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孔乙己,笑看窃书之小资产阶级属性
孔乙己说,窃书不算偷。在这个鲁迅的寓言里,孔乙己象征着文人(也就是当代的小资产阶级),而窃书暗喻着小资产阶级的行为本质。
比如做买卖的人,面上笑得百花开,实底里只在谋算着顾客的腰包和买卖的利润。买卖人是小资产阶级。
比如一群企业白领和管理人员以及资本家为主的人们唱歌,但因为他们唱的是“红歌”,所以他们就不是小资产阶级或者资产阶级,甚至连“革命和想革命的小资产阶级”这样的称号,都会让孔乙己脸红脖子粗的争辩窃书和偷书的区别。
有个工友,三十来岁,很喜欢强调当工人之前,他在家乡承包工程的历史。我说那时候你就是个资本家,只不过是后来失败了。他对此没表示反对,或者说,他不认为把他和资本家扯在一起是种“侮辱”。但他现在不是资本家,现在他强调工人的弱势,和工人维权遭遇的不公平待遇。从总体上,我们把他看做一个小资产阶级。一个破产资本家沦入无产阶级队伍后,转变为小资产阶级思想为主的农民工。虽然他是工人,但我们仍然认为,他是个农民工。农民工在许多年轻工人眼里是个贬义词,是个侮辱。但是同时在很多工人日常社会活动中,又喜欢强调甚至颇有点以此为据争取同情的词汇。
孔乙己和农民工的类似之处在于,身处无产阶级地位,却仍然死抱着私有制的个人主义思想不放,强调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孔乙己是封建制的弃儿,却死死的追崇着封建制的价值理念和社会规则,而农民工是资本主义的弃儿,却死死的追崇着资本主义的价值理念和社会规则。颇有相得益彰之势。
孔乙己,被鲁迅刻画成唯一一个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顾客。即使是站着喝酒,他也不愿意放弃对长衫身份的缅怀和留恋。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相信很多读过《孔乙己》课文的朋友,都有难以抹去的伤感。
对于孔乙己,鲁迅的重点不在同情。对于小资产阶级,我们的重点也不是同情。特别是对那些尚未破产和陷入绝境的小资产阶级,我们更谈不上同情。因为,成年之后回看《孔乙己》,我们更深入的窥视之后发现,鲁迅不是同情,而是鞭挞。
只是鲁迅是用一种悲悯和同情的手法,来鞭挞小资产阶级的落后和反动。类似的作品,鲁迅还有一篇《阿Q正传》,值得我们回味。(来源:工人论坛 http://bbs.chuizi.net/thread-7060-1-1.html 作者:石秋)
鲁迅:孔乙己 全文 http://bbs.chuizi.net/thread-706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