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个大课题——中国的绵延不绝
——中国的绵延不绝
2010-8-26
中国文化,按照 李约瑟 博士等文化大师的研究,是世界为数不多的24种文明传承有序、生成发展的古代文明之一。这种生命力是令中国人倍感自豪的事情。
但,我们也不必过于骄傲,正像四大发明,不必以此支撑华人自信心,变得有些张扬那样,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
中国文明的绵延,自有其内在的因子发挥不断生发的作用。但首先是中国的中原人并没有遭受灭绝的灾难。人多人在是根本。然后才是她的耐性与儒者从传承。
我想说的是,中国的文明传承,主要在于文字的载录。中国人重视教育,文化,好学习,才保住了五千年的传说与精神。正如犹太人那样不断复习着原有的经典,在生活中生发长青。儒学只不过是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书写进了文字载体,传承下来。儒者正如孔夫子言:述而不作。所谓玄学、理学、汉学、红学不过是新时期的新感知表述而已。这里感知的核心是阴阳交汇、爱心忠恕、忍耐压力,以最低的身段姿势生存;学习融合外来的力量,服务于社会,应对各种人为、自然的灾害。
犹太人的那种宗教情结,更是他们在分离、灾难面前达成内心的追求,认识到金钱经济的世俗力量,外在的能量,形成超于小圈子的社会力量。
文化文明是应对内外灾难的一种超越性追求,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会有不同的课题的多种视野的表现。
中国传统的三皇五帝文明传承,不是因为儒家忍耐的结果;而是中国各民族并未受到自然或战争灭绝的后果。中国文化文明形态是属于阴柔的、被动的、仁爱的,内敛于善恶有报的塑造。说得伟大些,就是母性的文明。
伟大的文明总是以其超越生存本身的精神追求而超出了面对的灾难,而绝处逢生。只有那些超越才高出生存,产生了具有人类整体性的力量。正如马克思主义必然会胜利一样。那才是统一人类的文明。光靠传统因子,中国不足以统一人类的精神,必须凤凰涅槃一样地在科学共产主义中使得文明超越技术性的狂躁性格,活化出中国人固有的仁德、勤劳和智慧。
智慧是一种灵性,但人的智慧只有上升为伟大的哲学,才能具有完整的智慧力量。这也是古希腊人让人念念不忘的原因: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慧胜过爱我师。
真理将超出个人的、民族的、国家的利益,而达成人类整体统一的共识。真理不是个别的具体真实,而是人类塑造未来的合理同构的、对全面整体的把握。
中国文明是母性的,但愿她能同化其它,生成新的共产主义文明抚育的人类美好未来,这就是我的寄托。
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实践,为中国塑造出了未来的轮廓。改革开放若能不负劳动人民的重大付出,真正把握科技与马克思主义的精粹,那是最好不过的。当权者是否想过这样的文明传承问题的实质内容呢?
古希腊哲学家曾经梦想的“哲学王”的出现,不应该是不合理的飘渺失效,合理的就应该变成现实,这也是黑格尔的合理性言说。
生产力达到一定高度,需要更为重要的意识形态革命。战略决定成败,不能失去了人类精神的感召力,这是毛泽东思想战无不胜的根本。
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不能仅仅寄希望于科技、吏治,必须有制高点的建立,这就是自我强化的毛泽东思想的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