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金牌民工对宇太还我历史、淮海、粟裕评论之评论

火烧 2010-08-20 00:00:00 网友时评 1036
文章围绕金牌民工对粟裕历史地位的评论展开,涉及淮海战役、毛泽东思想等话题,强调历史细节的重要性,引发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入讨论。

对宇太还我历史、淮海、粟裕评论之评论  

研究历史就应该向宇太先生学习,抓住历史的细节,发出自己独到的简介,不要做低层次的无聊的重复,陈辞滥调,这篇文章是值得收藏在档案馆的,我要把这个细节展示在毛泽东思想展览馆内。  

其实看一个人的一篇文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其他文章值不值得看,有思想的人总是能不断写出有思想的文章,能够从熟知的历史中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人写文章就像产品制造厂家,名牌的厂家不会出现次品,所以看文章,不是看题目而是看作者,只要谁写的文章,我就看,这就是写文章的品牌效应。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8/173310.html  

原文网址。  

1 楼【sdgm】 于 2010-8-18 9:32:17 评论说  

本人的评价,古今两战神:   

古有白起,今有粟裕!  

点评:这样的评论没有多少实在意义。  

   

   

 2 楼【TwoStones】 于 2010-8-18 9:48:14 评论说  

恕俺直言,楼主基本上是一厢情愿的推测之言,通篇缺少的就俩字儿:证据!所以,基本上属于“不负责任的议论”!~
神话粟总而贬低他人——其实也包括了你口口声声推崇的毛,恐怕不是论史治史之道吧?建议楼主回去,把淮海战役的前因后果弄明白,发展演进过程弄明白,再来发这些议论,成么?  

点评:对别人品头论足,自己高高在上,你为你是谁?不学无术却爱装大爷。  

   

   

 3 楼【北大街】 于 2010-8-18 10:00:08 评论说  

共产党人的革命是无私的,新中国就是历史对他们最好的认可。  

点评:泛泛而谈的言论,不如不跟帖。  

   

   

 4 楼【又喝多了】 于 2010-8-18 10:15:18 评论说  

"格老子,淮海战役明明是我指挥的!"  

点评:这样的帖子也能出来,我看网站管理员也喝多了。  

   

   

 5 楼【cxc1932】 于 2010-8-18 10:20:41 评论说  

周恩来在蒋介石发动的“皖南事变”后,在新华日报上写出痛批蒋介石的千古经典名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功绩,首屈一指,彪炳千秋。毛主席心中有数,历史不会淹没。但人民心中总感到粟裕受到了不应有的委屈,尤其是五八年的批判,在其生前,并未得到平反。  

宇太同志的文章,应该纳入历史档案,算作人民对粟裕的“功”、“名”最恰当的历史评价。  

点评:这是个识货的人,很好的建议。  

   

   

 6 楼【qrkd】 于 2010-8-18 10:22:39 评论说  

说粟裕“吃了大亏”,从何说起?  

点评:历史知识太缺乏,自己研究吧,如果你愿意学习的话。  

   

   

 7 楼【lyq454545】 于 2010-8-18 10:27:13 评论说  

淮海战役本来是很清楚的,但有人贪天之功,才使得发生争议。井冈山会师是毛泽东和朱德会师,而不是毛泽东和林彪会师;辽沈战役是毛泽东决策、林彪指挥的,而不是林彪决策、指挥的;淮海战役是毛泽东决策、粟裕指挥的,而不是毛泽东决策、邓小平指挥的!总前委书记是个什么官?是干什么的?是搞政工的,不是搞军事指挥的,有参与决策的权力,没有军事命令和指挥权!所以,贪天之功为己有,只能遗笑人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点评:说的到位,深刻,有的人就那德行,贪天之功,委过于人,阳奉阴违,小人嘴脸。  

   

   

 8 楼【曾军工】 于 2010-8-18 10:28:00 评论说  

粟裕是中共战功最卓著的第一神将,  

点评:好。  

   

   

 9 楼【壬申】 于 2010-8-18 10:36:08 评论说  

那个贪天之功为己有死不改悔的老走资派大言不惭地说淮海战役是他指挥的,真不知天下有羞耻事。
    想要证据吗?请看乌有之乡《历史视野》栏目的有关文章。  

点评:向导引导,是老网友了。  

   

   

