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风华正茂

当代青年关于中国经济改革走向的讨论

火烧 2008-07-07 00:00:00 风华正茂 1034
文章围绕青年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考,讨论当前发展模式依赖资源透支,呼吁转向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能力,引发对经济转型与未来走向的关注。

当代青年关于中国经济改革走向的讨论

【马评网编者按】2008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对改革的反思,和以后中国经济的走向,水木社区上的网友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议题十分广泛,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关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关于教育,关于分配,关于资源,关于政治改革和腐败问题,关于全球化和全球剥削……网友们各抒己见,其中诸多深刻见解。当然更重要的是,讨论充分体现了当代青年对中国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他们的拳拳爱国爱民之心。本网摘录了讨论的一部分,期望在更大的范围内引起大家对中国社会经济问题和走向的思考和讨论。(马克思主义评论网,http://www.reviewing.cn

讨论发起人pkuway网友: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我很悲观》

    我觉得中国现在的问题不仅是经济危机

    如果只是股市泡沫,房价崩盘这些问题,那顶多就是阵痛个几年,大不了十几年,反正能恢复过来,真正麻烦的是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无法解决.

    看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源泉:前十年靠释放压抑,第二个十年靠引进外资;第三个十年靠糟蹋资源;

    尤其最近几年以来,靠以超前透支土地资源,毁灭性的开采铁,煤等矿产资源为主或为基础的行业(房地产,钢铁等)实现经济增长或者维持经济不降(举两个例子:一 原来中国的产煤大省山西的煤都快挖光了;二 河北省最近推行的"三年大变样"工程处,要用三年时间把所有城市全部改造,所有城中村全部拆迁改成商品房卖掉);,而真正可以实现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够(个人认为炒股机构,房产中介或者洗浴中心这些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行业不算什么好东西).

    下一个十年靠什么发展或者说维持现在经济不下滑呢?  按现在残余的资源也许能侥幸撑个五年十年的,那下下个十年怎么办?

网友:psycho

国家其实早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什么“建设学习型社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都是针对这些问题的。

说起资源,日本有什么资源呢?发展了这么多年不也发展的很好么。

不过意识到是一回事,什么时候能慢慢转过来,估计要十年吧。

网友:o0oo0o

呵呵,那依我看林毅夫的诊断真是开国际玩笑了

中国危险

网友:wxwxwxcn

教育才是王道 美国人的DIY能力是超级强 反而中国人 笨手笨脚的

网友:xxdz

基本同意pkuway的看法

对改革开放这三十年的历史回顾,我也觉得中国现在已经走到了非走其他路不可了

如果就事论事地看现在的问题,给我们的只有悲观

但我们仍然相信我们会度过这一关

有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我这相对乐观是出于信仰还是不敢接受自己理智思考的结果

不过有一年我始终认为,中国未来四五年的作为决定中国经济社会未来二十年的走向

网友:liai

释放压抑  赫赫 重新拾起丛林法则而已

未来四五年也不会变多少

网友:xxdz

国人的DIY才叫强

看小伙自己组装直升机

主要是国家政策,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

网友:psycho

同意

国人的创造力强不强,看看那些层出不穷的骗人手段就知道了。

这些手段大多是国人首创,从来没有教科书讲过。

国人动手能力强不强,看看假冒伪劣多么多就知道了。

说中国人科研精神不强,看看刚毕业的化学天才用普通化学制剂

制作冰毒就知道了。还有直升飞机等等。

重要的是,中国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对于创造力的疏导不利

导致这些能力都走到歪路上去了。

网友:qihuo

我觉得问题是 有人可以走捷径发财 使得整个社会都轻浮了起来。

网友:psycho

嗯,除了有人走捷径发财使得社会虚浮

还有一点:做正经生意正经纳税的民企生存环境极差。

所以大家越发不选择正经利润的生意去做了。

这话真是说了半天又说回来了--流通成本大,

没有暴利活不下来,交不起哪些明税暗租啊

网友:qihuo

终于明白了你说的流通成本,原来就是权力寻租成本。

网友:psycho

呵呵,不好意思。

因为这些官商勾结的垄断一般只涉及流通,不去做麻烦的生产和艰难的销售。

网友:zz10

   我很乐观,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都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行其道的时候,只是他们早一步发展,现在已经完全转型,想想80年代香港迁往珠三角的服装厂,玩具厂,那时的香港已经开始转型了,后来制造逐渐几乎消失。然后台湾的工厂更是遍布珠三角长三角。

