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列宁的政治遗嘱
重读列宁的政治遗嘱
1922年12月23日至1923年3月2日,病榻上的列宁不顾疾病的折磨,开始口授《给代表大会的信》等8篇书信和文章,直到1923年3月5日,列宁病情急转直下,丧失言语功能。作为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病中的列宁从没忘深刻反思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因此12月23日,决定口授一系列札记,把他认为“最重要的”、“使他焦虑不安”的想法和考虑写出来。这封信被后人冠名“政治遗嘱”。信里说道:“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十天后,列宁又补充了一段。“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建议任命另一个同志,“这个人在所有其他方面只要有一点强过斯大林同志,这就是较为耐心,较为谦恭,较为礼貌,较能关心同志,而较少任性等等。”列宁还谆谆告诫:“这一点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想,从防止分裂来看,从我前面所说的斯大林和托洛斯基的相互关系来看,这不是小事,或者说,这是一种可能具有决定意义的小事。”后来“不可容忍”的事还是发生了,托洛斯基被驱逐出国,40年在墨西哥遭暗杀。三十年代的血腥大清洗,屠杀了大量忠诚的革命者,僵化的不受监督的体制日益骄固,这也进一步孕育了后来苏联的败亡。
回望历史,感慨万千。我想请同志们好好想想,为什么革命导师列宁没有提忠诚啊,坚定啊,远见啊,魄力啊,特别说到很多人以为只是微不足道的性格问题。不能否认,斯大林同志是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领导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为工业强国,打败了法西斯,为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斯大林就是俄语钢铁的意思,他意志坚强,信念坚定,富有远见卓识,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相当的理论造诣。斯大林出身格鲁利亚一鞋匠家庭,十几岁就投身革命,曾7次被捕,又多次逃脱,和那些归国的职业革命者比,斯大林更象工农大众的自己人。正是斯大林的非凡经历,和在革命战争中的赫赫战功,他逐步成长起来,并成为列宁领导集体的5人之一,后来又作为列宁的党务助手被选为总书记。但列宁为什么依然“焦虑不安”,粗暴的性格缺陷会带来什么。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对真理的认识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时时刻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能不断接近真理。由于性格问题可能堵住了很多通往真理的大门。这是性格对真理的认识和谨慎决策的影响。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工作中要和很多人打交道,坚定的,动摇的;粗鲁的,文雅的;等等。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权压人。如此种种,由于我们不注重工作方法,可能会把很多人推向敌人一方。这是性格缺陷的第二个影响。在任何时代,都会有投机钻营之徒。那些没有良好的操守,惯会见风使舵,察言观色,恰恰能在脾气暴躁的领导手下,飞黄腾达。无他,因为他们没有原则,就没有顺着领导意图改变而导致的自我的道德冲突。这是性格缺陷的第三个坏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得承担我们的历史,不可逃脱,无法选择,所以我们需要广阔的胸怀,从善如流的品格,虚心接受意见,不断修正错误。但有些人可能由于性格问题,更为固执。这会一步步加重错误的包袱,只到被压垮。
抚今追昔,令人深思。每一个同志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要忘记,戒骄戒躁,加强修养,只有本着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加强学习,努力克服知识上,性格上方方面面的缺陷,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想想文革,教训深刻。文革有混乱,不可否认。虽说有形形色色人的捣乱,但很多热血青年的冲动是不是也是要认真吸取的教训。我们对伪满皇帝,对各类战犯都能实行人道主义,可有人对很多知识分子却无情羞辱,这导致了一批人的自杀。这反过来,成了敌人攻击的口实,也拉远了和部分群众的距离,这个教训还不够深刻吗。我们要旗帜鲜明的反对任何肉体迫害,精神羞辱。共产党人的目标很明确:埋葬私有制。对剥削阶级个人及代言人,不搞肉体消灭,只有精神改造,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文化遗产,不能只简单看为剥削阶级腐朽生活的代表,那也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有些同志不认真吸取教训,不承认失误,只会空喊口号,这样只能更疏远群众。现在和十月革命时期有很大不同,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受教育程度也越来越高,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更会受到抵触,没有相当的知识储备也无法说服他人。我们的同志要努力学习,要认清时代的需要,只有以满腔的热情,坚定的信念,足够的智慧,恒久的耐心,文明的举止,勤奋的工作,才能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