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曝光资本主义的若干罪恶

火烧 2011-11-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揭露资本主义罪恶,如过度包装、资源浪费、金钱至上等,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批判资本主义对社会公平和道德的侵蚀。

曝光资本主义的若干罪恶

关于资本主义的罪恶,各种文献和有识之士多有论述,我不想多说。概括起来是:解放私欲、唯利是图、弱肉强食,掠夺、血腥、虚伪、欺骗、颓废,等等。共产党的诞生就是为了消灭私有制,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英勇奋斗28年和流血牺牲,赢得胜利,东方破晓,中国人民继续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然而,道路是曲折的,寄生虫们总想找回失去的天堂。共产党内滋生了走资派,毛主席虽然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却遭遇了背叛。毛主席逝世后,有一个大的行动,文革即结束。然后,篡权者动歪脑筋,把社会主义染上色,成为事实上的资本主义,善良的人们都被忽悠了。当我们明白之后,曾为建设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就不该为发展资本主义助力了。

人生在世,都有吃喝拉撒睡,谁也离不开物质生活,也就是要消耗资源。对每一个人来说,公正、公平是理想。曾经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曾经有“阶级仇,血泪恨”;有“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还能让人吃人的社会回来吗?

据我肤浅的体会,所谓资本主义就是运作资本;一切向钱看,金钱主宰一切;随之而来的是丧失人性,道德沦丧;乐此一生,他人、祖宗、儿孙全然不顾。结合我的观察和体会,从几个较小的角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过度包装是资本主义的罪恶之一

产品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使其不易变质,方便运输和保管,也可以追求美观。但过度包装的问题愈演愈烈,除了虚假、骗人、敛财,不知道还有什么作用。拿月饼为例,包装花里胡哨,里三层外三层,纸张、塑料、金属盒,得耗费多少人力和物质资源?只不过是一种食品,吃的时候费事不算,剥下一大堆包装品,全进垃圾箱,大大增加了处理量。近年来,一盒月饼起码百元以上,有的几百元,几千元,其实真正可用的大多不值10元。显然,过度包装是极大的浪费!

盒装月饼已经不是单纯的食品,买的人多数是作为礼品。按人之常情,加传统习惯,无可厚非。既是礼品,花钱的人就不在乎贵不贵,若不贵就觉得拿不出手。而且大多是花公家的钱,长送礼人的脸,是一种交易行为。严格来讲,超常规送礼是变相的贿赂。但真正买单的是谁呢?——老百姓嘛。

有一年我回老家,带回几盒果脯,系北京特产,包装挺漂亮,送给邻居家小孩子一盒。盒子不算小,人家给孩子打开一看,只有一点点东西,大约占盒子容量的30%左右,显然是蒙人,让我好不尴尬。盒子大,东西少,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药品也大多如此。浪费材料,多占空间,其必要性究竟在哪里?究其动因是,这样干可以给人造成错觉,以为合算,他们能够多赚钱,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赚钱是第一要务,至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他们并不关心。所以说过度包装是资本主义的罪恶之一。

毛主席曾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反对过度包装,也喊了一些年头了,据说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为什么治不住?为什么有市场?一是思想观念没转变;二是既得利益者千方百计维护;三是治不住腐败;四是管理层手软、渎职。我们平民百姓只能宁可不买。

我不迷信“名牌”

许多人迷信名牌,追求名牌。最典型的是当年某些新潮青年时兴戴蛤蟆镜,不惜牺牲视野,商标不撕掉,据说是为了显示身份,有相声演员调侃说是“白内障”。太虚荣啦!

某些产品之所以能成为名牌,当然是产品质量和服务好。问题是价格和价值太不成比例。比如一种产品,按质论价,一般市场价是100元,名牌产品顶多值150元,却要价几百元。赚钱容易的人们不打算盘,而且能彰显“身份”。这和过度包装是一个道理,可是公平何在?特别是有的“名牌”是靠广告忽悠出来的,让老实人上当受骗,甚至在同行业中搞霸权。大笔广告费谁买单?——肯定是消费者。如果媒体总宣传名牌,可要多加小心,弄不好就成为冤大头,为心术不正的人提供赞助费,是制造分配差别的一种手段。

最为严重的是,洋奴们不断忽悠,似乎什么都是外国的好,许多名牌都是外国名字,压得民族产业不能抬头。一说是进口货,就身价倍增,其实国产货也次不到哪里去。有意思的是,唯独带鱼是国产的好。商贩们是这样吆喝:“舟山带鱼,国产的!”质量过得硬,何止是带鱼呢,为什么总是迷信洋货!