    中国的产业也在不知不觉中升级,随着劳动力成本升高。服装玩具产业竞争力逐渐下降,南亚东南亚国家要接过这一棒了。看着珠三角大批工厂或倒闭或内迁,我觉得是件好事,亚洲其他新兴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这个时期,只是被我们忽略了。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他们现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再给中国二十年,我想类似丰田,索尼,三星的大企业也会在中国出现,甚至在很多行业,中国企业会做到世界第一,其实在小范围内,中国已经有做到世界第一的企业了,但是影响力还不够。

    目前中国的产品确实相对比较低端,但是产品结构的升级还是需要过程的,我们的家电率先走出了国门,从贴牌开始,从廉价开始,我想会一步一步占领市场,我们的摩托车也占领了很多低端市场,甚至汽车,也开始以很快的增长率在第三世界国家抢夺市场。这些都是这短短几年中发生的,如果再有20年的时间,中国品牌,中国的跨国公司中国的核心技术也会很强大的。

网友:cfans

我不乐观。

经济转型,港澳台往大陆转移是有具体条件的。香港本来就在珠三角,台湾距离大陆本来也不远,况且,珠三角和长三角本来就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便利,人才济济。

现在,中国要转型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哪里去?越南已经有不少人去了。转移到西部?西部的条件和当年的港澳台根本不能比,交通也不是一个档次的。虽然有转移的,我很忧虑。

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历程来看,所经过的地区大多是交通便利的地方,日韩,港澳台,而且多临近港口。

从这一个角度来说,转移到我国西部的数量能有多少。

现在高不成低不就的产业结构,很麻烦,很麻烦。

美帝国主义同时也对我国虎视眈眈,看了中美经济对话第四期,就觉得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没安好心,已经加紧了掠夺的步伐。

我们现在还能撑多久,按照期货外汇的话,能熬过来吗,会不会途中就被强制平仓,全部完蛋了。

900 USD做多黄金,今天940以上了,但是中途跌到过846,搞不好就爆仓了,永远离开市场。

中国我觉得也有点危险,900usd多黄金,可是不见得能够熬过846usd的低位。

网友:zjlt3

转型的阵痛是必须经历的。

网友:tins

就怕痛是痛了,型没有转过来。

网友:ZYZF

和星际一样,中国的矿快采光了,就是升级到三级主基也玩完 

更何况现在只是一级主基还到处用queen偷个科技啥的。。

网友:pkuway

劳动力密集型的,资源浪费型的,招商引资型的这些可能衰退不假

但是所谓的升级后的大产业和大企业却难发展起来

日本靠大半个世界养活自己的家电,汽车几个行业

亚洲四小龙也多是靠吸人口几十倍于自己的中国市场获得发展

中国靠什么支撑自己做那么大做那么强呢?

如果考第二产业的话,得有十个地球的市场和资源才能让中国达到象日本美国那么水平

网友bugbugbug:

赞同。

虽然德国那个娘们说,都是中国印度惹得货。话糙理不糙。

网友paopaoma:

立足内需

网友o0oo0o:

四个字,的确说到问题实质上了,我认为

但在这儿再往下去想呢?

内需怎么来?这个是前上期的话题

内需的问题我们也搞了这么多年,口号也吼了不少

但实际效果如何?现在国内的消费能力如何?

