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从“口出狂言”的“官僚心态”想到“勤务员心态”

火烧 2011-05-1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9
文章通过分析官僚心态与勤务员心态的对比,强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以实例说明官员应保持勤务员心态,反对官僚作风,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

从“口出狂言”的“官僚心态”想到“勤务员心态”

河南宝丰县的一领导,自己的车涉嫌套牌违章,被交警查了一下,就口出狂言:“一个小警察,咋恁多管闲事!”还扬言要整死这个警察。这种横行霸道的作风是由他的官僚心态所决定的,而这种官僚心态又是与官场环境分不开的。

在官僚等级森严封建社会,这种官僚心态特别严重。就拿轿子来说,官员所乘的轿子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清朝规定,凡是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外省督抚乘“八人抬”,督抚部属乘“四人抬”;三品以上的钦差大臣,乘“八人抬”等。在路上两轿相遇,小官要让大官,否则就会“整死你”。宝丰县的这个领导的表现就是这种官僚心态的现实反映。

与“官僚心态”对立的是“勤务员心态”。毛主席说过:“一切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人民是主人。老百姓可以骂我们,我们却不应该骂他们。”为了让革命队伍的所有干部树立这种“勤务员心态”,毛主席煞费苦心,一再教育他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不要由“勤务员”变为“社会主人”, 不要变为骑在人民头上当官做老爷的“统治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党内经常进行学习检查,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教育活动,问题突出时还进行专门的整风运动。所有,那时候的干部大多数没有架子,能够做到谦虚谨慎平等待人。

是不是现在不需要这种“勤务员心态”了呢?肯定不是。记得汶川大地震时一个报道,说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时有这样一个细节:65岁的陶耀秀老人正躺着输液。见总书记走来,赶紧起身。胡锦涛快步走上前,扶住她的肩说:“不动,不动,你快躺下。”陶耀秀流着激动的眼泪说:“谢谢你,你是总书记,还大老远来看我们这些普通农民。”总书记拉着她的手说:“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人民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关心。”说着,胡锦涛小心地扶着老人慢慢躺下。这个细节不但生动地表明胡总书记内心深处保持着牢固的“勤务员心态”,也说明了“勤务员心态”是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但是,现在确实有不少的官员完全没有了“勤务员心态”,官不大,架子不小,“官僚心态”溢于言表。一些官气、匪气与霸气“三气”十足的例子不断见于新闻,如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发飙、粗口、摔门”、“爱怎么地怎么地”的扶余县副县长;“我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啊?”的广州市交通官员;还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北京交通部派下来的,级别和你们市长一样高,你们这些人算个屁啊……敢跟我斗!”的“大官”林嘉祥。宝丰县的这个领导,不过是又增添了“多管闲事, 整死你”的新内容罢了。

做官僚,还是做勤务员?对官员来说是心态问题,对政府来说是形象问题,对共产党来说是性质问题,对老百姓来说,是民心取向问题。人民群众需要的是勤务员,而不是封建官僚。共产党人,特别是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决不能丢掉老百姓喜欢的“勤务员心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