许多产品不耐用,也是一种“创新”。有人解释说:如果总不坏,挣谁的钱?简单一句话,便把奸商们的灵魂暴露无遗;为了赚钱绞尽脑汁,不择手段;仍可归结到掠夺资源上去。

我不迷信名牌,靠自己的眼力,讲究实用性,关注物有所值。市场经济是资产阶级的表演舞台,不能总听他们忽悠!

知识产权是怎么回事?

所谓知识产权,往往和创新联系在一起。有人付出了智慧和劳动,有所建树,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劳动所得和其他人可以有差别。但有人不顾科技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只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所突破,却认为完全属于自己,依靠什么《专利法》,取得知识产权,垄断科技成果。所得报酬远远高于普通劳动者,也是价格和价值严重分离,分配非常不公平。假冒和盗版现象屡禁不止,不能说于此无关。

比如,一本盗版书卖5元,肯定有利润;而正版书的定价是30多元,让人怎么选择呢?即使把道理讲出千条万条,把保护知识产权喊得震天响,有几个人愿意付出超过五六倍的价钱呢?保护一些人成为大款么!什么人都写书,只要有路子,或人有知名度,经过一番炒作就能扩大发行量,赚大钱,这样的“知识产权”也值得保护么?在自由竞争的社会,分配极其不公,假冒难说没有自我保护的性质。

在前30年,是社会主义大发展时期,在全国范围内互相参观学习成为风气。大公无私,交流经验,是否能促进科技发展?是否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可是,改革开放以后还有这种事吗?搞知识垄断,不是禁锢生产力么?何者落后,何者进步,昭然若揭。

记得在校学习的时候,个别功课较好的同学不愿意帮助别人,他要独领风骚;其狭隘、自私的人格为众人所不齿;怎么现在又提倡起来了!

农民种的蔬菜卖不出去,谁之过?

有史以来,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农民最苦,只有毛主席最关心农民。解放后的许多政策都是保护农民。比如搞农村合作化,农业机械化,就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存状态。计划经济有时制约自由发展,但市场经济却往往让人倒霉。把农业生产搞得也像赌博一样,有的能赌赢,有的却赌输。摸石头过河,有人不免呛水。

农民是弱势群体,信息不灵,手段有限,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改革者硬是把农民的组织拆散,名为八仙过海,实则没头苍蝇。今年内蒙某地土豆种植过量,卖不出去;山东大葱遭受同样的命运。当地农民辛辛苦苦一年,不一定能保本,日子怎么过?如果能计划一下,何至于此!我们应该知道这叫什么主义。

在农村也出现了经纪人,就是村里有路子的、能说会道的,联系外地贩子收购农产品。经纪人和贩子互相勾结,挑三拣四,搞猫腻,占农民的便宜。他们平时游手好闲,收获时忙一阵子,其所得却远远高于面朝黄土背朝天、流大汗的劳动者。天理何在!

说是先富带后富,达到共富,但培养的意识形态却是极端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弱肉强食,完全没有共富的思想基础,所以如今有人说,这是一个伪命题。

《劳动法》是为谁制订的?

我不知道搞垮国企,大批产业工人被迫下岗是不是合法,许多私企根本无视《劳动法》却是事实。如法定节假日、劳动时间、加班报酬、劳动保护、劳动合同等等,完全不符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但只要老板和主管部门拉拉关系,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劳动法》是为谁制订的?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由谁保护?改革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真是越来越糊涂了。有人说:让你明白就麻烦了!有人说是挂羊头卖狗肉,却说得天花乱坠,怎么能让人相信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名义上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事实上已经沦为弱势群体,对照宪法,该怎么解释?社会主义制度已经被取代,比被破坏还要严重!“修正主义”这个词不宜擅用,但用什么词才算恰当呢?人们的思想能不混乱么?

《劳动法》和主要劳动者关系不大,真乃拙拙怪事!

(余罘  2011年11月24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