更何况内需问题提高,以及与内需扩大相关的问题不是简简单单的经济问题

这和亚洲四小龙们和日本的转型不一样

而内需的问题只是表象,深层次的是以前的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可能扩大什么内需了

不扩大内需又发展不下去

我认为这实际上牵涉到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定位问题

那么这又要牵涉到经济体制改革以外的配套改革

中国在未来四五年内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我以为

网友realplay:

没错,中国这个样,老百姓谁敢用钱

网友lifeforever:

房子,医疗,教育(自己的充电和孩子),养老(养自己的老和养长辈的老),这几个大山一压,大家都得存钱啊,不存钱活不下去。可是存进去的钱不断贬值,于是只有存更多的钱......,没什么内需了。

网友paopaoma (跑跑马):

本质上是分配制度的问题,据说要50年才能解决。

网友hc0twx:

归根到底,中国经济的发展没有藏富于民,富都到哪里去了可以想见,民不富怎么扩大内需啊,就算像米国那样透支消费也不可能扩多少

网友Sath:

农产品流通领域目前是被垄断的么?

o0oo0o:

对不起,这个领域是最典型的垄断

当然现在这种垄断是不是应该维持是另外一回事

luxiaolong :

清华的哥哥姐姐们,我今年刚刚高中毕业,我没有学过什么经济学知识。我以我个人之见,我觉得,有些哥哥姐姐讨论问题实在是脱离实际,纸上谈兵。中国经济转型是好事情没有错,长远考虑,转型也是必要的。但是,目前珠三角,长三角的很多企业都已经停产,大量工厂闲置,工人自然遣散。我家在江苏省,政府还在继续征用良田,很多农民没有了土地,现在又没有了工作,很多农民每天做的事情就是麻将,扑克等赌博事业,本金自然就是征地费用,每个人头三四万吧。曾经的欣欣向荣的一片生产景象在很多地方已经看不到了,以我的眼光来看,我觉得这是一种社会的退步,人变得很懒散,坐吃山空,三四万人民币在如今的高通货膨胀社会中的购买力是相当薄弱的。转型是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工人的,可是,我从我们乡的情况看全国,我觉得20年都难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工人来完成转型的任务。原因有两点:1.家家户户都在不惜成本培养大学生,毕业的大学生都只愿意做白领工作,考公务员,考研。2.实在做不了大学生的人都早早结婚了,婚姻法在我们农村没有一点约束力,农村的男女很多都是先结婚生孩子后领证,不领证的也很多。结了婚的女青年基本上都不工作,带孩子,赌博,娱乐,男轻年也就是学学手艺,做做小工,做点小买卖。说实在的,真的是看不到有多少青年上技校,学技术,立志做高素质的工人的。如此一来,请问,转型怎么转?没有工人,一切免谈。

不要说纺织行业是血汗工厂,这类低附加值的企业越早倒闭越好。事实上是,长三角地区的纺织行业是税收大户,创汇大户,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户。至于,现在江苏地区工厂的工人地位,我可以三个字形容——相当高!真的,老板现在都低声下气求工人上班。 

两个三角企业的转型是个缓慢长久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安定,否则,08年下半年,市场新一轮的涨价将会是以衣服,鞋帽为代表了,而且,不是涨一点,是猛涨。因为,现在两个三角确实倒闭迁址最多的就是纺织行业。

feiji :

说的很好。几十年的教育问题先不谈,就说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当白领吧,

现在的白领活的很舒服吗?恐怕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除非能挤到垄断性行业里面,否则生活都称不上体面

而且近几年又有每况愈下的趋势

前些天有人在特快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国内收入要比国外收入少得多呢?

好像还没有谁能给出全面、准确的答案。

我想这个问题如果能回答好,我们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就容易确定了

feiji:

继续说一点感想。

前三十年的改革,实际上是乱突乱闯走过来的。现在回头看看,我们在法制、廉政、教育、科研等等方面都没有取得足够的进步。正因如此,我们现在感到经济发展后继乏力,再赶上国际经济向下,各种社会问题,如失业、破产、不满情绪高涨等都出现了。这是你所看到的现象。

我在想,江浙、广东的制造业这么发达,为什么很多东西只卖给国外,而不是让国人也能享用到呢?还有的甚至在国内加工好后,到国外贴上个标签,再运回来大把赚中国人的钱,国内的这些工厂只赚一些微薄的加工费。

