共和制好,就选择共和制。
历史也许很长,人生也许一瞬,但我们付出过;即使看不到将来,但可以预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