 10 楼【黎民仪】 于 2010-8-18 10:40:01 评论说  

很佩服作者对人对事的综合分析.但不赞成为粟裕将军喊委屈.将军如果感到歪曲,就不会几次辞位了.不这样理解,难道过去的辞,是假心假意的?应该说肯定是粟裕将军的真实意图,正是他不居功,不争位的高尚品质的表现.非常值得后人学习敬重.
   实际上,第一大将,等于是第11位元帅,又有毛主席的理解,有后人包括作者您对其功绩的认识,粟将军也当无憾了.至于有人企图抬高自己,贬低粟裕将军,肯定是徒劳的,历史也将会作证  

点评:糊涂,正是因为他不争功所以才要历史公正的评价,难道毛泽东不争功就可以被诬蔑,反正毛主席不在乎名利吗?.  

   

   

 11 楼【玉宇澄清】 于 2010-8-18 10:44:30 评论说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之无愧的战神。  

   

   

 12 楼【TwoStones】 于 2010-8-18 10:45:04 评论说  

淮海战役本来是很清楚的,但有人贪天之功,才使得发生争议。井冈山会师是毛泽东和朱德会师,而不是毛泽东和林彪会师;辽沈战役是毛泽东决策、林彪指挥的,而不是林彪决策、指挥的;淮海战役是毛泽东决策、粟裕指挥的,而不是毛泽东决策、邓小平指挥的!总前委书记是个什么官?是干什么的?是搞政工的,不是搞军事指挥的,有参与决策的权力,没有军事命令和指挥权!所以,贪天之功为己有,只能遗笑人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点评:眼光独到而深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有人把同意的逻辑用于毛泽东,先生该何以自圆其说?“总前委书记”这类活计,是你定义的这个样子么?毛的军事生涯中,可是有很长时期同样的任职噢?是不是他也没有“军事命令和指挥权”?毛的军事生涯中,可是没有什么担任军事主官的履历噢!
论辩或论证时,逻辑一定要周延,切忌极而言之!否则你的逻辑就是一柄双刃剑,倒过来就有可能正好对准你的脑门子,明白?  

点评:此人想要故意把水搅浑,不是好鸟。  

   

   

 13 楼【雁过无影】 于 2010-8-18 10:48:32 评论说  

支持。  

   

   

 14 楼【ncpiccgf】 于 2010-8-18 10:54:59 评论说  

2楼的才应该好好看看淮海真实历史.
军科和国防大学对淮海的点评说得很清楚"淮海战役是粟裕的经典之作".  

   

   

 15 楼【一口丁】 于 2010-8-18 11:04:14 评论说  

2楼:
   也恕俺直言,都说秦始王是暴君,曹操是奸臣。现有人说毛泽东是反人类,邓小平是明君(民主),你能把“前因后果弄明白,发展演进过程弄明白”吗?  

   

   

 16 楼【葵花向阳】 于 2010-8-18 11:21:28 评论说  

作者的观点非常正确,还历史以清白。  

   

   

 17 楼【laplinux】 于 2010-8-18 11:22:44 评论说  

2楼要证据,去看张雄文的博客。  

   

   

 18 楼【imystic】 于 2010-8-18 11:25:36 评论说  

李广最多只是员猛将
算不得国之上将军  

   

   

 19 楼【lyq454545】 于 2010-8-18 11:32:56 评论说  

12 楼【TwoStones】请看仔细,“总前委书记”“有参与决策的权力”!毛泽东指挥战役,都是和朱德等其他领导人共同签署命令,或者以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布命令!请你多看一些资料1  

   

   

 20 楼【六月天兵】 于 2010-8-18 11:34:47 评论说  

沙场斩倭真英雄,粪土名利伟丈夫!  

   

   

 21 楼【黄子18】 于 2010-8-18 11:43:34 评论说  

建议2楼应读下(粟裕冤案平反的曲折经历)一书.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CB%DA%D4%A3%D4%A9%B0%B8%C6%BD%B7%B4%B5%C4%C7%FA%D5%DB%BE%AD%C0%FA&from=index&format=   

毫无疑问粟裕是除毛主席之外最有战略眼光的.  