前些年大家都以为入世、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是中国的大好事。现在逐渐看得清楚了,我们过去真是高兴的太早了。为什么欧美发达国家积极推进全球化进程?这就好比中国与非洲自由贸易,越交换中国越进步,中国人活的越轻松,越有精力和财力做做设计、搞搞科研,继续轻松赚钱。而中国与欧美做贸易,越做中国越落后,人才跑了、资源消耗了、环境恶化了、而我们的本领却被人甩在后面,距离越拉越远。

我看全球化对于一个没有准备好的国家来说,未必是什么好事。中国前些年在国际市场上好像赚了些便宜,我们是否因此而错过了改革向正确途径发展的大好时机呢?我觉得是这样的。我比较赞同一个观点,就是中国想要到国际丛林里抢食,必须先练好内功,打通经脉,增强体质。否则难保被猛兽袭击。

说来说去还是,一切都得看国内的改革如何深化。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法制、科研等等方面。回顾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开放”掩盖了太多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即使关起门来自己发展,只要体制合理、规则明确、法制健全,我们没有一项产业是不能够做大做强的,没有一门技术是发展不起来的。

如何深化改革呢?如何对体制进行改造呢?我觉得需要一场大范围的讨论。而讨论的起点应当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我们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所推崇的基本价值观是什么?我们的宪法说了些什么?其中的内容是否真正得到了广泛的理解、认可和执行?其中的某些内容是否被历史证伪,或自相矛盾?是否需要重估我们的价值?

我觉得这些问题不理顺,中国好像还是永远会问题重重。不是这个问题就是那个问题,无穷无尽。但推进这一场大讨论、大辩论的开展,则需要某个强权人物的支持,或至少默许。目前还看不到。

efuli :

有两个想法:第一是国家的教育导向。现在的情况不一定都是大学生,更不一定要当白领,二是下力气培养技术工人,提高他们的待遇,保障他们可以有工作(这个在制造业为主的中国应该不难吧)。当然即使工资高很多人也愿意作白领,但是国家应该有意识进行引导。

第二是你说的为什么同样工作待遇比国外低(其实是比西方几个国家低而已,比起东南亚的领域们还算不错了)。很简单,产品的价值链中,前端是设计和技术,后段是市场销售,制造本身是一个低附加值的过程,而且要投入很多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一个10元的东西,中国制造的利润就是几分而已,前后端的利润是大头。

那如何改变呢?设计技术需要投入科技研发,市场销售则需要管理和服务业的发达。中国要走向这一步还是要好好下几十年苦功的。

Sunfic:

你说对了 现在股市还有人看好中国的经济 “黄金十年”的说法现在已经不提了 但是持有什么“中国的发展大方向还是好的”这种看法的人大有人在

实际上 我个人认为 07,08两年中国的经济不但没有向前发展 反而大幅度的退步了 

sunfic :

其实说白了就是尊重劳动

现在家长们苦口婆心的告诉孩子们什么?

长大了一定要当官,最不济也要尽一个垄断性行业。

对劳动者,技术工作者的无视和践踏造成了整个社会发展乏力甚至倒退

efuli:

所以说国家要引导,尤其是改革分配机制。工人收入那么低,当然没人愿意了。

Litix:

恩,革自己的命,没有人愿意。

Reincarnatio:

我觉得第一个就比较难,当时高等教育扩招是为了什么,一个是为了促进消费,另一个就是缓解就业压力,现在如果国家鼓励培养技术工人,那又要加重就业市场负担了吧。

另外技术研发,产业升级什么的都是长期的,中国目前这种环境下,企业家更乐意的是做短期投资吧。

o0oo0o:

说得好!

中国现在虽然问题重重,看似都是外部环境引起的,但都得从自身问题的解决入手。很同意你的"打通经脉,增强体质"。去年想了很久中国发展的问题,当时正值十七大最后也得觉得中国得变了,不变不行,但如何变?从哪里入手?由谁变?还是像以前由政府主导,或者说由政府一个人捂着来还是怎样?

中国的确是“开放”掩盖,或者说是缓解了很多改革中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主要靠开放来发展自己,要靠自己。当然在改革之初以开放促改革,给改革一个动力,这是对的

但是到现在这个动力好不好?能不能推动改革,推动中国向前发展?那么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来推动改革?这是个问题

回到我在7729篇帖子中说的观点,我认为还是得从新闻入手,将全社会的改革动力有序地释放出来两次强调,我不是说新闻自由,而是规范新闻,特别是新闻监管

又回到那句话,中国现在改革共识已经基本破裂了么?

