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革命的方向,强弱的根源

火烧 2010-08-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8
文章探讨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的重要性,强调理论成熟与群众结合是革命成功的关键,分析历史经验并展望新时代革命理论的发展。

革命的方向,强弱的根源  

(作者按:本文是《资产阶级VS无产阶级:孰强孰弱,去向何方》的续篇。前篇主要围绕世界资无两大阶级的矛盾斗争的内外部特点展开历史论证,本篇则意在突出革命理论在调节无产阶级由自发革命向自为革命的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希望得出社会主义继续革命的理论线索。诚为抛砖引玉,盼马克思主义同志者更正与批判。)

当代为什么没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因为没有强大的革命组织。为什么没有强大的革命组织?因为革命理论不为群众接受。为什么革命理论不为群众接受?因为革命理论不够成熟。为什么革命理论不够成熟?因为革命理论脱离群众实际。

一切伟大的、彻底的、巩固的革命运动必然存在一个较长时期的革命准备。这个革命准备,其实就是革命组织与革命群众的逐步结合过程,也就是革命理论与群众思想的逐步结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革命理论和群众思想都在慢慢地发生变化;革命理论从不实际、不完整、不统一的初始理论演变为实际、完整、统一的成熟理论;群众思想从不觉悟、不团结、不主动的落后状态演变为觉悟、团结、主动的进步状态。当群众思想顺畅地接受革命理论的时候,也就是当广大劳动群众热烈地支持革命组织和骨干的时候,革命运动的主观条件才算具备起来。

在世界资产阶级与世界无产阶级的矛盾斗争运动过程中,只有当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运动的主观条件具备的时候,世界局势才会趁着世界资产阶级的罪恶统治所形成的革命运动客观条件的具备而得以向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向大发展,而只有当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理论率先在实践中成熟起来,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运动的主观条件才有具备起来的希望。

纵观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可以再一次印证这个观点,那就是先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再有宏大的革命斗争,先有火星般的革命准备,再有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只有革命斗争和革命运动才能换来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政权。尽管在20世纪的晚期,由于资本主义从科技到理论的新发展,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似乎陷入了“中断”,但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认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是个连续的过程,暂时低潮的根本原因不是领袖的去世或敌人的瓦解,而是用以指导世界无产阶级在新形势下的革命斗争的革命理论的不够完善甚至缺失造成的。造成这种理论上的不完善或缺失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要矛盾暴露的还不够明显,矛盾演进方向还很模糊,新的阶级矛盾的主脉还很难为马克思主义者所总结和把握。即使有伟大领袖极度高瞻远瞩的预见,也仍然不为多数人理解。21世纪,资本主义生产的飞速发展,大大缩短了观察历史、总结历史、把握历史的总进程,过去的历史和当今的现实已经允许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为新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进行初步的总结分析了。

从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始入手分析,看看社会矛盾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转化。

随着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政党中享有特权的官员,必然会因为现实条件的变化而萌生权贵主义倾向,当权贵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无产阶级的特权官员就必然会形成一个权贵利益集团,这个集团是剥削、腐化、反动的新代表,这个集团通过手中掌握的特权来保护、维持和扩大自己的各种利益,这个集团与广大劳动群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随着矛盾的发展,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也在向权贵集团专政的国家机器逐渐转化。权贵集团对外标榜自己是“无产阶级专政”,但对内不再从劳动群众的利益出发,而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统治,抵制一切有损于其利益的革新。权贵集团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这一矛盾是贯穿于整个社会生产和社会分配领域的全社会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决定着其他的社会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酝酿着新的社会危机。需要强调的是,权贵集团从萌芽到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从隐形到显形的渐变过程,在这个过程的初期,不仅劳动群众难以觉察,就连权贵集团内的特权分子也感觉不到。这些特权分子要么觉得自己享受的特权理所应该,要么就对自己享受的特权浑然不觉;开始的时候,他们更多地是基于巩固和服务无产阶级政权的美好愿望而不自觉地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利益,不认为这是社会矛盾的潜在演化,后来,等到他们的利益与群众的利益产生冲突,而要消解冲突又必须出让自己难以割舍的利益的时候,维护特权和利益就成为一种自觉的愿望了。也就是说,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慢慢稳固下来,稳固之后即使某些特权分子有所醒悟,面对既得利益的取舍权衡,愿望也会屈从于现实,局面也便难以扭转。所以,权贵集团由隐化到显化的演进过程,其实就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在革命胜利后的逐步分化过程,这一过程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这个历史趋势只会因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新发展和新实践来改变,如果没有新生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观,这一趋势必会自发产生并愈演愈烈。权贵集团是被历史悄悄地推上了自己曾经反对过的统治者的位置,而当它明白这一切的时候,它开始可能会有所悔恨和自责,但回到现实中之后,它必然又会与以往的任何统治者一样,为维护和延续自己的统治而竭尽全力。

