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主开启了文化革命的新形式
网络民主开启了文化革命的新形式
这个标题很敏感。但是要不隐瞒观点,我就得说,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上网的历史意义主要在这里(此文在昨天早晨发出,原来估计新华网不会通过,令我吃惊的是,立刻就发出了)。
什么是文化革命?这是任何一个阶级在统治经济,取得政权之后,必然要继续进行的革命,用它这个阶级的世界观来改造整个社会。不进行文化革命,统治阶级就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
为什么说总书记上网,肯定网络民主,开启了文化革命的新形式呢?我又要重复在2006年6月9日发表的《博客,是人民议院;是... 》。我之所以一再重复它,是因为这是毛泽东终于找到的、突破“周期律”的大民主。
几千年来,哪里有人民大众说话、表达自己思想的地方?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这些统治经济不仅占有了物质财富,而且占有了精神财富。它们不允许人民有思想,不允许人民说话。因此,人民大众说话的地方,就是街头。人民在大街上呐喊出的声言,被新的阶级提升为新思想,新文化,用来发动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在取得统治地位后,创造新思想新文化的人民大众,还是被看作是只会“发情绪”,闹事的愚昧无知的群氓,他们只能被“治于人”。
几千年来的情况就是如此,都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都是少数人作绝大多数人的主。共产党取得政权后,情况虽然有很大的改变,但还没有根本的改变。马克思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还残存着资本主义的东西,列宁进一步阐明社会主义经济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方式,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必须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但是许多共产党人忘记了,或者是不懂得,甚至就是不同意,没有认真实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又在向官僚主义的旧国家体制倒退。毛泽东根据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指出中国经济制度和旧社会没有多大差别,“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辟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毛泽东为了突破“周期律”,采用大民主的方法,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本文不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实质,因为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人,大多数还是肯定毛泽东是出于反修防修,只是认为毛泽东把问题看得太严重了,不应该采用大民主形式,造成“动乱”。大民主形式指的是“四大”,即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所以,文化大革命后不久,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同时,人民的“四大”权利也从宪法里取消了。
“四大”是无产阶级文化的表达形式,它突破了自古以来人民的意识形态只能通过少数“文化人”、而不是由自己直接表达的“小民主”形式,也改变者人民群众只能在街头用“武化”的方式来表达的“大民主”形式。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自然失败了。少数“文化人”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对文化的垄断,让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数以亿万计的人民群众也不可能一下就完全改变街头文化,立刻正确掌握“四大”这种新式民主的表达思想意识的文化形式。新的东西总是要经过反复的斗争,才能取代旧的东西。
历史有曲折,但是一定要发展。“四大”在被取缔二十多年后,却又顽强地以网络民主的新形式表现出来。今天,已经有人认识到,“中国互联网从网络发烧友的娱乐工具,到社情民意表达广场的迅速演变”。
我上网是在2006年4月24日,那时的网坛被明星名人占据着,多是她和他们的绯闻逸事;色情泛滥,骂毛泽东很猖獗,有个叫吴祚来的,就是骂毛泽东成了搜狐第一博。当时我写了《忽然想到》,讲那时的网坛情况:
两天了,光顾《忽然想到》者十有人。但看那老徐的博客。只一句“不想说话”,也有来观光者22833人,评论竟1352条。由是成就“天下第一博客”!
忽然想到,怎么忘了现在是追星时代。鲁迅虽中外名人,但早死了快百年,现在人有几个还想起祖宗三代。
于是忽然想到,何不假冒来个《章子诒来也》,定有万人来访,评论千条。尽管大多骂我骗子,管他妈的,博客就是这样,网站要的是点击率,我要的是出名。
然而我实非章子诒,亦非什么星,再是虚拟世界,骗人一次可也,两次三次可就不行。
又忽然想到,有个吴祚来的,并非美腚女明星,就是一个劲的骂毛泽东,每次总会引起一场争吵,点击率蛮高;虽不成天下第一博,但在博客网,也常坐头二把交椅,还做了”知识分子的脊梁“。真福来也。何不也骂毛泽东。虽然要挨臭骂,被操祖宗八代,但管他妈的,博客就是这样,要的就是点击率高,博出名。
那时我只能在自己的博客里发网文章,很难进入论坛,网坛的自由民主不属于我们。
不过总算在自己的博客里还比较自由自主,一般还能说自己想说的话。而且我写博客很勤,一两天便发一篇,慢慢的在我的博客里,常来的左右两方面的网友形成了一个几十人的圈子,大家指点江山,争论不休。我发现,“社会已经为人民大众提供了说话和表达思想的地方,这就是:博客。”于是写出《博客,是人民议院;是... 》那篇文章,提出
——博客,是民众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平台;
——博客,是民众的大学;
——博客,是民众自由发表意见,创立新思想的地方
——博客,是民众的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研讨会;
——博客,是人民议院。
我每注册一个网站,首先就提出这个观点,我相信,而且愈来愈坚信,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存在决定意识。人民群众身受“三座大山”之苦,需要有地方诉说,不然就会走上街头;于是“反思改革”的文章得到高层的默许,并逐渐占据网坛,随之怀念毛泽东压倒了咒骂毛泽东。两年多过去,现在不仅是博客,网坛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很长的时间,领导们还是心有顾忌,稍有认识能力的人都认识得到,网络民主和“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一样,只是大字报发展为电子版,进入高科技了。传播的范围和速度是大字报不可比的。因此,象王长江教授这样的人就担心:如果控制不住,“政党有被挤到一边去的危险”。
“四大”这种网络文化确实在排挤精英文化,不断地动摇着他们对文化、对话语权的垄断,但是,人民的大民主会不会排挤党的领导,会不会是无政府主义,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今年反对达赖制造的拉萨暴乱,揭露西方媒体造谣污蔑中国,维护奥运圣火传递,以及抗震救灾,网络民主都帮了党和政府的大忙。而一直被党和政府所倚重的精英们,却无所作为,甚至为国外反华舆论帮腔。石仲泉、王长江等这些不负责任的秀才对这些可能感觉不到,但是负有党和国家领导责任的胡锦涛总书记,不会没有亲身体验。总书记上网和网民直接对话,他说的那些话,已经清楚地表明领导人对网络民主的肯定;至于是否和我一样认为网络民主开启了文化革命的新形式,我不妄论,但是我相信有洞察事物的认识能力的人,应该看得出网络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对立斗争,草根们日益动摇着精英们对文化和话语权的垄断,已经开启了对精英文化的大众文化革命,
人民的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都要表现自己,不让它们表现是不可能的。过去用法律的强制手段压抑了人民的大众文化,精英文化得以成为“主流”,但是科技的进步又给了人民表达思想的平台,而且历史已经发展到这样的时期,如果不让人民表达他们的意愿,并且认真听取,予以满足,那么人民就会以另外一种方式来表现,那就不是文化革命,而很可能是“武化”革命。
现在的网络民主,从参与的人群和人数来说,都还不是全民参与,只能叫“中民主”,但是比精英的小民主广泛得多了,网络民主可以说是基本上代表民意。我比较乐观地认为,无论对网络民主是支持还是限制,它都一定要发展,不是和谐地发展,就是在斗争中发展,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人民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