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五六十年代人追求精神幸福八九十年代人是为钱而活着

火烧 2011-12-07 00:00:00 网友时评 1037
文章对比五六十年代追求精神幸福与八九十年代为钱而活的现象,强调当时劳动人民将国家视为家,精神饱满,而今物质丰富却幸福感缺失,揭示社会价值观变迁。
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范伟把得到拉屎的位置当做幸福,大庆大寨人把劳动奉献看做做幸福,这样的两种幸福观是孑然不同的,因此,我现在说,两种人没有资格讨论我这样的话题,第一种,就是那些死不改悔的人群,他们那时生活在群众监督之中,现在被金钱包围着。他们体会不到我们的幸福,第二种人是没有那时生活对比和经历的年轻人,因为他们对那时的情况是道听途说,而且多是听走资派说的污蔑言辞/
 
当然了,我说的也不一定权威,可是我客观地事实求是地说,而且说那时,说现在都是说大多数人的事情,绝对不说少数人群的感受和幸福。
 
自从出现人类,就没有穷人,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氏族社会,大多数劳动人民是为头人族服务的,奴隶社会,大多数劳动人民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封建社会,劳动人民是皇帝的依附品,劳动工具。蒋介石时是官僚资本主义,是地主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的年代,唯一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是49年共和国成立,那时是劳动人民开天辟地第一次把国家当做自己的财富时刻。
 
正是因此,人民的生活,人民的精神状态才无与伦比,是小人之心度不了君子之腹的,我们不妨说几个例子,为什么那时生活比现在贫穷,可是人们生活却没有感到压力,吃着玉米饼工作生活精神气十足,因为他们把国家当做了自己家,一草一木都那样亲切,那时几乎没有豪宅,低矮的毛草屋里却冒出滚滚的热气,牛皮纸的窗户缝中传出欢乐的笑声,人们没有绸缎皮衣,吃着玉米面干粮,在社会主义 企业里大干快上,没有物质刺激,没有奖金发放。更没有美女相陪,人民的干劲非常地大,刚刚建国。我们就敢于和世界第一抢盗国家对抗,出兵朝鲜保护越南,而且没有失败的战斗。
 
通过这些我们反思,治国上策是争取民心,而绝对不应该满足少数统治阶层的快乐,如大多数劳动人民盖完楼房却买不起住,不劳动的人却豪华奢侈,一个明星台上蹦达几下,喊了几嗓子,就会腰缠万贯,与众不同,而且他们的演出没有劳动人民能够看得起的。这就不难看出了谁吃苦,谁快乐了吧?
 
不信我的所说,我们可以对比分析,新中国成立时,人民靠精神活着,靠自己劳动创造物质条件,靠平等关系友好相处。所以苦也不觉得苦,累也不知道累,穷欢乐。幸福十足。因为他们是到了自己家,破覃烂罐,却是自己的啊,所以工作生活起来有奔头有希望,我们再回头看现在,高高的大楼不是我们的,繁荣的市场商品都是高价的,豪华的轿车我们坐不起,美丽的爱情没钱买不来,领导干部的位置没有穷人地,富二代招摇过市内人敢惹,自己开尝没权没势,只好打工怕不给工资,只好低三下四装老实,大气都不敢多喘,
 
你说哪个是幸福?
 
我们再看,大街上,深山里,荒地上,种田的,拉车的,站柜台的,开饭店的,补鞋的,骑摩托车的,南来的,北往的,那有一个不是为了那一点点钱的,他们这样快节奏,三步并做两步走,目的没有别的,都是为了钱,因为没有钱就没有一切,有了钱也不一定幸福,把人们引上这道,谁之过?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