权贵集团与劳动群众的矛盾必将引起新的社会危机。权贵集团要缓解社会危机以维系自己的统治,就要主导一条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当然不能有损权贵集团的利益,因此就不能朝向无产阶级专政的方向。这条道路要朝向权贵集团利益扩大的方向,因此必然要促进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向权贵集团专政的国家政权的矛盾转化。在转化中,无产阶级专政的各项制度必然会被权贵集团视作阻碍其特权保有和利益扩大的根本障碍,为了去除这个障碍而又不激化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这个集团除了想尽办法巩固已有的特权、严防广大群众的反抗运动之外,必然会采取相当的措施来逐步瓦解无产阶级专政的各项制度,这时候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各种措施就会派上用场。因此,唤醒资本主义倾向其实是权贵集团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权贵集团为了既能保住自己的特权和扩大自己的利益又能有效地缓解社会危机,极其需要来自民间的社会残存和新发的资本主义倾向的支持,极其需要利用资本主义政策来瓦解无产阶级专政的各项制度。因此,在权贵集团与劳动群众的矛盾发展过程的初期,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向权贵集团专政的矛盾运动过程的初期,权贵主义与资本主义走向联合,政权与“民心”结合起来,一起向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发起进攻。随着进攻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逐渐退缩,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框架下,权贵集团进一步演进为权贵资本主义集团,而社会残存和新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民间的私有业主就会逐渐形成一个新生的自由资本主义集团。权贵资本主义集团与自由资本主义集团联合起来掠夺劳动群众的劳动果实,旧的权贵集团与劳动群众的矛盾演变为新的联合集团与劳动群众的矛盾,也就是新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这一旧矛盾向新矛盾的演变过程,也就是特权私有和民间私有的联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个资本主义集团之间的联合并不是固定不变和牢靠巩固的,随着自由集团的发展壮大,自由集团必然会为了争夺利益而与权贵集团发生激烈的斗争,这一斗争必然会充斥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社会领域;但是,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始终要从属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当资无矛盾缓解或平和的时候,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会变得剧烈起来,当资无矛盾尖锐和激烈的时候,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会变得和缓下来,特殊情况下两个集团还会走向合流。

因此可以说,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权贵主义倾向和社会残存和新生的资本主义倾向,是社会主义革命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内新生阶级矛盾的意识形态根源。旧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在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后,不会直接转化为新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新的资无阶级矛盾是逐渐萌发并慢慢巩固发展起来的。

按照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自由资本主义必然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对于权贵资本主义集团和自由资本主义集团所组成的联合集团而言,自由资本主义集团必然会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集团,如果资无矛盾不激烈不会对联合集团的联合统治产生大的冲击,那么权贵资本主义集团和垄断资本主义集团之间的矛盾将会发展。发展的结果必将是新生的垄断资产阶级的诞生。

在整个资产阶级发生斗争、联合、分裂、整合的过程中,无产阶级劳动群众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在发生着分裂与整合、斗争与联合。在权贵集团与劳动群众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受权贵主义思想干扰的劳动群众中的一部分,会通过各种方式主动向权贵集团靠拢,这群人中的一小部分将进入权贵集团成为特权分子,一大部分必将被权贵集团抛弃回到劳动群众中;当民间的资本主义倾向开始萌芽的时候,受权贵主义压制的劳动群众中的一部分,会把握并迎合这个潮流,通过各种方式走向自由资本主义集团,这群人中的一小部分将进入自由集团成为有产分子,一大部分必将被自由集团抛弃回到劳动群众中。这两种被权贵资本主义集团和自由资本主义集团淘汰的人,虽然生产地位处在劳动群众的层次上,但是思想意识却保持、留恋、残存着资本主义倾向。这就是劳动群众内部的矛盾斗争的根源,只要劳动群众没有在思想上完全转化为无产阶级,那么这种造成矛盾的资本主义思想根源就必然长期存在,而且还在每天大量地自发。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运动过程中,资本主义倾向是无产阶级内部斗争的思想根源,它使得无产阶级分为革命和改良两个集团。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个框架下,这两个集团的目标将因为相同的生产地位和经济基础而变得统一,那就是都反对资本主义,但是在具体实现社会主义的方式上,两个集团却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对应于资产阶级的两个集团,无产阶级可以划分为革命社会主义集团和改良社会主义集团。资产阶级那边在权贵资本主义集团与自由资本主义集团联合的时期内,无产阶级这边是革命社会主义与改良社会主义的联合。两个联合相互斗争。当资无大矛盾和缓的时候,不仅权贵资产阶级与自由资产阶级之间的小矛盾会深化,革命无产阶级与改良无产阶级之间的小矛盾也会深化。反之,当资无大矛盾激烈的时候,两方的小矛盾就会趋向和缓甚至走向合流。同样,按照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完全可以预见,当自由资本主义集团演进为垄断资本主义集团的时候,改良社会主义集团也会演进到革命社会主义集团中去;当权贵集团和垄断集团整合为新的垄断资产阶级的时候,革命集团和改良集团也会相应地整合为新的革命无产阶级。

从对整个的两大阶级的演化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在权贵主义刚开始萌芽、权贵集团正在形成的时候,无产阶级政党(此时的无产阶级政党还是由特权分子和劳动群众共同组成的)内部能不能产生阻止权贵主义发生的新的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或新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如果能产生并在社会实践中行之有效,那么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之后的两大对立阶级的分化形成,避免社会主义被资本主义复辟;如果不能产生或在社会实践中行之无效,那么就根本无法扭转无产阶级专政被权贵主义专政转化为资产阶级专政的历史趋势。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此时的新的革命理论要符合此时的社会矛盾现实,即权贵集团与劳动群众的矛盾,因此就不能简单地将针对成熟资本主义社会内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革命理论运用到这里,这就特别需要对主要针对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列宁主义理论进行大发展,进行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巩固时期的革命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伟大领袖毛泽东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这些贡献现在看来仍然是一个系统理论的初步完善,并不是整体完善。如果说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指出了共产主义实现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向的话,那么就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三位革命导师彻底完善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并且指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方向,而伟大领袖毛泽东又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上指出了社会主义继续革命的方向,至于社会主义继续革命理论的完善,则留给了后人通过实践来实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