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陈世清:评陈志武宋鸿兵之争

火烧 2011-05-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陈志武与宋鸿兵关于金融衍生品与金融危机的争论,指出两者均未触及金融危机背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强调金融衍生品应服务于实体经济而非投机。

陈世清:中国主流经济学批判(6)

——评陈志武宋鸿兵之争

金融衍生品与金融危机——漫谈陈志武与宋鸿兵之争

    金融属于经济系统的高端;金融衍生品的远期合约、套期保值、价格发现、信用约束、风险回避功能,说明市场越来越立体化、系统化、主体化、自觉化,市场的自发调节功能越来越让位于自觉调控。
    金融衍生品本身是经济系统的整合器、经济系统功能的催化剂,而不是投机的工具。把金融衍生品当作投机工具而片面长足畸形发展,必将形成金融泡沫,而走向金融衍生品功能的反面。金融衍生品工具可以回避投资性风险,但不能回避投机性风险。由于它的融资杠杆作用,可以通过强化、扩大泡沫来扩大与强化投机风险。
    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多样与多元化,同鼓励投机是两码事。不能把金融衍生品的套期保值、价格发现与风险逥避功能归功于投机。投机是配置经济学中“风险越大机会也越大”理论的产物,本身是强化风险、制造风险的催化剂,而不是逥避风险;这和本质上控制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创新在功能上是对立的。投机行为和金融衍生品功能相互抵消,是金融衍生品的异化,只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宋鸿兵先生在《货币战争》1-2两本书中,正确地看到了金融危机背后的根源是投机,但他却把投机归咎于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功能,鼓吹要回到金本位、银本位,这不但如陈志武先生说的,是开错了药方,而且是开历史倒车。但陈志武先生在《金融的逻辑》一书中却把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功能仅仅定位为“人们可以按照自己一辈子的收入来安排消费和投资”,从而促进消费,促使“中国经济从目前的投资型驱动转为消费型驱动”,也同样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
    金融衍生品是中性的,既可以拿来投机,也可以拿来投资。如果拿来投机,只能扩大风险、并产生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产生经济危机。如果拿来投资,就可以回避、分散风险,通过杠杆原理以小博大、融通资金。是投机还是投资,要看它的根扎在投机还是投资上面。
    要使金融衍生品工具发挥其稳定型经济的作用,避免其成为投机的工具,必须使其建立在再生型经济基础上。这就要求金融衍生品工具成为宏观调控的手段,成为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化的环节,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是仅仅成为促进消费的手段。
    如果说,宋鸿兵先生只看到金融危机背后的投机根源,陈志武先生也只看到投机根源背后的“制度结构”,即“金融化水平超出了制度架构所能支持的容量是危机爆发的原因。而这次危机的原因主要是交易链条过长、CDS市场太过分散等原因造成的”。他们一个更多地看到投机的主观因素(阴谋论),一个更多地看到投机的客观因素(制度论);就他们二人都停留在把金融危机归咎于金融衍生品过度投机使用、都未看到金融危机背后全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的历史必然性来讲,他们二人的关系可以说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关系,没有本质的区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