   

   

   

   

 23 楼【swz350223】 于 2010-8-18 11:52:50 评论说  

军衔制本身就是封建等级制,对这一套,毛主席很不赞成,但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主席也只有违心地满足一些老帅的私欲。后来林彪当上军委副主席后,于60年代取消了。显然,林彪是投机分子,他为了取得毛主席的信任,也是违心地取消军衔制的。毛主席逝世后,不仅军界、政界恢复了封建等级制,文化界也大搞所谓博士、博士后、院士、教授、专家、……,干部职称中的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助理师,医务界里的主任医师、医师、护士长,等等。甚至,演艺界的演员、体育界里的运动员、唱歌的跳舞的也有什么少将、中将之称的。整个社会完全搞资产阶级法权那一套,个个争名夺利,人人想升官发财。如今,听说董事长、总经理、老板吃香,又流行把某某长叫做老总、老板、还有叫老大的,真他妈的狗屁,可是,社会已形成风气了,积重难反了,你有何法啊!  

点评:认识明确,态度不端正,除了没有办法全是办法。  

   

   

 24 楼【柳鲲鹏】 于 2010-8-18 11:54:37 评论说  

军功最大的,吾认为是彭德怀,因为他指挥了抗美援朝!历史没有给别人机会,比如林彪、粟裕。  

点评:论功行赏是个无聊的话题,做事应该第一。  

   

   

 25 楼【子虚老人】 于 2010-8-18 12:01:49 评论说  

2楼不学历史,对本文进行瞎指责.
中囯共产党人,得亨天年者,其人品 英才 丰功伟业,非栗裕莫属.彭德怀乱放炮,被人打死落井下石,不得善终.庐山会议是他发起对粟裕批判的因果报应.陈云对髙岗应冋心有愧.越老越糊塗.后来是个糊凃蛋.
粟祫以他髙尚的品德,藐视"官本位",诠释了一个真正的共产人的伟大信仰和情操.  

点评:同意;  

   

   

 26 楼【zengyiz】 于 2010-8-18 12:09:20 评论说  

在毛的心目中,第一战将是准备打仗挂帅出征的,从解放战争后期到文革,粟无疑是这么一个角色。淮海、攻台、抗美援朝,甚至在文革中几乎所有帅都受到冲击、林沦为政治工具的情况下,毛周亲自保粟,都是这个问题的明证。粟也不必和那些徒有虚名的帅来比较。  

   

   

 27 楼【山野老叟】 于 2010-8-18 12:20:56 评论说  

宇太先生:你在文中说总前委"只不过是实际上的总指挥粟裕的后勤部和联络站"的说法有误,请看下面文:                                                       淮海战役的指挥机关不是总前委--淮海战役总前委辨析   

点评;认真读书学习的人。  

   

   

 28 楼【前朝遗民】 于 2010-8-18 12:27:37 评论说  

人家说淮海战争的设计都是粟裕,毛主席他们当时设计了一套,粟裕认为不妥,亲自跑到毛主席那里和毛主席谈了三天,最后毛主席同意他的方法,粟裕既是淮海战役的设计者、也是执行者。
邓小平这个人其实是个没有主意的人,在挺进大别山的时候,他忠心执行毛主席的主张,据说和刘伯承吵了三天三夜,刘才执行了中央的指示。
邓小平当头的原因是毛主席认为在关键问题上,邓小平可以强压,我从来不认为圣人就没有对问题的看法,采用有效的方法执行他的主张。
粟裕后来被刘邓打倒,毛主席没有作为,顾及和粟裕数次让贤有关,有天大的功劳却不受封,顾及谁都有点想法,这也可能就叫权谋吧。
跟帖中把粟裕比李广,你就差了,李广就没打几次胜仗。  

   

   

 29 楼【ymxr】 于 2010-8-18 12:37:50 评论说  

粟裕让帅不是什么冤;新中国成立被排挤,才是冤;而淮海战役指挥之功被人抢,更是冤!  

