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小文人的酸腐与小女子的醋意

火烧 2011-12-03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围绕小文人的酸腐与小女子的醋意展开,结合传统文化与食物文化,探讨陈醋在饮食中的重要性,同时引申至文人酸语与情感表达,体现饮食与情感的深层联系。

国人喜于餐,精于食,工于烹饪,讲究色香味。一餐下来,浩浩荡荡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尽在一举一动,尽在一言一语,尽在杯光酒影中。  

餐,不必是山珍海味,也不必是皇家秘制,萝卜丝,小鱼干,哪怕是不起眼的豆腐块,也能上得了台面,变着戏法几番风光,风光。  

有一样东西忒不起眼,却少之不得。盛之的器皿煞是小巧,搁在眼前,不致多余,不致碍眼,也不致碍手。正是这点儿玩意,却是少之不得,动筷开戒前,定先得吆唤上:多来点。  

就是这点儿玩意,通体色黑,清澈明亮,呈液态,就唤作陈醋。醋,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说是原始人拣来的果子,烂在存粮洞里,天然而成;另一说是画虎不成反类猫,本是酿酒,却成了酸味,却成了佐餐的配料,却成了佳肴的美味。要说吃醋,一个字是酸,却是好生开胃,都说越酸越好。说是有软化血管,预防肠道疾病,美容减肥,保健强身之功效。说道这儿,不禁也牙齿泛软,津液生水。  

“他那口子是坛醋罐子,挺会吃醋的。”这话的意思是说女人最爱吃醋。其实吃吃醋也不是什么天大的毛病,女人吃他男人的醋,恰恰是爱之深所致,恰恰是护己之短,恰恰是保家卫园。当然,吃醋的分量大了,吃醋的凶劲出人意料了,那就有点儿过了,男人大丈夫的高大气概,活生生地给醋趴了,酸软了。哈哈!多丢人的面子问题啊!  

提到面子问题,不觉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那褂长衫衣,熬了青春,熬了白发,熬了背驼,能不酸吗,就是那些饱学诗书,高中会元的老少爷们,哪个不是付出一身汗臭之酸。所以说自古文人多酸语,便也情理之中了。  

老的孔乙己那褂长衫早已脱下N多年了,但新的孔乙己一样是醋缸里腌制的,新老孔乙己们皆一路货色,自命清高,死要面子。常常自以为是,自以为了不得,天下事那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哪怕是地球上被遗忘的疙瘩角落里,也能淘宝出几多声色来,到处显摆,好为人师。尤其擅长于长篇阔论,那是洋洋洒洒,却不知所云,一脸雾水。  

传说宋太祖赵匡胤问赵普:为何是“朱雀之门”,而不是“朱雀门”。赵普答曰:之字助词也。赵匡胤冷笑:“朱雀门”多好,非要之乎者也。文人就会搬弄文字,酸气十足,多此一举。  

据说,老毛专和酸腐的文人过不去。一是立场问题,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二是脱离实际的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首先是为工农兵的”,“教育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行文杂说至此,对于小文人的酸腐与小女子的醋意,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对于孔乙己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011.12.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