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不要陷入机械唯物论的巢臼 不要陷入机械唯物论的巢臼

火烧 2007-12-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避免机械唯物论,分析南街村发展中的精神与物质转化关系,指出精神在特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支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关键在于精神力量。

不要陷入机械唯物论的巢臼

看了本网新马《关于南街村信息的思考》一文对南街村负责人之一段主任讲话的评述,他认为段的讲话不当强调了精神的作用,我也想说几句。

段主任的说法并不错。相反,作者的理解有点机械唯物论。马克思主义承认人的认识过程的最终起点是物质,但进入人的实践的物质长期与精神处在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在物质向精神转化时精神处于第二位,在精神向物质转化时精神就处于第一的地位。因此,他们的第一性与第二性有相对性。毛主席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正是对马列“两性论”的补充和发展,他更准确地反映了物质和精神相互转化的过程性,更利于避免机械唯物论的理解。在精神变物质的时候,精神就是第一性的,起决定作用的,这就是列宁说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的道理。作者的理论并不符合南街村的发展实际。改革之初,南街村也由某些人搞起了私人承包的资本主义制度。这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变物质的过程。是王宏彬等一部分无产阶级先进分子不甘资本主义在南街村的复辟,推翻了这种复辟,在南街村才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关系。这是社会主义的精神变成了物质。评价一个人言论的是非,不能脱离说话的环境、条件,不能脱离论域。在南街村和其他地方能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关系,决定的条件是当权人物和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段主任在这种条件下强调精神的作用完全正确。当然,这种社会主义精神是有物质根源的,是马克思等从几千年的人类物质生活过程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如果要求段主任也作这种画蛇添足的表述,那就是烦琐哲学。

作者的论述还有自相矛盾之处,他要论证南街村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关系诞生的精神条件来源于物质,就说南街村人必须看到南街村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才会产生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精神。人们不禁要问,在南街村没有建立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关系以前,又哪来的集体经济呢?这不是同语反复、循环论证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