点评:因为冤所以历史不应该让他受屈。  

   

   

 30 楼【PLA旋风】 于 2010-8-18 12:48:11 评论说  

毛主席当家家家喜,粟司令打仗仗仗胜  

点评:好对联。  

   

   

 31 楼【季忆】 于 2010-8-18 12:49:10 评论说  

让作践历史的趋炎附势的跳梁小丑们见鬼去罢,让以官位身份裁决功绩的政客们见鬼去罢,淮海战役的实质总指挥粟裕,在人民心目中永远是一座丰碑。    

点评:人民的眼睛也要有人去擦。  

   

   

 32 楼【庸不自扰】 于 2010-8-18 13:13:08 评论说  

我不懂军史,家里父母都是军人,现皆临近80。
粟裕被委屈的事不仅是现在回头在看,我父母说当年全军都在议论,几乎人所共知,这是绝对的事实。
但如果说粟裕曾反复辞帅,这事我父母作为低级军官并不了解,那是个保密的年代。若果真的如此,只能说明粟裕德才皆高。
看过不少回忆老帅的文章,尤其是对他们子女的文章更加关注。其中一个共同点,这些开国者几乎没人在自己的子女面前表露过自己的绝世武功,而且子女反复追问也不愿多说。记得好像刘伯承的回答只有一句:我是幸存者。
由此可见,在身边倒下过千万战友之后,战者对战争的理解和我们这些兴趣怏然的读者有多么大的不同。大谈战争中的所得甚至回报,对他们不吝诛心。
作为后来人,先辈之伟业是我们赖以站立的精神基础,足以骄傲地谈论,如今,甚至可以自由地评论。
然而,我们在其中唯有谦卑地低声细语的权利,却没有恣无忌惮大声指点的资格。无论你持有什么样的立场,对他们当年各自所选择的行为,一旦说过火了,就是亵渎,不仅亵渎个人,而且亵渎了一个时代。  

点评:所以要慎重的对待历史,不知道的就不要轻易发言,说话要负责。  

   

   

 33 楼【理无常是】 于 2010-8-18 13:34:43 评论说  

单论军事才能,林彪还是比粟裕略胜一筹的。有些人不要矫枉过正了。
老邓抢了粟裕的淮海战功是实情,但淮海战役本来是中野打主力的,后来被粟裕的华野硬抢去了也是实情。
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凡事都是有因果的。  

点评:干活要抢着干,请功靠后站,难道不值得尊敬。问题不在于让谁打,关键要看谁能打赢。  

   

   

 34 楼【trewq】 于 2010-8-18 14:28:24 评论说  

读过党史,略知皮毛,还有过奇想:刘少奇顺利接班,粟裕当帅,是毛泽东留给刘少奇的军事上的厚礼;邓小平当总理,是毛泽东给刘少奇政治上的厚礼。然而历史就是历史。后来,出现了彭德怀、刘邓、林彪之事,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首先,毛泽东在五十年代后期,有退居二线想法,客观上他已经推出了刘、邓。其次,十大元帅中战功卓著的彭、林、刘不是任何人能统驭的,尤其是彭、林。那么只有大将之首粟,刘统驭无碍。毛泽东时代的一代风云人物,个个都是云龙,都能在一方呼风唤雨,唯毛能够统驭。之所以后来发生人们所不愿意见到的问题,实际都与他们每个人的个性有关。特别是前苏联出现赫鲁晓夫之后,在路线问题上,刘邓触动了毛泽东的敏感神经,毛泽东是何等聪明之人,能坐视此类问题发生。于是发生一系列问题,让我们今天为之争论不休。邓在协调人的功夫上何等了得,粟在军事上何等了得。历史为什么会发生另外的东西,不是个人一厢情愿的,也许可以归结为他们个人的历史宿命!以上只是一种猜测,一笑了之,不可当真,历史唯物主义者是不能用假设的。  

点评:我从来不用聪明形容毛泽东,这两个字太肤浅,太幼稚。历史唯物主义怎么不能用假设?  

   

   

 35 楼【aiqing】 于 2010-8-18 15:24:14 评论说  

33 楼【理无常是】???  

   

   

 36 楼【多看多想】 于 2010-8-18 15:30:46 评论说  

DXP早说过,淮海战役是他指挥的,不过大家相信与否就是另一会事情了。
     粟裕是一代名将,之所以是名将,就是因为有毛泽东正确路线的指引,有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指挥和决策。王明时代粟裕指挥的北上先遣队还不是差不多全军覆没。可见正确政治军事路线,才是人民军队胜利的根本。指挥官很重要,担不是决定的因素。  

点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两者缺一不可。  

   

   

 37 楼【罗思鼎】 于 2010-8-18 15:52:12 评论说  

老粟是将不是帅,老粟面对的是“福将”刘峙和“二鬼子”杜聿明不是“小诸葛”白崇禧。  

   

