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向缅甸伸出“橄榄枝”,福祸两难知
近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结束东亚峰会之后,向缅甸伸出“橄榄枝”,对缅甸进行了56年之后的破冰之旅,开始对缅甸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自1955年以来,由于中缅关系比较密切,美国就一直对缅甸报排斥和仇视的态度,实行全面的经济技术封锁和制裁等歧视政策,特别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指责缅甸军政府独裁,迫害民主人士,对缅甸实行对前军政府成员的旅游禁令等一系列严格的经济制裁措施,并把驻缅使馆降为代办级,在克林顿和小布什时期,美国还强行在安理会表决缅甸问题决议草案,使得缅美关系长期处于冰点。
那么,是什么原因突然改变了美国的态度,让美国重新确定与缅甸外交政策的基调,五十多年后突然向缅甸伸出橄榄枝,把酒言欢,续写以往亲密?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随着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水平提升,美国重新审视战略版图,这是美国亚太战略的一个步骤。 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峰会前曾撰文指出,未来十年亚太地区将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心。自去年以来,随着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战场的基本完胜而逐步撤军,美国就开始进一步加强在亚太的主导地位的一系列部署(或者说是围堵中国发展的部署)。先是和日本。韩国等盟友频频在中国周边军演,显示肌肉,进一步加强在日韩的军事势力存在;继而以南海争端为借口,煽动忽悠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纠缠,妄图把南海问题国际化;奥巴马和希拉里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东盟峰会、东亚峰会等国际会议上,不断发话美国要承担起领导责任。傻瓜都知道,这是美国害怕中国快速崛起,威胁到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而采取的一系列围堵中国发展的棋路。
这里我们先不说美国在亚太围堵中国的意图,单看美国对缅甸伸出的橄榄枝,对缅甸的未来也是福祸两难知。首先,美国到缅甸去访问,并不是以一个平等友好的态度出现的,希拉里仍然是美国一贯的一幅盛气凌人的姿态,以一幅教师爷上课的姿态会见缅甸领导人的。第一,尽管美国对缅甸的外交姿态有所软化,但是美国并没有取消对缅甸的制裁措施,所有制裁措施仍然执行。第二,美国政界对缅甸事务也并没有改变其居高临下的态度,从建立民主制度、公开核计划到释放政治犯,依然维持着对缅甸政府的高压政策。第三,希拉里要求安排一天单独会见缅甸刚刚被释放出狱的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与昂山素季共进晚餐和商量缅甸的民主改革事宜;第四,希拉里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要求缅甸做更多的事,特别是在民族和解,民主改革、尊重人权、释放政治犯等方面。
美国对缅甸50多年的经济封锁和制裁,导致缅甸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受制裁的影响,缅甸不仅无法从欧美国家进行正常融资,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难以向缅甸提供金融援助。正在缅甸访问的希拉里说,一旦缅甸继续推进改革,美国将考虑解除对缅甸实施了数十年的制裁,并恢复向缅派遣大使。美国媒体说,这是“奥巴马和希拉里在缅甸的一场赌博”,奥巴马则断言这次“赌博”将在五十年后带来“红利”。这红利无疑是美国与中国争夺对缅甸的影响力,试图把缅甸变成美国的盟友,真正形成对中国地缘战略的包围。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金灿荣的话说,美国现在拉拢缅甸,是一箭双雕:一是美缅关系正常化对它整个搞好与东南亚关系非常有帮助。二是抗衡和削弱中国对缅甸的影响。三是奥巴马为明年大选争夺选票捞取国际影响资本。
缅甸需要考虑的是,付出怎么样的代价才能让美国满意,完全按照美国的线路图对缅甸进行改造,缅甸的现任领导人是否能够接受,改革后这些领导人何去何从?这个国家何去何从?改革后这些领导人将是什么样的命运?缅甸这个国家将是什么样的命运?如果不按照美国意图改革,缅甸将面临什么样的处境?
我们知道,美国西化颠覆一个国家通常的步骤是:首先抹黑和妖魔化这个国家,然后对这个国家实行一系列严厉的制裁措施,其后帮助支持国内反对派起来闹事,美国直接派人去指导反对派怎么样游行,怎么样和政府对着干,或者把反对派骨干送到美国培训等,闹到一定程度,最后直接派兵对这个国家进行军事干预,颠覆这个国家,扶持一个亲美的傀儡集团党政,随时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行动。
因此,这次美国打破50多年的坚冰,派出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缅甸,这究竟是向缅甸伸出的橄榄枝,还是插进缅甸眼睛里的一根刺棍,缅甸今后是收获福还是祸还两难未可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