但我觉得共识还是有的,只是不同意见的群体之间无法沟通造成的局面。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的,那就是中国现在还有改的余地,而且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可是今年的新闻材料太丰富了,似乎大家直接把这个事儿忘了一样。但我回顾开放三十年,真正地务实地总结自己的教训,客观的说出自己的经验,而不是一味地在那儿歌功颂德。只有有点良心的中国都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成功的,相对于1978年那个时候来讲。但如果一味地这样强调自己的成功必然削弱自己总结教训的勇气,也使大家沉浸在自我膨胀的情绪中。这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所应该有的

是时候问些问题了,我们要什么 ?我们现在有了什么?我们要向何处去?

伟大的民族正如伟大的政党,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身的错误中学习来得快!

最后,你所说的应该是法治还是法制?

Yipiyuan:

教育得目的还是要促进科技发展!!!

可目前的科研体制发展不大对

z2006:

没有健康的社会价值观

看看我们每天都在做什么,追求什么

z2006:

历史给了我们时间培训高素质的工人,

但是为了税收,就是为了短期的那点钱,我们只去卖血汗,卖劳动力,也卖了健康环境,

现在有的手里一堆贬值的纸币,,有的什么也没有,

我们挣钱为了什么?吃喝,?,我们培养工人了吗?我们需要高素质工人的时候,我们却没有准备好,钱能买到吗?能买到那么多,能买到时间/环境/健康吗?

这就是我们的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你出钱我出力,我们只会刷盘子却不知道读书

becgiggs:

看回帖,很多人认为中国应该转型。

偶不这么认为,那个号称刚毕业高中生反而说的很有道理。

香港、韩国弹丸之地,可以转型。中国怎么转啊?

更何况感觉诸位太鄙视第二产业了。其实,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一点不在第三产业之下。前两天跟一同学打电话,刚从非洲回来,说是卖给非洲那边轧钢机了。

那个东西利润,比所谓的第三产业,你“拼凑”代码的附加值要高的多啊。里面涉及的力学、材料学、电子学、控制学的知识非常多。反倒是一些第三产业,被大家过分美化了

所以,关键不在是否产业升级,而在于你是否掌握了核心技术。包括高端的核心技术和低端的手艺。现在国家大规模的扩招,纯粹脑残啊。没看到高级技工对于高质量产品的重要性,这里的技工不只是第二产业的,实际上,随着第三产业的逐步成熟,就说软件开发,实际上需要的技工也非常之多,但我们国家目前的分配制度、社会眼光都不支持高级技工。宁肯当个游手好闲的所谓白领,也不去拿高薪去干那个技工。。。。

我们单位的模式感觉就适合中国未来的发展,我们单位只研发核心技术,具体的生产下放到工厂。当然,工厂也要有优秀的技术工人,否则,活活气死你。

当然,第三产业肯定是要大力发展的。我就想说,中国太大了。象香港台湾那么转型,肯定不现实。都跟香港一样去做金融,谁种地养你吃饭啊

z2006:

有几个单位在潜心研发核心技术,敢问您单位是研发什么技术的?

Becgiggs:

那要看您对核心技术的理解了。非要intel、nasa里面的最高深的核心技术才算技术的话,是没几个。偶们单位搞的也是很粗鄙的技术。但也比拿国外设备,自己调试要有技术含量的多,自然附加值也要多。

Absinthe:

所以要大力发展服务业

firefly214:

恩,要区分、引导的发展~

那种助长公款消费的就算了~ 

nbnb:

其实国家经济已经在转型了,

中国可能马上要进入重工业时代了。

Urvenus:

其实,关键在于增加人民收入。

俄罗斯老百姓收入的增加比国家所谓gdp增加来的快,这才是正道

nbnb:

其实经济有没有增长,看社会的用电量就可以了,很多经济数据不准,这个绝对不好造假。

其实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亮点就是一批汽车、化工、重型机械工业在发展了。

这些也可以看做产业升级吧。

而且,说实话,没工业做基础,服务业都是虚的。

还有就是现在是中国的人口红利时代,我们这批人素质和生产力比我们父母那代强多了,而且数量还多。

不过过了这十年,那中国还没发展起来,那就非常危险了,因为比我们小的那一代数量少,素质也没有大幅提升。

Devilphoenix:

要啥高素质工人

只要民工就够了。

Litix:

回复:我觉得这些问题不理顺,中国好像还是永远会问题重重。不是这个问题就是那个

:问题,无穷无尽。但推进这一场大讨论、大辩论的开展,则需要某个强权人物的

:支持,或至少默许。目前还看不到。

那不就是大鸣大放么? 

强权至总设计师,当年不也在斗争的漩涡中自身不保么?

Wheretodo:

高素质工人多了就成为民工

wheretodo:

回复:

: 恩,革自己的命,没有人愿意。

少数牛人可以做到,不过他们所依靠的不是自己出身的那边

wheretodo:

所以中国目前高技术创业更靠谱。不出商品的研究目前不适合国情,要不就自个图个乐

Andvar:

我觉得大家没有bs第二产业,关键是第二产业能吸收多少人就业?还有第二产业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大家说要发展第三产业一是因为环保,而是能吸收很多人就业。

Palaya:

本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样悲观

问题是

1、社会过于浮躁,没有多少人踏踏实实做事情;当然整个社会本身让人很不安心

2、制造业发展体制有待完善、水平有待提高;仅仅依靠一些追求短期效益、利益的老板以及流动频繁的工人,风险太高

3、整体产业结构不合理,大量的人员盲目涌入第三产业,致使其发展不健康;然国情摆在那里,这一点很难改变。

4、教育、价值导向等也很重要,需要调整的不是一点两点

以上个人拙见。。。

wheretodo:

服务业的意义就在于中和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的失业

一定的生产力需要一定的利益分配链条

laurent:

zan "有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我这相对乐观是出于信仰还是不敢接受自己理智思考的结果"

没有必要搞的很清楚,需要清楚的就是认真的面对问题,不断的尝试解决问题

wholeholes:

制度瓶颈。。。

说白了,现在需要改变制度了,很多制度,限制个人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Sobel网友签名档:

二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

我们天天见的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zf所颁布的法令,其是否为人民着想,姑置不论。

最使人愤慨的是连这样的法,zf并未遵守。

zf天天要人民守法,而zf自己却天天违法。

——摘自《新华日报》1946年2月1日 

bingocn:

我也这么觉得。

盲目入世只是给外商一个更好的途径占领中国的市场。

说什么是对中国企业的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我看只是让整个社会更浮躁,小企业支持不下去就关门,垄断性大企业就更疯狂的敛财等着和国际企业"PK"。当然,到底是PK还是联合起来瓜分我们老百姓的荷包?

当然所有的这些也和当代中国人整个的思想心态有关,有多少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只认钱权不认人的?看看现在毕业生都想进又稳定又有米多的单位就知道现在的社会是多么不公平,一个不公平的社会怎么可能健康发展呢?

我党最擅长舆论宣传,应该好好扭转一下下一代“好好学习,升官发财”这种思想。

其二,削弱垄断特权阶级,什么时候我们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觉得去中石化和去其他普通公司待遇差不多,门槛也差不多。这种情况下,才能真的和谐。

Urvenus:

中国需要王安石了,宁可一路官员哭,也不要让一路百姓哭

microtiger :

中国的经济危机是中国特色的,让人琢磨不透的。。。

becgiggs:

偶也同意。有发财的捷径,整个社会就轻浮起来了

QQsmth:

在没有完成转型,升级之前

这些企业还得维护起来,让他们好好运转。

Daizz:

中国就靠国内这么多人的需求,有人要上学,教育就有人能就也 有人要买车,造车就有人能就也 有资源靠资源 没有资源靠节能 靠新能源 靠高科技,只要有需求就有生产力,唯一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就是制度,制度我看来最重要的是社会稳定(这个共产党能办到) 法制健全(这个得慢慢来),民主倒不是最必要的,再加上外部环境宽松