   

 38 楼【yanzhi2】 于 2010-8-18 16:30:10 评论说  

乡下父母来电:家里种植的二亩东单90玉米至今还没结棒。上网搜索了一下这个现象在辽宁已经很普遍。请各位有识之士一起来关注这个问题。  

点评:迷路了。建议发主贴。  

   

   

 39 楼【dfyx】 于 2010-8-18 16:31:53 评论说  

唉,读邓选,小平说淮海战役是他指挥的,我不信。因为1990年中央军委,评定中国十大军事家时,他把自己评为第三位了,真是见鬼。  

   

   

 40 楼【宝浪】 于 2010-8-18 17:00:27 评论说  

历史就是经历之事,谁能篡改?贻笑后人!  

点评:不知所云。  

   

   

 41 楼【军旗飘飘】 于 2010-8-18 17:48:02 评论说  

淮海战役之前,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并,成立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和前委书记,粟裕任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共有36万余人。刘邓的中原野战军12万余人,由大别山挺进中原战场后被国民党重兵包围,腹背受敌伤亡惨重,12万大军仅剩5万余人。后来中央军委毛泽东命令将中原野战军合并到华东野战军实行统一指挥。
    1948年5月上旬,中央军委决定陈毅到中原局工作,并任命他为中原局第二书记和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5月21日,中央军委决定粟裕全权指挥华东野战军。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粟裕调兵遣将统帅全局。
    淮海战役共分三个阶段共65天,第一阶段11月6日---11月19日共建地15万余人。第一阶段结束后,1948年11月20日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事实证明“淮海战役的确是粟裕司令员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统帅全局。   

我父亲高运成是鲁中军区十四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参加了整个的淮海战役(属于华野八纵指挥)。父亲生前经常讲淮海战役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的岱庄阻击战。战前动员会后,干部们带头为自己挖坑,挖完坑后还自己躺进去量一量合不合适,再捡一块砖用刺刀刻上自己的名字,完事后用一段麻绳困紧了腰,在腰后边挽一个能伸进杠子的扣,以便抬尸。  

点评:补充历史的细节。好。  

   

   

 42 楼【梅花欢喜漫天雪】 于 2010-8-18 17:55:39 评论说  

林彪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都应该在粟裕之上,主席有时的表现是另有目的,也是为了避嫌。他与林彪是相知的,也可以说是知交,许多革命的特别是战争的重要关头,这种内涵就体现出来了,但作为党的领袖和革命军队的统帅在革命战友之间,不能有明显的亲疏之分,所以不考虑这个因素,是难以辨识其各种环境的言行举止的。我一直怀疑毛主席最后被同意参加长征,最终是林彪讲了话(没有找到根据)。如果是别人早就公示出来了,林彪成了反面人物,所以不好讲,还存在在档案里。林彪当时手握重兵,而且是红军的精锐红一军团,说话很有分量,其他人或不愿说、不想说,不敢说,有人就是说了也不顶事。只有忠于恩师,向往革命的林彪说话最合适,最有效。  

点评:提出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  

   

   

 43 楼【梦月石下】 于 2010-8-18 18:07:44 评论说  

顽石:
邓小平在1989年11月20日《对二野历史的回顾》中说:“淮海战役是二野、三野联合作战,用毛主席的话说,二野三野联合作战,不只是增加一倍两倍的力量,数量变,质量变,这是一个质的变化。淮海战役成立了总前委,由五个人组成,其中三个人是常委,我当书记。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权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自交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决定的。”类似的话,邓小平在1984年之前就讲了许多。我读过大量关于淮海战役的资料,确信淮海战役是粟裕直接指挥的。倘若不是厌恶某些人贪天之功为己功的反复自我表白,我想,一生从来不计个人名利,连元帅衔都坚辞不受的粟裕,绝不至于在晚年针锋相对地说出那句还原历史真相的话:“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粟裕的人格是高尚而伟大的,而某些人呢?顽石以为,宇太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和引发我们思考更多中国的深层次问题!  

点评:我们就是要这样一路思考下去,中国的希望就会明朗。

 

http://blog.sina.com.cn/guohunmaozedong 国魂毛泽东 博客

http://louguanlundao.com/ 楼观论道 网站陈永利主管

2010年8月20日16:18:2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