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语言与经济语言都疯狂了
政治语言与经济语言都疯狂了
南方朔
政治是一种会让人疯狂的事业,疯狂到最后,就会错乱到和马路上失智叫嚣者相差无几。最近有些人被选情所逼,疯得愈来愈厉害,威胁两阶段投票的选务人员「小心退休金」,祭出「违宪」、「法办」的恐怖帽子;同时又睁眼说瞎话宣称「台湾经济就是比韩国好」,让人想到的是他们已经不是在把台湾比南韩,而是用台湾比北韩!而这些都是疯狂的政治语言,而更严重的,其实是经济语言。当今的台湾,早已出现一种百年未见的怪现象,那就是有权力的人可以把台湾经济搞衰,却不准别人说衰,说衰的就是「唱衰论」,就是「不爱台」;于是搞衰台湾有理,唱衰台湾则有罪。当经济的「唱衰论」成了一种新的意识型态,更可悲的「经济数据政治化」遂告出现,日前行政院主计处上修预估成长率到百分之五点四六,让经济学家看得一脸愕然,而这其实已非第一次了,如果我们不健忘,当记得稍早前百物飞涨,涨幅动辄在百分之十到廿之间,主计处发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率五月居然是负百分之○点○三,六月则是百分之○点○一,似乎不管物价如何上涨,我的数字就是不动。
其实,经济上的统计数字原本就和语言一样,是一种说明及表达的 工具。不久前,当代著名经济史和经济修辞学家黛德莉.麦克隆斯凯(Deirdre McCloskey)在《经济学的秘密之罪》这本小册里即指出,经济学搞理论,搞数字都不是罪,但经济及与其相关的领域,如果「搞理论而没有去看,搞数据却和现实脱节」,就成了最严重的两种罪。
当今许多国家,当然包括台湾在内,玩弄并隐藏物价上涨的数字魔术即是最明显的一种罪。近年来由于能源及食物价格变动幅度加大,许多政府为了预防出现「物价─工资循环上涨」的现象,刻意将能源 及食物的上涨排除在物价指数之外,而这种统计伎俩的出现,当然也和当今各国政府愈来愈懒得理会穷人这种潜在的意识型态有关,这也是全球M型社会形成的原因之一,它也造成了工资在国民生产毛额里的比例日益降低。
这种刻意压低物价上涨率的作法,今夏在美国即引发一阵挞伐。上任不久的联准会理事主席柏南克七月间发布《经济展望半年报》,当时美国已物价飞腾,而他仍大谈经济乐观的前景,结果引发一阵挞伐,我印象最深刻的乃是「美国商业周刊」上经济分析家古柏(James C Cooper)的评论。古柏指出「经济预测应本于切实的知识判断而为,不能只是描述联准会一厢情愿的目标」,因此柏南克的经济展望根本不切实际,尤其是百物腾贵,却仍掩盖物价上涨率,「这种话去跟马路上的老百姓说吧,他们的所得里,可是百分之廿都必须花费在石油和食物上的」!而七月间仍宣称前景一片光明的柏南克,现在又如何呢?一个多星期前他到参院作证,终于承认美国从第四季起,「经济将会疲软而通货膨涨也将持续相当的一段时间」。
而台湾行政院主计处从压低物价上涨率,到最近的将总计数字政治化的情况则更严重了。它除了可能涉及人为操纵统计数字外,也涉及数字意义的故意曲解,甚至还涉及用数字来合理化政策,以致于它所谓的前途一片光明,也就成了大可怀疑的数字魔术。
首先就数字的编排而言,多家媒体业已在报导中指出,它有若干重要数字如消费等,乃是访问厂商所得。当总计的数字游戏羼杂了这种主观而非客观的因素,它让人起疑也就不言可喻了。由于经济展望的判定,对人民的福祉有着密切的连动关系,这也是许多人认为非官方的计量经济学家必须对这些数字的原始数据加以查核的原因。
其次数字的解释也有许多疑点。就以台湾日益增加的所谓「台湾接单,大陆生产」为例,它更确切的解释,可能并非「台湾厂商的全球 布局」,而应看成是「台湾接单,台湾生产」到「大陆接单,大陆生产」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过渡。完全不同的解释,会出现全然相反的展望。
再其次,这些数字还必须放到更大的财经现象上去理解。以「金砖四国」之一的印度为例,为了追求速效式的成长,在整个政策上遂采取了「对投资者友善」的策略,包括持续压低利率,放宽短期外资进入,让国民的储蓄被转化成股市、房市及消费的动力。过去五年印度 股市涨了四倍,房价也节节攀高,进口赤字亦告大增,物价特别是能源及食物价格则快速上涨,由于国家有限资源投入基础建设对成长率的贡献有限,因而多数资源都被用于与房地有关的领域,教育、乡村道路、水电等公共投资遂在排挤下加速倒退。
在过去这一年里,印度发生多次穷人、市民的暴动,政府为了图利建商并炒高房价,也持续在都市边缘强征穷人土地,引发多起土地流血暴动。印度追求速效式的成长,在亮丽的统计数字里躲藏着的是一堆随时会引爆的炸弹,最近英国「经济学人」在排比经济风险时乃是第一名「最危险的国家」。由印度的例子看台湾政府压低汇率和利率 ,让国民在利率赶不上通膨率的负利率情势下被迫炒股炒房,政府也偕同财团加入煽风点火的行列,这不正和印度有相似性吗?
因此,由「台湾接单,大陆生产」的持续增加,台湾投资者里聪明的将资金流入港股陆股,台湾公司赴港上市的日增,再加上台湾财政赤字的恶化,台湾经济其实在唱衰前就已被搞衰了。这时官方仍独自在玩着数字游戏,以及用国民纳税钱来制造就业的假象,再这样下去,台湾经济谁知将伊于胡底?
前面已想到的经济学家黛德莉.麦克隆斯凯指出,无论研究或决策经济,都必须理论有质量,数字有意义,不能搞得太不相干,这些话或许正值得我们警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