你还怕中国人想不出发展的方向来

你所担心的不但放到中国,甚至放到人类社会都是看似成立的

但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人的各种需求要得到满足,所以人是第一要素

中国人口就是个最大的动力

不要担心没有方向,应该担心的是我们有没有为新的机会出现做好准备

QQsmth:

回复:

: 其实国家经济已经在转型了,

: 中国可能马上要进入重工业时代了。

  珠三角 有什么 重工业?

zz10:

    这个问题你完全可以这么看,其实也应该这么看,那就是在经济发展的问题上把中国当成几个经济体,至少是两个。一个是沿海地区,另一个是中西部地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苏州东莞一个镇的工业产值抵得上中西部一个地级市,

    东南沿海在走着新兴工业国家的路子,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还要滞后相当长的时间。

中西部的廉价劳动力在沿海地区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抑制着沿海地区的收入水平。

    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国家太大,人口太多,这个特点在产业升级的问题上使得中国有   别于其他国家。

    其他国家往往是这种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迅速提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低附加值产业被转移,或者会招来海外劳工。比如“美国修路的都是墨西哥人,欧洲修路的是土耳其人,现在是波兰人。”

     但中国沿海地区高速发展过程中,享受到相对充足的来自中西部的廉价劳动力,虽然现在也有日趋紧张,劳动力成本渐高的情况,但和其他国家相比较,劳动力成本提高的速度其实并不快,而在这些中西部劳动力的家乡,成本可以更低。所以,中国在产业升级的问题上很可能也会有一个沿海向内陆转移的过程,中国的经济也可能会变成沿海地区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中西部还比较落后的,主要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格局。

     我说的这个过程已经在发生,但是还没有成为主流,什么时候沿海地区把这些都扔掉了,也会和现在的亚洲四小龙样跨入富裕地区的行列。

Colorfrog:

nod!感觉普通民众丝毫没有从这两年超过10%的经济增长率中体会到太多好处。

而这两年的经济结构、资源环境状况更加恶化了,这样虚脱的10%的GDP增长率不要也罢。

passerby007:

做实业是中国的根基,这样才能提升科技和国力,并且吸附劳动力;

在此基础上,才有实力发展金融这些高端服务行业;

还有就是改革和开放的问题,改革当然要进行体制的变革,目前大多数社会经济问题都几乎可以归结为体制的问题;

开放,前期提出开放主要是打破我国闭关锁国的面目,解放当时极左的思想;

现在看来,我也前面一位兄台的看法一致,参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我一直觉得,开放的主要意义,在于和外界交流,互通有无,做到知己知彼,平等贸易;

而绝不是打开大门不设防,并把自己主动纳入到全球的生产链的低端;

在我看来,中国即使不参与这样的低级全球化过程,只靠国内,也完全可以发展起来;中国人很聪明,中国有13亿人口,中国自然资源丰富,中国国土面积庞大。。。有这些要素,只要不蒙蔽自己的双眼,积极沟通交流,就足够了

关键是体制,实在是太落后了~

paopaoma:

问题是已经上了全球化的贼船

pml :

看了这么多回复,加上自己也工作了几年,对大家的观点很是赞同。

我的观点是,改革可以从下面3个方面入手:

1. 行政改革,鼓励更多得小企业。

最大的体会就是,很多人有好的创意、好的设计,却苦于注册公司的繁冗、非常多的硬件要求、以及繁重的税收而无法成立自己的公司。我认为更多的小公司不但能够使经济活跃,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能够激发更多人的创造能力。

2. 法制严厉,无论大小。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骗子和骗子公司,很多还有深厚的背景,这些人无法无天,社会和法制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惩罚,这样只能加重民众对社会的怨恨以及价值观的改变。

3. 体制改革,严惩腐败。

其实这条是本质的东西,之所以放到最后,是因为如此庞大的国家机器和统治阶层,很难从内部改变其利益分配体制。我觉得有生之年很难看到这种情况的好转。希望我们的政府至少能做到前两点,让整个社会有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中央集权并不是就无法发展,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牧羊人做得越好,所获得的回报就越多;反之,则是民族的罪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