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台湾自民主化后,政治娱乐化就成为一大景观

火烧 2010-08-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分析台湾民主化后政治娱乐化现象,探讨党内民主实践带来的分裂问题,并对比美国与欧洲政党制度,提出社会民主的思考。

台湾自民主化后,政治娱乐化就成为一大景观。以至于,娱乐化的政治收视率竟能压过正宗的娱乐节目。台湾娱乐化的政治有三大特点:一是情节跌宕起伏,难以预测。如2004年选举最后一天的两颗子弹震惊、扭转了号称“亚洲民主灯塔”(美国历史上最差的总统小布什的评语)的选举结果。二是暴力化、打斗化。不仅仅是语言暴力满天飞,立法院内外肢体暴力也同样紧抓众人眼球(正在台湾访问的张铭清一定要当心)。三是情色化。陈水扁从政时就有“招妓门”,现在到了他的儿子陈致中(很奇怪,一向好上纲上线的绿营没有人让他改名为陈致台),“招妓门”竟然再现。当然还有轰动华人世界的璩美凤性爱光盘、2009年县市长选举前国民党立委吴育升与“香奈儿女郎”开房事件。种而种之,五光十色,令人眩目。

今天,就在被称为2012“总统”大选前哨战的 “五都”选举临近之日,似乎大势底定的格局顿起波澜,再演跌宕起伏一幕。这次的主角是民进党高雄县县长、宣布脱党竞选高雄市市长的杨秋兴。在他的示范下,另一位民进党实力派人物许添财也跃跃欲试,大有披挂上阵竞争台南市长之势。本来高雄和台南都是绿明显大于蓝,民进党早已制订保二争三甚至争四的战略。不料杨秋兴违党纪、脱党竞选,形成秋(陈)菊对决,不仅大挫民进党士气,更令稳定的选情顿生变数。

纵观台湾民主化以来,杨秋兴并非孤案,2009年台湾县市长选举,国民党发生过类似的 “杨秋兴”现象,如新竹县的张碧琴。现在旧话重提,并非再打台湾民主的“落水”,而是聚焦于大陆热议的党内民主。

纵观全球民主国家,通过党内民主产生候选人的极少。仍然主要是号称“西方社会例外”的美国一国而已。原因在于,美国是一个松散的、无组织性政党体制,党的作用极其有限。除了党干之外,没有“普通党员”。任何一个百姓只要投票某党即成为某党党员,而且没有任何义务与责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实行开放式的党内初选。欧洲国家的政党较为“刚性”和“组织性”,民众要通过履行特定手续才能成为该党党员,而且必须参加某些活动。因此,欧洲政党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提名方式产生候选人:或者党内精英向党部登记,再经由党部的资格审查,或由政党的提名委员会提名,或由党首裁定。

台湾的政党制度(组织性)类似于欧洲,但却竞相采用美国的初选方式,以标示自己的民主。如果说台湾的民主化有很多误区(如无法遏制台独的产生,至今无法形成一致利益共识),其中一条就是引入美国的党内初选。美国初选不会造成党内分裂,甚至还会出现竞争对手联手的现象(如希拉莉党内初选败给奥巴马,但后来却出任奥巴马政府最重要的国务卿一职),但在政治环境完全不同的台湾,引入这种模式,其党内民主的结果则必然导致分裂。2009年县市长选举之后,国民党就改变党内初选的办法,重新改为中常会提名(征召方式),就是吸取了相应教训。所以从台湾的党内民主实践来看,党内民主并不会维护党内团结,相反造成党内的分裂。另外一个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积极参与投票的党员大多是立场激进者,尽管这些人在整个党员中并不占多数,但却能够有效影响甚至左右党的政策。这也是为什么民进党大陆政策迟迟难以调整的原因之一。

大陆近几年“党内民主”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然而却鲜有对党内民主的扎实研究,大多建议过于理想化。其实台湾就是最近、最好的对比、研究对象。事实上像中共这样组织性比欧洲更为严密的政党,是根本无法实行党内民主的,更何况也没有必要实行党内民主。毕竟全球实行党内民主的主要还是政党几乎不起什么作用的美国(真不知道一个连政党都没有多大意义的美国,却实行党内民主,这种党内民主究竟要起什么作用?)除了党内民主导致分裂外,还有一个无法面临的悖论:既然可以实行党内民主,为何不能实行社会民主?更何况这个党与社会是密切联系的,不是密封区隔的。党内民主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民主化。当然西方“多党、三权分立”式的民主不适合中国已日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本文不再多议。

关于党内民主,还有一种观点比较流行,认为应该从基层开始,逐步稳妥向上发展。此说从理论上似乎颇有道理,但却没有想到,当基层实现民主后,其合法性就会被认为高于中央。在这种情况下,要么中央立即实行民主,要么地方的合法性高于中央,当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出现分歧时,很易借此挑战中央权威。这绝非危言耸听。当年的苏联在地方上实行选举,结果造成叶利钦自认其合法性高于中央,从而有了向戈尔巴乔夫挑战的资本,中央政府被架空,并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2009年赴台湾观选时,曾与陈水扁时代陆委会主委、台湾大学教授 陈明通 先生座谈。在许多问题上双方多有分歧和争论,唯独在“党内民主”一事上达成共识。他的原话是:“根本就没有党内民主”。我们不妨想想,一个来自民主社会、民进党的官员式、学者型智囊,得出这样的结论,岂能空穴来风?不过 陈明通 教授可能另有所指:党内民主不存在,要搞就搞社会民主。

当然,如果“党内民主”是中国特色的,不是照搬美国式的,比如执政党的决策民主,协商民主,更多的制度性的上下沟通渠道,哪另当别论,自非本文所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